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事美
【適用話題】方言 溝通 地域差異
中國方言眾多,如果用方言交流,跟“雞同鴨講”差不多。以前國家又沒有推廣普通話,怎么辦?不急。以前雖然沒有普通話,卻有全國通用的官話。只是古代通信交通均不發(fā)達,人們很少有學習通用語言的渠道,因此,各地方言的存在異常頑固,口音也非常濃重。所謂的“十里不同音”即是如此。
康熙不說北京話
清軍入關十年后,康熙在北京出生,此時康熙的周圍,都是說滿語的。雖然滿語不完全等同于東北話,但相似度非常高。而北京話在此時還沒有真正形成??梢韵胂?,康熙的東北口音絕對比張學良還濃重。
康熙的祖籍在如今遼寧省新賓縣,距離趙本山老家鐵嶺只有100公里??滴醯目谝襞c趙本山的相似度至少有一半。從康熙批閱的奏折上也可看出一二。如“可以出根”實為“可以除根”,而東北話講“除”就是第二聲的“出”。還有,比如“解京又費一凡事,不如存庫……”,這其中“費一凡事”,實為“費一番事”,用東北話講“番”正是第二聲的“凡”。
后來,隨著滿漢語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漢臣的大幅增加,此時在民間形成的北京話才慢慢成為宮廷中的主要語言。試想如果康熙滿口東北話指點江山,是不是很搞笑?
柳宗元講話要靠翻譯
自古以來,中國官場便有一種不得在籍貫、出生地為官的規(guī)定。這就使得古代官員與當?shù)匕傩找蛘Z言不通而無法交流。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廣西柳州做刺史時,對此就頗有感嘆。他在《柳州峒氓》中寫道:“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笨伤直仨毰c當?shù)厣贁?shù)民族打交道,以致“愁向公庭問重譯”,重譯即翻譯,柳宗元為了正常開展工作,不得不在辦公室內(nèi)設立翻譯一職。
不僅柳宗元無法聽懂當?shù)胤窖?,當?shù)厝艘猜牪欢谠v話。有時柳宗元審個案子,正常用一個時辰,用了翻譯后,得審一天,柳宗元別提多郁悶了。
曾國藩讓人很郁悶
作為晚清重臣,曾國藩對大清國的貢獻可謂杠杠的。但老曾的湖南口音過于濃重,很多與他打交道的人都有些犯怵。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xiāng)人,湘鄉(xiāng)話在中國方言里極其難懂,甚至難過潮汕話和閩南話。他23歲前都沒離開過湖南,可想而知他的口音會有多重。吃辣椒的飲食習慣也造就了曾國藩敢言的性格。洪秀全起事后,曾國藩大膽上書咸豐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曾國藩對著咸豐就是一頓猛批。老曾太激動,語速有點快,平時聽慣北京話的咸豐很不習慣,要不斷叫停。滿朝文武想笑又不敢笑。
【素材分析】溝通,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在我們看來是十分簡單的事,可在古代,情況并非這樣。古人曾因為口音的問題遭遇過各種困難和障礙,為了使人們溝通更加方便,普通話才應運而生,并且不斷地完善。有賴于此,今天的人們才能自由往來于各個地方,與不同的人進行交流。
(特約教師 王章材)
【NEW視野】
2015年11月,百度公司在漢語語音識別方面獲得重大突破——能夠做到在安靜環(huán)境下,漢語普通話語音識別的準確率接近97%。這個技術成功攻克了語音識別領域十多年來的一個困局,使語音識別相對錯誤率比現(xiàn)有水平降低15%以上。有了這個技術,對口音、方言、噪聲環(huán)境、遠距離講話的識別率也會更好。此外,語音識別技術會和語意理解、交互技術等形成整套解決方案,讓機器更加智能,這也是未來的工業(yè)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