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龍昌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學)
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試題走向分析
詹龍昌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不再僅僅是一個口號,國家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越來越重視,許多教師也看到了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在進行高考命題時,化學試題相較于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高考背景下,化學試題的走向一直以來都是無數(shù)教師和家長關心的問題,著重分析在實行新課改后高考化學全國卷同過去的區(qū)別,借此探討高考背景下化學試題的走向。
高考背景;化學;試題;走向分析
眾所周知,高中化學是一門相當注重實驗的課程,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同時在高中階段學習化學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學生只有具備了這兩項能力,學習起化學來才不至于摸不著頭腦。關于化學實驗問題考查,歷來都是高考命題的重點所在。
例如,在2012年的一個考試題目中有一道題目是,通過給定的裝置來制取一氧化碳并測定某銅粉樣品(其中混有CuO粉末)中金屬銅的含量的實驗中,分別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關化學現(xiàn)象反應的描述、金屬銅的測定以及實驗方案的設計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化學實驗著重考查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等,在考試的時候進行實驗分析,學生需要有大量的想象能力和嚴密的推理能力。除此之外,學生還應具備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說,在這個試題中學生應以最快的速度回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過的相關知識,設計出最有效的實驗方案,以求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答題。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huán)保問題日益成為人們探討的話題;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改善環(huán)境問題,成為許多部門關注的焦點所在。高中化學教學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將環(huán)保問題納入課堂,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不僅僅只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為了將來能夠為國家發(fā)展出一份力,將自身所學真正地應用于實際。
化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近年的高考化學命題中,就有一些涉及綠色、環(huán)保的問題引入進來。例如,在2013年的全國卷中,有一個關于鋰電池回收的問題,從鋰電池的回收再利用等角度說明了回收電池雖然有利于減少環(huán)境污染,但是由于化學工業(yè)的再生產(chǎn),依然會給環(huán)境帶來很大的污染問題。從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化學高考命題已經(jīng)逐步生活化、綠色化。在命題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在平時做實驗時,更加注重對環(huán)境的保護,真正實現(xiàn)將化學知識的學習用在實處,用在綠色、環(huán)保上,做到學有所用。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同于其他的人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使用性。新課改之后,教師在命題時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能夠?qū)⒆约核鶎W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因此,教師在命題時也更加傾向于凸顯各學科的使用性,而我們的化學命題也不例外。
例如,在高考中,有一個題目是這樣的,下列與化學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侯氏制堿法的工藝過程中應用了物質(zhì)溶解度的差異
B.可用蘸濃鹽酸的棉棒檢驗輸送氨氣的管道是否漏氣
C.碘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藥由硫黃、硝石、木炭三種物質(zhì)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這個題目里的許多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從側(cè)面告訴了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注意讓學生多對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進行思考。
高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人才選拔,最終是為了國家選擇符合要求的人才。因此,一張考卷的試題存在難易差異在所難免,畢竟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可能每一個學生都能透徹理解所有的知識點,所以,在高考時有差異化的存在是必然的。
例如,全國卷曾有一道題目:有機化學基礎部分,查爾酮類化合藥物G是黃銅類藥物的主要合成中間體,從這一題目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查爾酮類化合物在課本上并沒有出現(xiàn)過,在做這一道題目時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較為縝密的思維。而這種能力,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具備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差異,在考試中的反應也最為明顯,有的學生遇到這一類問題能很快理清思路,而有的則是摸不著頭腦。所以,教師在進行命題時,要時刻注意這種差異,在命題時不能將所有題目的難度都設置的較高,也不能都設置的較小,而是要注意難易結(jié)合。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考化學命題也將緊跟時代脈搏,不論高考命題出現(xiàn)什么樣的變化,學生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盡自己的能力學好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必然也可以依靠自己堅實的知識基礎,在這種變化中尋找到應對之策。
[1]孫建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12).
[2]陸軍.高中學生化學學科能力的要素及培養(yǎng)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28).
[3]方清梅.化學高考圖表題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3(2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