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2016-02-28 17:31:50鄒佰峰劉經緯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150040
    學習與探索 2016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

    鄒佰峰,劉經緯(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150040)

    ?

    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鄒佰峰,劉經緯
    (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150040)

    摘要:代際公平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是在對當時和以往的社會進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基礎上逐步提出的,并且形成了一個與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緊密相關的邏輯體系,具有批判性、實踐性、歷史性和系統(tǒng)性的特點。馬克思恩格斯代際公平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代際公平;政治經濟學批判

    盡管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中沒有明確提出“代際公平”的概念,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豐富的代際公平思想,這些思想蘊含在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領域公平思想的論述之中。代際公平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部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馬克思恩格斯代際公平思想的特點

    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是在資本主義處于上升時期的背景下提出的。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來考察和研究代際公平問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代際公平思想體系,特點極其鮮明。

    (一)批判性:代際公平的理論基礎

    批判性是馬克思恩格斯代際公平思想的最鮮明的特點。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代際公平問題的基本切入點,是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闡釋代與代公平的本質和現象,從而將整個代際公平學說體系構建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暴露出的代際公平問題,從根源上說,是資本主義社會自身缺陷所導致的。代際公平思想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從批判資本主義出發(fā)進行深刻闡述和論證的。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其生產關系的剝削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資產階級代與代之間的傳遞,導致對工人階級不公平在代與代之間的傳遞。也即是說,對資產階級的公平和對無產階級的不公平以生產關系為媒介進行資本主義的代際傳遞。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經濟學批判的方法分析和論證代際公平問題,可以準確找到代際公平問題產生和發(fā)展的秘密,使其代際公平思想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和理論說服力。

    (二)實踐性:代際公平價值取向

    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這種實踐性特點表現在,馬克思恩格斯所有代際公平思想的提出都從實踐中來,所有代際公平思想的歸宿也都要回到實踐中去。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代際公平從不抽象一般地進行理論層面的闡述,而是在實踐中找到解決代際公平問題和實現代際公平目標的途徑。資本主義相對于封建社會而言,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種進步不僅僅體現在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上,也表現在生產關系上,更表現在上層建筑領域,尤其表現為人們所享有的各種權利的進步上。在很多人看來,資本主義似乎已經實現了公平,也能夠給予所有人實現持續(xù)發(fā)展的代際公平。但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方法進行批判,揭示資本主義的不公平的秘密,給出了政治經濟學的評價尺度,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仍然是一個不公平的社會,仍是一個沒有代際公平而言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了實現代際公平的途徑,即必須要打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桎梏和牽絆,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實現無產階級的代際公平。

    (三)歷史性:代際公平的歷史意蘊

    馬克思恩格斯從歷史的視野考察代際公平問題,就使得他們的代際公平思想具有濃厚的歷史性特點。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從當前的社會事實出發(fā),但又從不局限于當前的事實,而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著眼于人類當前和將來的命運,著眼于人類的長期的發(fā)展。這實際上就是為什么說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具有歷史內蘊的重要原因所在。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的歷史性特點主要是從其運用歷史的眼光研究和提出問題表現出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事實進行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在歷史縱向上論證自己的代際公平思想。馬克思指出:盡管社會形態(tài)不同,但公平定義都有相同的地方,公平始終都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或者是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這是公平內涵的共性方面。同時,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下因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區(qū)別,公平的內涵也是不同的,這是公平內涵的個性方面。馬克思將公平納入一個歷史范疇內進行考察,這就使得公平具有了代際公平的意蘊。

    (四)系統(tǒng)性:代際公平的全局視角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代際公平實質上就是人的社會關系的集中體現,在內容上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代際公平領域的延伸和體現。人的社會關系涉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所有領域,帶有系統(tǒng)性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恩格斯所闡釋的代際公平也是多層次多角度的系統(tǒng)范疇。當代西方學者提出的代際公平概念所涵蓋的領域主要是生態(tài)文明領域,重點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認為當代人對于資源環(huán)境的過度使用,侵害了下一代人對于資源環(huán)境的利益訴求。馬克思恩格斯闡述的代際公平思想在生態(tài)文明領域同樣有較為詳盡的論述。但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所涵蓋的不僅僅局限于生態(tài)文明領域,還包括事關人類發(fā)展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也即是說,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具有全局性。

    二、馬克思恩格斯代際公平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馬克思恩格斯龐大而系統(tǒng)的學說體系中,代際公平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等領域。

    (一)經濟領域代際公平

    馬克思恩格斯經濟領域的代際公平思想極為豐富,也是其全部代際公平思想的精華所在。

    階級社會經濟代際公平問題產生的根源是私有制。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階級社會經濟代際公平現象,認為經濟代際公平在統(tǒng)治階級之間進行正向代際傳遞,而對勞動人民而言則是不公平的負向代際傳遞。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階級社會中勞動人民遭遇經濟代際公平的困境表現為創(chuàng)造的財富越多就意味著貧困的堆積,就意味著越不公平。這種不公平不會隨著當代勞動人民的消失而改變,會隨著新一代勞動人民的出現而延續(xù)下去。而對于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源,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指出是私有制的存在。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社會發(fā)展理論,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guī)律是制約和影響經濟代際公平發(fā)展的根源所在。

    資本的逐利性是資本主義經濟領域代際不公平的原因。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的不公平主要是資本的逐利性導致的。一方面,經濟關系不公平的原因在于,資產階級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對工人階級進行剝削,是因為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雇傭勞動制度的存在,這是工人階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是貧弱國家經濟喪失代際公平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列強對利益的無止境的追逐,要求摧毀商品輸出、原材料掠奪的一切國家和地域的限制?;诖?,資本主義列強就必須靠武力征服來建立符合其需要的國際經濟秩序。一些貧弱國家長期遭受經濟的掠奪,國家經濟嚴重畸形和貧弱,完全喪失了經濟代際公平的基礎和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只要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就一定會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使得資產階級日益獲得越發(fā)“公平”的資源配置,而與之對應的則是無產階級越發(fā)地不公平,他們只能是逐漸地喪失掉公平的基礎。因此,要想使無產階級真正獲得代際公平的歷史地位,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各種剝削制度。因此,無產階級革命就成為解決代際不公平的有效方式,通過暴力革命打破不公平的舊制度基礎,然后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在經濟基礎上確立無產階級的公平地位,從而提供給每一個人能夠實現的經濟代際公平。

    (二)政治領域代際公平

    馬克思恩格斯政治代際公平思想的主旨在于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實現和維護廣大勞動人民公平的政治權利,保障當代人和后代人都能更好地享有公平的政治權利。馬克思恩格斯從批判的視角出發(fā),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政治代際公平的實質,論證了制約政治代際公平的因素,同時也闡述了國家間政治公平存在的問題。

    資本主義社會代際公平只屬于資產階級。政治代際公平,就是政治主體能夠公平地享有政治資源,并且可以將這種公平進行代際傳遞。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不同的社會制度,政治代際公平的具體內容有所不同。資本主義所謂的政治公平,其實是相對的,只是由一個剝削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變成了另一個剝削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而已,作為無產階級的勞動人民根本獲得不了政治公平。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權利,其實就是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個人特權,始終不屬于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無論實行什么樣的改革,無論提供多少看似公平的政治權利,這一切,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都是用一種新的以金錢為中心的特權代替已往的社會形態(tài)下的一切個人特權和世襲特權而已。所以,資本主義制度實際上是拋棄了政治代際公平。

    政治特權和腐敗制約代際公平的實現。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政治代際公平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而政治特權和腐敗則是政治代際公平出現問題的具體表現。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政治特權和腐敗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政黨逐漸淪為資本家的代言人,成為受資產階級操控的特權階層;二是國家機構日益成為資產階級,尤其是壟斷資產階級掌控的賺錢機器,成為資產階級攫取各種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的工具;三是國家會發(fā)生政治動蕩,人民群眾對政治不公平嚴重不滿,進而導致嚴重的政治危機。簡言之,當政治特權和腐敗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作為結果和長期的趨勢,廣大勞動人民政治地位越來越惡化,從而逐步喪失掉政治代際公平。

    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方列強在全世界進行大規(guī)模侵略和掠奪的時代。馬克思專門考察了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擴張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提出了國際關系領域的政治代際公平問題。資本主義列強對弱小國家的壓迫和掠奪,并不只限于亞非拉的弱小民族,對于歐洲的弱小民族也同樣不放過。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國際關系領域的弱肉強食,就是政治不公平的一種表現。強國擁有欺壓掠奪弱國的權利,弱國則會進一步淪落。從世界歷史來看,處于國際關系中弱勢地位的民族往往淪為附庸國,已經喪失了自我發(fā)展的基礎和可能,整個國家沒有主權,也沒有國際話語權,本國的資源不受本國的支配,不僅當代人的政治公平發(fā)展已經喪失,后代人的政治公平發(fā)展同樣不復存在。

    (三)文化領域代際公平

    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承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根本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中十分重視文化的作用,認為文化在代際公平發(fā)展中具有推動作用,不僅人的自由發(fā)展需要文化的推動,一個民族的傳承和延續(xù)同樣需要文化的支撐。

    社會主義的文化代際公平必須建立在自己獨有的文化基礎之上。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這種新的制度必須要求一種全新的文化與之對應,這是一種獨屬于社會主義的文化,馬克思恩格斯將其定義為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文化發(fā)展和演進,總是要遵循一條主線,這條主線就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也就是主導文化。社會主義的文化發(fā)展不能依賴以往社會形態(tài)的舊文化,即是說,在社會主義文化中不應有舊的文化干擾和影響。因此,社會主義要確立自己獨屬的意識形態(tài),就必須要與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劃清界限。只有確立了獨屬于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化,文化才可以按照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主線進行傳承,不至于被落后的甚至反動的文化侵蝕,使得社會主義的每一代人都能夠享有和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文化代際公平的基礎。

    文化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推動力。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自由主要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三個范疇來把握。也即是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身的和諧程度反映了人的自由實現水平,而文化則是決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發(fā)展水平的關鍵因素。文化的進步程度決定自由的發(fā)展程度。文化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和動力。文化的作用主要通過科技、教育、信仰等因素在社會發(fā)展的推動力方面體現出來。文化的推動必然是在自身不斷積累的同時以代際遞進遞增的方式不斷加大,不斷作用到人的自由發(fā)展方面。這種作用使得一代代的人不斷擁有促進一代代人不斷實現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力量:生產力的發(fā)展增強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文化的發(fā)展則能使人更加深刻地認識自身歷史定位。

    殖民掠奪導致弱小民族喪失文化代際公平。馬克思專門就殖民掠奪問題進行了研究,并且明確地指出殖民掠奪對文化代際公平的破壞。在馬克思看來,傳統(tǒng)和歷史其實就是文化的具體表達,破壞傳統(tǒng)和歷史就是破壞文化。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帶來的災難的特殊性在于,英國破壞了印度的文化傳承,從根本上使印度失去了文化代際公平。馬克思曾經在著作中專門闡述了鴉片給中國帶來的深重災難和嚴重破壞,認為鴉片貿易摧殘的不僅是中國人的身體,還有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基礎。在殖民侵略的破壞和侵蝕下,中國文化開始淪落。在世界民族競爭的舞臺,中國完全淪為任人欺凌的配角,完全喪失了民族發(fā)展的基礎,完全瀕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邊緣。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列強對殖民地國家的壓迫和掠奪,不僅會破壞殖民地國家的社會基本結構,也會使殖民地骨架的文化傳承遭受滅頂之災。在馬克思看來,殖民掠奪瓦解了殖民地國家的文化代際公平基礎。

    (四)社會領域代際公平

    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公平也進行了研究,從代際公平實現的價值目標和標準方面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社會代際公平的思想。

    社會代際公平要反對平均主義。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代際公平直接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的具體的利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范疇。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社會領域的代際公平問題,并且特別注意厘清社會公平的內涵,認為不能簡單地理解社會公平,尤其不能把社會公平與平均主義混淆在一起。在恩格斯看來,公平并不意味著平均主義,在公平的概念中必須摒棄平均主義,平均主義對于代際公平的傷害是十分嚴重的,他會嚴重地毀壞社會得以發(fā)展延續(xù)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尤其注重防止平均主義影響和阻礙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開展。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錯誤地曲解社會領域的公平,會導致社會主義運動理論和實踐的混亂。

    和諧社會建設能夠促進社會代際公平。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明確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但是卻有較為詳盡的和諧社會建設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和諧社會思想是圍繞著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展開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需要才是和諧社會的最終目的和落腳點,和諧社會建設就是為了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同樣地,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和諧社會應具備的社會基礎:社會主義制度。在恩格斯看來,社會主義社會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因為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提供給每一個人所期望的社會代際公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可以公平獲得健康有益的工作,可以公平地享受充裕的物質生活和享受閑暇的時間,更是可以充分地實現自身的自由發(fā)展。這個公平狀態(tài)并不是一時的狀態(tài),而是貫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始終的代際公平理想狀態(tài)。

    就業(yè)公平是社會領域代際公平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就業(yè)在社會代際公平領域的重要地位,認為就業(yè)公平不僅體現在數量上,還要體現在質量上。馬克思恩格斯將就業(yè)看成是每一個人公平享有社會資源的重要途徑,認為就業(yè)公平是社會代際公平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馬克思恩格斯所認同的就業(yè)公平,一方面體現在無產階級獲得充分的就業(yè),而就業(yè)不應僅僅表現為謀生,從代際發(fā)展角度來看,勞動者應該能夠通過勞動實現全面發(fā)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的和腦力的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就業(yè)公平體現在無產階級能夠獲得充分的工資。馬克思恩格斯鮮明地提出,對于工人而言,充足的工資不僅意味著維系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也意味著維系其家人和后代的發(fā)展,即自身和家庭的代際發(fā)展。但是,資本主義的現實情況是,工人只能勉強獲得維系自身和家庭的代際發(fā)展的工資,根本達不到代際公平的標準。

    (五)生態(tài)文明領域代際公平

    生態(tài)文明意義上的代際公平是西方代際公平思想關注的主要領域。按照今天的代際公平理論,代際公平就是資源和環(huán)境享有的代際公平,是人類生存發(fā)展所需各種生態(tài)資源的代際公平。馬克思恩格斯從自然資源的基礎地位、合理開發(fā)自然以及生態(tài)代際公平的理想狀態(tài)等方面闡述了生態(tài)意義上的代際公平思想。

    自然資源是實現代際公平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自然資源是人類得以延續(xù)的最主要資源,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直接影響和決定人類的代際公平。在馬克思看來,自然界提供給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從而維系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自然只有處于正常良好的發(fā)展狀態(tài),才會持續(xù)不斷地給人類提供所需的各種資源,能夠給人的代際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基礎和機會,不僅當代人可以獲得充足的發(fā)展基礎和條件,后代人也能夠公平地獲得發(fā)展機遇。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資源供給的改變不是自然自身造成的,而是人類造成的。人類在某一歷史發(fā)展時期,大肆破壞自然,就會導致自然資源供給的減少甚至是惡化,就會給后代人的發(fā)展帶來巨大損害。所以,人和自然的關系在代際公平領域實際上就是體現為人與人的關系,即當代人和后代人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恩格斯在生態(tài)領域的代際公平思想是十分突出和鮮明的。

    順應自然規(guī)律是實現代際公平的關鍵。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征服自然的目的,不是征服自然本身,而是為了實現人類的永續(xù)發(fā)展,使每一代人都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發(fā)展,并且在自身發(fā)展的基礎上為后人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基礎和條件。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不僅在為自身而征服自然,同時也是為了后代征服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謀取自身發(fā)展的歷史,同時人類的歷史也是一個不斷蒙受自然災害的歷史。需要指出的是,人類歷史上相當多的一部分自然災害,卻是人類破壞自然造成的嚴重后果。也即是說,人類所謂的征服自然的勝利,其實帶來的不僅僅是勝利的果實,還有報復的惡果。恩格斯對于這一歷史現象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曾經在著述中多次論述這一問題。人類征服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順應自然規(guī)律才能真正征服自然,而服從自然規(guī)律也就是貫徹了代際公平的原則。

    共產主義是基于人與自然關系代際公平的理想狀態(tài)。在馬克思看來,代際公平難以實現的根本原因是人與自然矛盾的存在。因此,不能從根本意義上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就無法實現代際公平。馬克思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狀態(tài)下,人和自然之間才能達到完美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不斷發(fā)生和積累的矛盾才能得到解決。馬克思把這種完美狀態(tài)稱之為“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勝利。自然主義,就是把自然置于人類的控制之下,而不是作為一個盲目的力量存在。人道主義,則是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利用自然進行生產。也即是說,在馬克思看來,自然主義是代際公平的客觀基礎,而人道主義則是代際公平的主觀基礎。

    三、馬克思恩格斯代際公平思想的當代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代際公平的思想盡管是在150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對于當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因而可以說,深刻挖掘和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格局中不斷促進代際公平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杜絕經濟領域的特權,實現經濟利益的代際公平

    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代際公平問題時,認為導致代際公平問題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度的存在,私有制度使得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失掉了代際公平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我們已經消滅了資本主義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確立了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同時也為實現真正的代際公平構建了堅實的物質基礎?,F階段,妨礙和影響經濟代際公平實現的主要是經濟特權的存在。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在一定經濟領域存在特權現象,經濟特權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經濟領域的不公平現象,這是導致我國目前一些社會矛盾和不公平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私有制被公有制所取代,但是不等于說,經濟代際公平問題就沒有產生的可能。經濟特權長期存在并且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現象是經濟不公平的集中體現,會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發(fā)揮,造成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下降,導致社會主義理論認識的混亂。經濟特權如果長期發(fā)展下去必然會積累出經濟代際公平問題,那么后果將是致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制度上創(chuàng)造了實現代際公平的基礎和條件,在實踐中同樣要真正貫徹和實現代際公平。因此,必須堅決杜絕經濟特權蔓延和惡化,防止出現經濟特權的量變導致質變即出現嚴重的經濟代際公平問題。

    (二)不斷改革和完善政治體制,實現政治代際公平

    政治代際公平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十分重大,不僅無產階級政權能夠得到不斷的鞏固和發(fā)展,而且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權利也能夠得到貫徹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政治代際公平的實現創(chuàng)造了制度基礎,使得政治代際公平的實現成為可能和必然。政治代際公平的實現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政治改革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黨一貫重視并且不遺余力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廣大人民群眾雖然已經從根本上實現了政治代際公平,但是,受現階段各種因素的制約,政治代際公平的完全徹底的實現還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一方面要不遺余力地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政治權利,一方面還要防止出現急于求成的思想。作為政治代際公平的基本要素——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是一切社會成員都應該享有的基本的政治代際公平的權利。這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政治權利的基本主張。這應該也必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總的要求。另外,恩格斯認為政治代際公平的實現不是朝夕之功,建立在政治上人人享有平等權利的社會主義制度,僅僅是代際公平實現步伐的第一步。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代際公平的完全實現不至于像恩格斯說的那樣需要“幾千年”時間,但是政治代際公平的最終實現,要經過較長的歷史時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三)必須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的代際公平

    作為文化意義上的代際公平具有全局性,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tài)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從代際公平意義上說,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形成對整個建設格局的巨大推動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復興文化,就是加強傳承意義上的文化保護和挖掘。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論述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重要價值,認為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文化中斷而能夠維持民族繁榮發(fā)展的。當前,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不僅承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同時也是推動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力量。因此,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是對文化軟實力的充實和提升,更是對文化代際公平的維護。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獨具民族特色的強大文化軟實力,形成強大的世界競爭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文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甚至是決定力量。因此,要大力發(fā)展以科學為基礎的文化,形成強大的智力支持,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格局的快速發(fā)展。另外,還要加強意識形態(tài)意義上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民族強大的根本,也是一個民族之魂。因此,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培育,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能夠傳承久遠的寶貴精神財富。

    (四)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實現社會代際公平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社會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現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讓這些不公平一代代地傳遞下去就是不正常的了,這不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也不符合社會代際公平的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的提出就是要使代際公平作為一個基本價值標準和目的,逐步解決社會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F階段,盡管做到完全的絕對的公平是很難的,但是要讓社會越來越公平卻是應該的,也是能夠實現的。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不遺余力地關心和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社會不公平問題,真正解決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的就業(yè)、教育、醫(yī)療、收入差距等等社會不公平現象和問題,并且以法律以制度的形式永久地使這些不公平現象不再發(fā)生和出現,讓每一代人都享有跟上一代人同樣的甚至要超出上一代人的各種社會資源和福祉。只有可持續(xù)的社會代際公平,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的必然反映。也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體驗社會代際公平,社會主義的活力才能被激發(fā),社會主義才能實現永續(xù)發(fā)展。而這一主旨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宗旨所在,也正是馬克思恩格斯探討代際公平的初衷所在。

    (五)必須不斷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生存環(huán)境的代際公平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質量直接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生態(tài)環(huán)境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甚至有些領域出現了危機,人民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正在一天天變壞。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在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今天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不斷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一,充分認識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高征服自然的質量和水平;第二,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即自然的發(fā)展提供人類發(fā)展的更好的條件,人的發(fā)展促進自然更好地發(fā)展;第三,要用代際公平的原則去保護和利用自然,要用最體現“人的本性”理念去促進自然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高云涌]

    ·政治發(fā)展研究·
    法治、測量法治和法治指數(專題討論)

    編者按:國外學者已經對法治內涵進行了數個世紀的討論。近幾十年,西方學界將法治知識進行指數化闡釋,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通過此種指數化的再闡釋,西方傳統(tǒng)法治概念得到進一步明確和深化,法治理論和實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統(tǒng)合。由此,本期特選取三篇編譯文章,對法治理論和法治測量進行集中討論。弗蘭西斯·福山認為,地方社會的傳統(tǒng)價值觀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完全移植西方的法治理念,只會引起“無法兼容”的不良后果;湯姆·金斯伯格強調,法治指數在概念化、測量方法和指標體系功能導向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斯文-埃里克·斯坎寧則聚焦七項西方主流法治指數,在測量規(guī)模、法治概念化、測量手段、數據聚合及相關分析等方面詳細剖析了它們的異同和存在的問題。期望這組專題對推進中國依法治國有所啟示。

    作者簡介:鄒佰峰( 1975—),男,副教授,博士后研究人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劉經緯( 1972—),男,教授,博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黑龍江省森林資源價值評價及代際補償制度研究”( 2572014CC07)

    收稿日期:2014-12-20;

    修訂日期:2015-10-08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462X( 2016)02-0031-06

    猜你喜歡
    馬克思恩格斯
    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安全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世紀橋(2017年1期)2017-02-27 21:33:33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軍隊的學說研究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道德思考
    馬克思恩格斯國家間平等互信思想探究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1:31
    人與科技的辯證關系
    現代交際(2016年18期)2016-11-10 14:58:29
    馬克思恩格斯“消滅私有制”思想與我國支持和鼓勵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解析
    理論導刊(2016年7期)2016-07-23 14:09:3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念淺析
    現代交際(2016年4期)2016-04-08 15:10:54
    馬克思恩格斯法治觀要旨及其時代價值
    理論導刊(2016年2期)2016-02-22 13:40:17
    論馬克思恩格斯幸福觀的要義與特征
    略論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觀體系的基本結構
    西部學刊(2015年1期)2015-02-03 16:44:55
    吴江市| 凤凰县| 巴林左旗| 社旗县| 成武县| 金坛市| 精河县| 通江县| 彭州市| 武夷山市| 措勤县| 樟树市| 庄浪县| 韩城市| 秀山| 高淳县| 枝江市| 梅河口市| 绥德县| 宜丰县| 长岭县| 无为县| 延川县| 岑溪市| 永济市| 信阳市| 开封市| 南平市| 东丰县| 吉安县| 西峡县| 慈利县| 松溪县| 钦州市| 石台县| 阜城县| 神农架林区| 寿宁县| 南昌县| 南昌市|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