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瑩
摘 要: 20世紀80年代,宮崎駿以多部經典作品奠定了其作為動畫電影大師不可動搖的地位,幾十年間,宮崎駿的動畫以精湛的藝術性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作為動畫史上的經典作品,宮崎駿的動畫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小覷的價值和意義。具體而言,宮崎駿動畫在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培養(yǎng)和強化保意識、培養(yǎng)成長與責任、樹立積極人生態(tài)度等方面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 宮崎駿動畫 小學教育 教育價值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傳播,動畫片成為小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好朋友,給小學生帶來無限的歡樂。以敘述故事為核心,其中的出場人物、舞臺背景、自然現象、時間、戰(zhàn)士作品主題的音樂等一切要素都體現著制作者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就是動畫片[1]。動畫這種藝術形式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未成年人學習成長的重要資源,對小學生來說,動畫片具備教育功能。
動畫片是動畫制作者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的長期思考所形成的提煉,以受眾的文化心理為基礎,這樣就使得動畫具備了某種社會文化和精神特質,即被賦予了教育性。動畫作為一門藝術品種具有獨特的審美教育功能[2]。
筆者希望通過此次研究能夠深入了解宮崎駿動畫對小學生的教育價值,切實指導家長、教師重視宮崎駿動畫在小學生成長中的教育價值,加深小學生對宮崎駿動畫的人文高度的理解,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兒童以動畫片中的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通過對偶像的精神、意志、信念等的理解和領會及對偶像行為的模仿,完成直接學習;動畫片中偶像的精神、信念、行為結果得到人們的認可或贊揚,則對兒童的社會行為形成替代性強化[3]。
一、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
宮崎駿借助動畫片發(fā)生的故事,描述戰(zhàn)爭給普通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對戰(zhàn)爭的批判,告誡世人戰(zhàn)爭的可怕,傳達對和平的渴望。動畫片中的強烈感染力和逼真表現力都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和生理特點,因此宮崎駿動畫中要傳達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激起小學生熱愛和平的共鳴。
厭惡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心情,宮崎駿通過動畫片幽默夸張的表現手法展現,而且以兒童的視角進行描繪,在觀看的同時,感染著他們幼小而純真的心靈,引領他們體味人生,感悟和平的可貴。《螢火蟲之墓》在開頭就定下了一個悲劇的論調,“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眲赢嬛械男∧泻⒔星逄?,妹妹叫節(jié)子,他們的母親在戰(zhàn)爭中病死,作為軍人的父親下落不明。年僅14歲的清太深愛著家人,在戰(zhàn)爭中他擔負起了一個成年人照顧家庭的責任,動畫為我們營造出了一股濃濃的親情,哥哥一直照顧著妹妹,妹妹敬愛著哥哥。可是戰(zhàn)爭不僅帶給人們精神恐慌,還有物質匱乏,連清太的姨媽都不顧親情狠心地拋棄了他們。清太和節(jié)子不得已在郊外一個廢棄的防空洞里生活,他們兩人靠到河里抓魚、揀廢品而活。清太為了讓妹妹吃上一口飯而偷東西,卻被抓住送到警察局。節(jié)子身上因為惡劣的環(huán)境起了濕疹,但他們沒錢看病抓藥……最后,年幼的節(jié)子沒能盼到爸爸的回歸,在哥哥的懷中凄慘死去。整部動畫片以“螢火蟲”貫穿全片,以螢火蟲的美麗和稍縱即逝,兄妹倆濃濃的親情和凄慘的遭遇相互交織,表現出戰(zhàn)爭的殘酷和人的渺小。
宮崎駿動畫把嚴肅沉悶的主題變得更平易近人,把教育變得更具有觀賞、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觀賞心理,使動畫故事情節(jié)變得更有趣、情感更加真實,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共鳴。動畫《風之谷》講述的是人類文明崩塌一千年后的世界,世界到處呈現一派頹敗的景象。人類被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巨大怪物“巨神兵”毀滅,但是比“巨神兵”更可怕的是人類征服世界的野心。人類因為貪婪的野心,創(chuàng)造“巨神兵”試圖征服世界,到最后卻落得毀滅的下場。可是人類并沒有因此得到教訓,生存下來的人類仍存在好戰(zhàn)分子,繼續(xù)發(fā)動戰(zhàn)爭、吞并各國。他們喚醒沉睡的“巨神兵”,控制他們四處攻打鄰國,連保護土壤、水源的蟲群都不放過。娜烏西卡犧牲自己,保護族人免受傷害,她以身體阻擋王蟲入侵家園,獲得王蟲的原諒,換取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貪婪腐蝕人心、破壞自然、制造戰(zhàn)爭、帶來滅亡,這是宮崎駿對戰(zhàn)爭的控訴,也是對小學生的告誡。
在《天空之城》中,拉普達是一個超越人類文明的空中城市,但是不適合人類居住,拉普達的人們放棄這樣的高科技,隱居在地面上。這樣的高科技,只要一句咒語就頃刻崩裂。野心家穆斯卡妄想著占領它,試圖用它的力量征服世界,最后只落得失敗的下場,宮崎駿動畫里的戰(zhàn)爭永遠都以失敗告終。
宮崎駿動畫中沒有戰(zhàn)爭英雄,只有制止戰(zhàn)爭,使人類免于滅頂之災的“救世者”,或者清醒的“避戰(zhàn)者”和“厭世者”[4]。不論是《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哈爾、《幽靈公主》中的阿席達卡,還是《紅豬》中的波魯克等都討厭戰(zhàn)爭、渴望和平,盡自己的能力捍衛(wèi)和平。
二、培養(yǎng)和強化環(huán)保意識
宮崎駿的動畫很多都傳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他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世界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綠洲,他的動畫流露出了濃厚的環(huán)保思想。宮崎駿以電影的形式表現孩子心底與生俱來的自然之心,再以動畫電影藝術啟發(fā)、引導孩子意識到這種本能之心[5]。
《風之谷》中的人類文明毀滅后,散發(fā)出有毒氣體的“腐?!鼻治g著人類的村莊,空氣嚴重污染,人類出門都要戴著面具,不然幾分鐘后就會死亡,“腐?!背蔀槿祟惖慕阒??!案!鄙衷诓粩嗟財U大,繼續(xù)蠶食著人類的居住地,為了搶奪生存空間,人類和“腐?!?、“蟲”不斷爭斗。其實“腐?!钡拇嬖谑谴笞匀粚τ谏鷳B(tài)環(huán)境的一種自我調節(jié)與糾正,“腐?!本拖袢祟惖氖刈o神一般,在人類的誤解下默默地凈化著遭受污染的空氣和人類賴以生存的水,日復一日地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努力著?!跋x群”是為了保護森林而生,人類是因為有森林和“蟲”,的存在才得以存活的。因此,人類是依存于自然的。然而淺薄無知的人類卻妄圖依科技的力量,摧毀“腐?!?。
宮崎駿動畫從小學生的理解角度、欣賞角度和觀察能力出發(fā),把動畫的思想追求與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統(tǒng)一起來,符合小學生的感受需求和心理結構。比如《幽靈公主》中,鐵鎮(zhèn)領袖幻姬帶領著鎮(zhèn)民在鐵鎮(zhèn)冶鐵,冶鐵需要森林中的資源,她妄圖殺害森林諸神,達到能夠肆意使用森林資源的目的。她肆意殘殺森林中的動物,最后還不聽勸告固執(zhí)地去獵殺麒麟獸,人類的貪婪與無止境的索取,導致了麒麟神的憤怒,最終她辛苦經營的鐵鎮(zhèn)被毀,她也落得失去一條手臂的下場,這是大自然對她的懲罰。這部動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創(chuàng)作意圖引導不超出孩子所能接受的限度,也讓小學生在心中留下警示。
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波妞的爸爸憎恨人類丟棄垃圾污染海洋,仇恨人類捕殺海洋生物,當他在追宗介的時候,不得不一直撥開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從動畫中可以看出人類對自然的摧殘,導致自然對人類的懲罰。
宮崎駿動畫將現實社會中關于環(huán)境的各種明暗面表現出來,讓小學生深刻了解到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在與自然融合與對立的過程中,的確有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記錄,但是每一次的征服,無不以更大的失敗作為代價。在經歷了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懲罰之后,人們應該明白,在茫茫宇宙之中,人不過是大自然懷抱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是大自然用寬廣的胸襟容納了人類。
小學生純真的眼睛總是盯著有趣、新鮮的東西,內心渴望著美好,雖然在宮崎駿動畫中有著很多破壞環(huán)境的場景,但是最終正義總會戰(zhàn)勝邪惡。宮崎駿動畫不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他們的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夸張的形象、跌宕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以及蘊涵的深刻內涵,構建兒童的環(huán)保意識,為孩子們營造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
三、成長與責任的培養(yǎng)
宮崎駿動畫大部分都是圍繞成長這一主題展開的,小學生的個人成長關乎祖國的未來,所謂個體的人的成長,是指一個人通過成功完成某一件事情而長大成人[6]。在完成這一事件的過程中,他要經歷重重困難險阻,克服弱點,最終獲得成功。完成這件事情本身具有儀式性,它是主人公長大成人的標志。宮崎駿動畫所表現出的困難情景、溫馨情感,不僅促成了兒童自身責任感的建立,而且是兒童成長的必經之路。這在《魔女宅急便》中表現得最明顯。小魔女因為家族遺傳而獲得魔力,但是她們的魔力只是潛在的,需要經過獨自修行才能獲得。因此,每個小魔女長到十三歲時,都必須騎著掃帚遠到異鄉(xiāng)尋找一個落腳處,開始為期一年的獨立修行。這是小魔女家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儀式,每個小魔女必須經受住一年獨自生活的考驗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魔女。魔女琪琪在好心的面包店女老板的幫助下,開始做快遞工作。雖然其中也經歷了各種困難。但是她都一一克服了。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那樣簡單,最可怕的事情出現了,琪琪失去了魔力,她不能飛了。在朋友的啟發(fā)和幫助下,在朋友有生命危險的緊急關頭,琪琪終于克服心理弱點,再次飛上了天空,挽救了自己的朋友,最終完成了自身的成長。
小學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無盡的幻想能力,動畫片獨特的造型藝術手段與假定性的藝術特征,能為小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任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動畫片中卻輕而易舉。更重要的是,動畫片所賦予主人公克服困難、自我成長的成就感,在滿足小學生想象的同時,也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強烈的認可,渴望與別人擁有不同的力量?!肚c千尋》講述一個十歲的女孩千尋跌入全然陌生和充滿困境的神靈世界,她驚慌失措中進入了人人都需要工作的洗浴場,經歷勞動的鍛煉和一系列磨難后,挖掘出自我身上潛藏的超人力量,克服懶散、平庸之類的壞習慣,變得成熟、鎮(zhèn)定勇敢,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拯救了父母,最終通過勞動發(fā)現自身存在的意義。這讓觀看動畫的小學生不僅認識了自己,而且產生了相同的共鳴,渴望獲得力量。認識自我、獲得自信是宮崎駿個人成長主題的核心內容[7]。
宮崎駿動畫以夸張、強烈、明快的風格,富于幻想的童話色彩,適應小學生豐富、跳躍的想象力,小學生在觀看時,能夠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和判斷力,促進成長。在《龍貓》中,龍貓與姐妹倆之間的友情讓人羨慕,在母親住院、父親忙于醫(yī)院和工作之間時,姐妹倆互相幫助、互相成長,讓小學生感受到親情的動人之處。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著職責和責任,《天空之城》的巴斯是煤礦工,《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是快遞員,《龍貓》中的兩姐妹因為年紀太小沒有工作,但是她們還是會幫助婦女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宮崎駿動畫不僅情節(jié)曲折,而且加入了大量感情因素,讓小學生在關注動畫故事本身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成長道路上的責任。
四、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雖然宮崎駿動畫中有著無數的逆境、悲慘的身世、無法想象的災難、壓抑的情緒……但是在這些悲慘之境下的人類卻是善良、純凈、勇敢、正義的。他希望世界會好起來,通過動畫表達人生理想:“我希望能夠再次借著更具有深度的作品,拯救人類墮落的靈魂?!盵8]宮崎駿用動畫給小學生希望,用動畫告訴小學生現實是可以改變的,未來充滿著希望。
小學生的內心情感豐富細膩,他們懷著一顆顆滿懷愛的心看待世界,熱愛這個世界,動畫中的主人公面對困難時所展現的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能在小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記憶,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在十三歲要外出修行,外面的世界對于她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她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尋找適合自己居住的城市,雖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她還是用自己的能力盡可能地幫助別人。當她失去飛翔能力的時候,她雖然沮喪過,但是當蜻蜓被飛行艇困住時,她毫不猶豫去救他,琪琪所展現的勇敢、樂觀,給小學生留下了感動和激勵。
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蘇菲雖然在咒語的作用下,外表變成了90歲的老人,在變成老太婆后,蘇菲反而改變了少女時缺乏冒險的狀態(tài),變得積極樂觀,保持少女的活潑和樂觀,尤其到了最后,蘇菲為了保護身邊的人,表現出來的勇敢堅強,讓她化解了咒語的束縛,恢復原來的面貌。
宮崎駿動畫不斷追求人類普遍價值,鼓勵樂觀積極面對困難、拼搏奮斗精神,遇到困境要勇往直前,宮崎駿動畫所表現的積極樂觀是緩解小學生內在壓力的一種動力,使小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喚醒勇氣。
動畫片是娛樂的工具,但是也具有教育功能。小學生是動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受眾群體,小學生在青春成長期的感情最豐富、最真摯、最敏感,對動畫教育體驗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小學生感受到動畫的教育價值的體驗,最容易影響未來發(fā)展方向。
動畫片是廣大小學生的一種精神食糧,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他們提供娛樂和教育,讓他們受到啟迪,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動畫作品是未成年人德育與美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秀的動畫片在規(guī)范未成年人文明行為習慣、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增長知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日]津堅信之.秦剛,趙峻,譯.日本動畫的力量——手塚治蟲與宮崎駿的歷史縱貫線[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03.
[2]佟婷.動畫藝術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176.
[3]張雅潔,居全偉.探析兒童動畫片的寓教于樂[J].動漫研究,2010(24).
[4]楊曉林.動畫大師宮崎駿[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30.
[5]毛文潔.論宮崎駿作品中人文關懷的藝術呈現[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6]張紅秋.成長的可能性——宮崎駿動畫電影主題研究[J].電影評介,2006(11):09-11.
[7]張紅秋.成長的可能性——宮崎駿動畫電影主題研究[J].電影評介,2006(11):09-11.
[8]緋雨霄.宮崎駿:創(chuàng)作夢想和飛翔的老人[M].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200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