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峰石(長白縣朝鮮族實驗小學 吉林白山 134400)
?
淺談小班化教學
韓峰石
(長白縣朝鮮族實驗小學 吉林白山 134400)
摘 要:在世界經(jīng)濟與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當代社會對于人才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如今的小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注意學生課本知識的積累、學習能力的掌握,還應該側重于結合課程的內(nèi)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這就需要我們靈活運用新型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突破“大班”教學的弊端,發(fā)揮“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本文就結合小學教學中有關小班化教學目前的推廣情況,來研究“小班化”教學模式在日常的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 小學教育 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隨著近期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有關轉變“大班”教學模式,利用“小班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無論是在教學理論的研究還是在實際課堂的應用中,教師們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比較以前研究的各個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雖然目前“小班化”這一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形勢看起來十分樂觀,但在實際的課堂的設計與把握、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等應用方面,還有許多實際性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分析。[1]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少“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經(jīng)驗。以一個20多名學生的“小班”班級為例,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分組教學”的方式,將學生以興趣、愛好、特長、家庭情況等分為以4人為學習單位的學習小組,并且在每個小組里與學生共同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的座位圍成一個圓形,在平時的課堂上便于合作交流,這樣可以避免引起討論時的課堂混亂。在日常教學中,具體的體現(xiàn)“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點:[2]
1.導入情境
要讓小班化教學順利地進行,首先我們應該根據(jù)課題和學習內(nèi)容創(chuàng)設適宜學生學習的情境。雖然我們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同時我們作為一名教師,也應該重視課堂的組織能力。要想讓小組學習事半功倍,教師的精心規(guī)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把握大的方向。[3]
2.出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是小班化教學開始的第二步,也是教師幫助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的最主要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進行板書,也可以和剛剛導入情景部分中的內(nèi)容鏈接起來,讓學生提出疑問的方式來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并且在自主學習開始階段,教師可提出自學提示來幫助和指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避免學生走彎路。通過教授學生如何提煉有效信息,如何總結內(nèi)容,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4]
3.自主學習
在教師良好的引導之下,就可以開展自主學習了。導學案是小班化教學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所謂的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課下學生根據(jù)導學案自主完成導學案的學習內(nèi)容和任務基礎上,也可以是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完成探究性導學案來進行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走下高高在上的講臺,巡回在教室中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并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4.合作交流
在充分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交流,通過合作交流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合作交流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各抒己見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發(fā)表,發(fā)表是應以后進生發(fā)表,中等生補充,上等生評價的原則進行。讓一堂課的主體完全是學生,同時也使學生都勤于動腦,真正提高實際的“小班化”教學的學習質(zhì)量。
5.拓展訓練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訓練,也對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成果進行檢驗,并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拓展。小班化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增加課堂容量,這樣一來也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的方法。由于小學教育的學習形式靈活多變,內(nèi)容也不算繁重枯燥,所以我們應該試著利用小班化教學做一些拓展訓練,調(diào)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敢于突破傳統(tǒng)“填鴨式”的只講不用的授課模式,帶領學生敢于拓展研究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真正學出興趣,不斷發(fā)散思維鍛煉思考問題的能力。[5]
6.總結
素質(zhì)教育要求我們的學生做到全面發(fā)展,然而科學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需要我們的學生不僅僅對課本只是單純的記憶,更應該從平時的學習中提煉出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總結這部分也是整個小班化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教師應該注意時間,把握好課堂的節(jié)奏,在下課前留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根據(jù)學習目標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注意點。[6]
1.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
我們的小學教育自從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以來,基本上都是四十到六十人之間的大班授課,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很少能把所有的學生全部照顧到。而且新課標提倡要將教育的中心從硬性的成績要求和知識記憶灌輸,轉移到了盡最大努力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上來。這種大的改革方針無疑是正確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而主張“小班化”教學模式則剛好能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首先將學生分為幾組成立學習集體,再從每個小組中民主選出組長,每次在課堂上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討論任務,這最后再綜合匯報,輪流成為代表展示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從而讓課堂不再只屬于性格開朗或者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
2.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十分注重人才綜合素質(zhì)的當下,合作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zhì)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性格上來說有著許多缺點,比如很容易和同齡的同學們產(chǎn)生矛盾,不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等等。大班的教學中,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并沒有互相合作這一層,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們年紀較小,自我行為約束能力較差,教師更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
“小班化”教學模式就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們合作意識的增強,讓學生們意識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同時,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不但可以學會如何與同齡人相處、分工合作,還可以體會到互幫
互助以及友誼的溫暖。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利于團體合作精神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在如今日常的小學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們都在尋找各自教學方法,來盡可能的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的最大化。因此,在對待“小班化”教學的普及與發(fā)展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有一個質(zhì)的轉變——從“分數(shù)至上”轉化為“注重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小班化課堂一定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李天民.小班化教育理論與實踐[M].教學研究,2008,
[2]楊中樞.我國小班化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研究,2012,04:103-107.
[3]亓秀梅.小班化教學的人際互動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4.
[4]李紹芳.小班化教學的系統(tǒng)優(yōu)化及其功能優(yōu)勢[D].廣西師范大學,2004.
[5]鄒碩.小班化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
[6]孫玉潔.小班化教學環(huán)境中交互白板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