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華
繪本:兒童整本書閱讀的“優(yōu)質初乳”
□張燕華
繪本,是用圖畫和文字這兩種不同媒介從不同視角共同來敘述故事的一門充滿創(chuàng)意的綜合藝術。對于剛入小學的一年級兒童來說,繪本閱讀能幫助其度過幼小銜接的“非常時期”,尤其是邁好第一學段兒童整本書閱讀的第一步。教師可通過精彩導讀、借助圖表指導閱讀策略、關注繪本言語形式、開發(fā)主題繪本微課程等方式,為第一學段兒童的起步閱讀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
整本書閱讀 繪本 幼小銜接
繪本,是用圖畫和文字兩種不同媒介共同敘述故事的充滿創(chuàng)意的一門綜合藝術。它將兒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書中,使之彌漫著濃厚的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鮮明的兒童性。繪本的圖畫,夸張可愛,充滿童趣;繪本的文字,簡潔生動,意猶未盡;繪本的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對于兒童來說,繪本是開啟整本書閱讀的“優(yōu)質初乳”。如何引導孩子喝好這“第一口奶”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開展了如下嘗試。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第一招就是大聲讀給孩子聽。“為孩子大聲讀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币虼?,繪本導讀至關重要。導讀一般是在學生閱讀這本書之前進行。在筆者班級中有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我們的繪本時間”,不用太長,5分鐘即可,重在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
一本優(yōu)質的繪本,有精彩的圖畫,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設計,精美的印刷……但如果只關注這些,那么無疑是對繪本的一種極大浪費。繪本對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來說,是一座巨大的寶藏。5分鐘的導讀,筆者引導孩子看封面、看環(huán)襯、看扉頁、看封底,這些地方往往藏著許多有趣好玩的信息。導讀也可停留在故事的精彩處、關鍵處、轉折處,引導孩子預測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孩子的推理也許與故事不謀而合,也許相差懸殊,但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表達。
德國著名的繪本大師維爾納·霍爾茨瓦特的《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畫面非常干凈,深藍的邊框,大塊的空白,畫面上一只小鼴鼠頭頂“嗯嗯”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導讀時,筆者出示繪本的封面,引導學生觀察小鼴鼠的表情以及“嗯嗯”的形狀,從而猜測是什么動物“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為接下去細讀故事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同時也在無形之中讓學生將即將發(fā)生的繪本情節(jié)與自己所猜測的內(nèi)容進行比照、感受。在猜測的過程中,既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幻想的心理,同時又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繪本閱讀,不僅僅是給孩子讀一個故事聽,當它進入我們的教學現(xiàn)場,就勢必要落實語文課程的目標?!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焙芏鄷r候,我們往往把繪本當作單篇課文來教學,而忽視了它作為“迷你書”的意義。因此繪本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關注整體,重視個性閱讀體驗,重視閱讀方法、閱讀策略指導,發(fā)現(xiàn)故事線索,捕捉故事信息,關注故事結構,學會猜測聯(lián)結等等,發(fā)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技巧和能力。
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透過一只倒霉的小鼴鼠尋找到底是哪個壞蛋“嗯嗯”在他頭上的過程,輕松愉快地讓孩子們了解到:原來每一種動物的排泄物形狀都不同,什么樣的動物就“大”什么樣的“便”。本書通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帶領孩子認識各種動物的大小便,滿足其好奇心,幫助孩子正確了解大小便的常識,是一本趣味性及知識性兼具的繪本。那么如何引導孩子閱讀這類書呢?筆者在教學時設計了如下學習單:
動物 它的“嗯嗯”它的樣子 它的食物 它的叫聲
讀完故事后,引導孩子與家長一起完成這張學習單,說說這些動物“嗯嗯”的特征,畫畫它們的樣子,查查它們吃的食物,學學它們的叫聲。這個過程旨在指導孩子捕捉書中關鍵的信息,并進一步梳理統(tǒng)整有用的信息。
再如在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后,指導學生按順序將毛毛蟲每天吃的食物畫一畫,通過梳理關鍵信息,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記憶并復述故事。
《好餓的毛毛蟲》小組互動學習單毛毛蟲 食物“變變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我還會接著創(chuàng)作:
繪本因其童趣的表達、豐富的主旨、有節(jié)奏的敘事、富有特色的結構,不僅可以作為閱讀課程,也能被開發(fā)成多樣的讀寫課程。筆者在繪本教學中經(jīng)常進行讀寫一體的繪本寫話嘗試,因為繪本常常通過反復的情節(jié)與句式來講故事,在回環(huán)往復的敘事節(jié)奏中傳遞出故事的主題,所以是學生進行仿寫的好素材。
繪本《逃家小兔》中“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反復出現(xiàn),使繪本具有一種特別的旋律美。引導孩子反復閱讀、品味,并讓孩子和媽媽玩一場“愛的游戲”:你來做逃家小兔,變出新的模樣,看媽媽能變出什么來追你。孩子們徜徉在溫馨的想象里,自然而然地模仿《逃家小兔》中的語言,表達也變得溫暖靈動起來。有的孩子寫道:“如果你變成露珠,我就變成陽光,永遠照耀著你。”也有的孩子這樣寫道:“如果你變成蝴蝶,我就變成蜜蜂,每天追逐著你?!?/p>
閱讀繪本《我爸爸》時,啟發(fā)孩子關注繪本故事中介紹爸爸的句式“爸爸可以……還會……他……像……”于是一個個“我爸爸”躍然紙上:“我爸爸會開車,他開起車來像火車一樣快?!薄拔野职钟袝r候像毛毛蟲那樣懶,有時候像小蜜蜂那樣勤快?!薄拔野职值亩亲酉癖蛔右粯优汀?/p>
繪本的語言是兒童的語言,因其簡練、有趣、有韻味,而深受孩子們喜歡。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模仿、運用這樣的語言,可以提高他們語言的表達能力。當然,繪本是一種全息形態(tài),除此之外,它對于閱讀者的視覺、聽覺、想象力、潛意識等都有不同形式的刺激。因此閱讀繪本后,除了仿寫,我們還可以開展多樣的學習方式,如議一議、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等,通過不同的形式進入繪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單本繪本閱讀的結束絕不代表閱讀階段的結束,而是要讓一個難忘的結尾引發(fā)新一輪的閱讀。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繪本閱讀,目的不僅僅是領著孩子聽一個故事,而在于通過繪本閱讀引導兒童學會閱讀方法,最終為獨立閱讀與終身閱讀打下基礎。為此我們既要關注學生閱讀一本書的能力,更要指導他們讀更多的書,走向更廣闊的閱讀時空。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從“群文繪本閱讀”入手,即圍繞一個共同點組合起來的多本繪本展開閱讀,這個共同點可能是故事主旨,可能是故事內(nèi)容,可能是表達特點,可能是作者的經(jīng)歷,也可能是某種觀點等等。
例如,課堂上讀完“恐龍溫馨故事”中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再引導孩子們自己閱讀《你真好》《我是霸王龍》;先一起讀“彩烏鴉”系列中的《彩色的烏鴉》,再讓孩子們自己讀《跑豬嚕?!?;先讀《獾的禮物》,再推薦閱讀《獾的壞心情》等一系列有關死亡與生命的繪本;先與媽媽一起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再讓孩子與父親一起閱讀繪本《我爸爸》《我愛爸爸》《爸爸,我永遠愛你》。筆者梳理幼小銜接階段的“群文繪本”主題如下:
不要害怕 《小阿力的大學?!贰短訉W的小狐貍》《我太小,我不能上學》遵守規(guī)則 《小兔子在學?!贰洞笮l(wèi)不可以》《大衛(wèi)上學去》按時作息 《起床啦,小熊》《我不困,我不想睡覺》《當我睡不著的時候》學會如廁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我們都要上廁所》《小豬要沖廁所嗎》我不挑食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奇妙的食物王國》《吃掉你的豌豆》時間主題 繪本9月獨立生活 《爸爸!》《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尋找快樂 《生氣湯》《我不想生氣》《我好快樂》《好消息壞消息》
借助“群文繪本閱讀”,帶領學生從扶到放,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淺顯到深入,碰撞出閱讀的五彩斑斕。長此以往,可以讓孩子從只關注插圖和內(nèi)容的淺顯閱讀提升為含內(nèi)容、結構、主旨為一體的大容量思辨性閱讀。
[1]瞿衛(wèi)華.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課程開發(fā)策略初探[J].教學與管理,2014,(5):34-36.
[2]黃菁.小學低年級繪本學習單的設計與思考[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5,(3):202-207.
[3]張學青.讓故事的芬芳一瓣一瓣綻放——小學低段兒童讀寫繪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3,(13):50-55.
[4]王泉根.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華舍小學 3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