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大豐區(qū)西團小學(224124) 趙 進
插圖讓語文課堂大放異彩——以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6》為例
江蘇鹽城市大豐區(qū)西團小學(224124) 趙進
蘇教版語文教材插圖比較多。這些插圖作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生動形象,與文字相得益彰。教學時,教師要運用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了解課文內容、建立事物表象、獲得思維發(fā)展,從而更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語文課堂插圖興趣表象
前段時間,聽了兩位老師同課異構的課,內容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6》。這是一篇關于詞串教學的識字韻文,兩位教師都運用了插圖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教學效果卻大相徑庭。
課例一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農(nóng)家小院去看看。(出示課文插圖)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爺爺、奶奶和小丁丁。
師:(出示詞條:爺爺 奶奶 小丁?。┱l來讀讀?
(學生面無表情地讀)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只小貓。
師:那是裝飾用的。
……
(教師將學生引到既定的教學設計中去,圍繞插圖與學生一問一答,出示相應詞條,進行朗讀,課堂氣氛沉悶)
課例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夏夜圖。(出示課文插圖)看看它能告訴我們什么?
生:我看到了螢火蟲。
師:你能說得再具體些嗎?
生:螢火蟲在快樂地散步。
師:多好的表達呀!
生:老師,我看到了一只小貓。
師:這只貓在干什么?
生:它在聽故事。
師:這只貓在聽爺爺講什么故事?
……
(學生受此一點,思維頓時活躍了,津津有味地說著他們的故事)
這兩堂課,教師觀念的不同,對教材的認識理解不同,導致了教學效果也截然不同。前者是典型的為教而教,將插圖中“與詞串無關”的事物拒之門外;第二位教師以這只貓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圖的意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插圖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文字相得益彰。如何運用好插圖,讓語文教學大放異彩呢?
一、激發(fā)興趣,促進參與意識
(一)借助情境圖,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首先指導學生看情境圖,通過談話引出有關的字母;接著,教師示范發(fā)音,讓學生認真聽教師發(fā)音,仔細觀察教師發(fā)音時的口型;然后,帶領學生練習發(fā)音;最后指導學生看圖練讀語境歌。
(二)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成功的關鍵
蘇教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的許多插圖采用“擬人化”手法描摹事物的情態(tài)。如春筍娃娃瞇眼咧嘴地笑著,小松鼠一臉的疑惑……平添了幾分童趣。因此,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借助插圖,便能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參與閱讀。
二、整體入手,了解課文內容
課文中的插圖有多幅、有單幅。單幅插圖,不像多幅插圖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往往截取事情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鏡頭。因此,要使學生了解圖意,達到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就必須指導學生全面、細致地觀察圖畫。由圖入手,整體感知,這樣學生既有興趣,又為理解課文內容作了鋪墊。
三、建立表象,提供理解支持
表象是頭腦中所保持的關于客觀事物的印跡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是形象思維的“細胞”,是在感知基礎上產(chǎn)生的。小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語言特征是概念總是和事物的表象緊密結合,如“豐收”就是沉甸甸的谷穗、紅撲撲的果實。因此,我們可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插圖,幫助閱讀,建立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lián)系。
四、啟發(fā)思維,展開想象感悟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奇思妙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練習7》中的“有備無患,防患未然”,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出示“護堤”插圖,讓學生觀察畫了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誰在干什么;接著,我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要做到“有備無患,防患未然”呢?這樣,學生對這個成語的意思就了如指掌了。
插圖的教學功能是多方面的,正確有效地使用好插圖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