姜曉梅
[摘 要]教師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必須要明確數學實踐活動的目的,在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重視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提升,提高數學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實踐活動 有效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5-064
數學課程標準將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與感悟數學思想相并列,把數學活動經驗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積極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成為一線教師追求的課堂目標之一??v觀目前的數學課堂,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因此,我認為:高效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明確數學實踐活動的目的
有學者指出: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還必須通過一些特有的數學實踐活動,才能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時,應該緊緊圍繞著活動目的來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內化、遷移和掌握新知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把握數學本質,并最終遷移到其他活動和學習中。教師只有明確數學實踐活動的目的,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才能設計、組織、開展好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實踐活動。
例如,在教學“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時,有一道題:比較和的大小。我先提問學生:“你認為大,還是大?”學生各抒己見,有認為比較大,也有認為比較大的。這時,我讓學生用相同的兩張紙片分別折出和,再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借助圖形,學生形象直觀地感知到>。
教師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應具有明確的數學目的,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數學經驗并直觀地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學習之中。
二、在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我曾旁聽過一節(jié)“超市購物”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師模擬一個超市購物的情景,讓學生去模擬購物,學生情緒高漲,教室里炸開了花。吵吵鬧鬧的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提問學生:“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但學生還沉浸在購物的情境之中,回答教師的是“好玩!”“老師,他耍賴!”可見,這種放任學生自由,教師沒有及時引導的數學實踐活動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實踐活動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適時指導、及時評價,學生迷茫時離不開教師的情感支撐與適時疏導,思維的斷層處少不了教師的點撥與引導,活動的節(jié)點上更需要教師的組織與指導。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同樣不能缺失?!斑^程就是目標”,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基于學生學習需要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激情,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將知識吸收,有效提高數學實踐活動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引導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再把三個內角的度數相加,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動手操作和討論交流,總結得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時,我又拋出“有沒有其他辦法也可以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問題,學生情緒高漲,通過思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很快就有學生用折、剪、拼等方法證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在層層遞進的探究性實踐活動中,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向著既定的目標去探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初步領悟到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
馬復教授指出:學生對經驗的處理不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須與理性認識相統(tǒng)一,即條理化過程極為重要。因此,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對參與實踐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體會進行及時總結、反思、交流,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實質并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先讓學生把一張圓形的紙片通過裁剪、拼接成其他的平面圖形。學生的操作活動結束后,我提問學生:“你把圓形拼接成什么圖形?是怎樣裁剪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將自己思考的過程以及在操作活動中所獲得的活動經驗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學生不僅掌握了圓的面積公式,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更重要是進一步感悟到轉化思想的精髓。
數學實踐活動以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目的。教師應做到以生為本,緊扣數學學科的特點,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數學實踐活動?;顒又?,教師要加強指導,引導反思,幫助學生從經歷過程向提升經驗過渡,提高數學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責編 莫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