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古河鄉(xiāng)大撈漁莊小學)
試析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技巧
◆張 媛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古河鄉(xiāng)大撈漁莊小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沒有提問的課堂是沉悶的,不會課堂提問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規(guī)武器”。當然,提問要講究藝術,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 提問技巧 提問要點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既是推進教學進程的一種手段,也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座橋梁。作為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問什么”和“怎么問”,讓課堂提問成為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成功互動學習的最好體現(xiàn)。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如何做好語文課堂教學提問。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的學科具有內(nèi)在的興趣。”在教授新課伊始的啟發(fā)談話階段里,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對學生的激趣導學給予高度重視,因為,面對擺在面前的一篇全新課文,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接下來的成果性授學往往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丑菊》這篇課文,依題目可設計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秋天都有哪些花兒嗎?菊花是什么形狀的,你覺得它們美不美?既然大家都說菊花是美的,可這篇課文的作者卻用“丑”這個不雅的字眼來形容它們?到底什么原因呢?菊花是美是丑,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后即可分曉,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顯而易見,通過老師對課前問題進行如此這般的精心設計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在潛意識之中被普遍激起了。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普遍激起時,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便顯得游刃有余,而這種依據(jù)課題內(nèi)容設計激趣式導語引出的解疑探索式學習,必將使學生對“丑菊名丑實不丑”這個文旨的記憶持久而深刻。
第一,啟發(fā)性。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點之一啟發(fā)性。啟發(fā)性提問也是教師組織教學必備的方式,啟發(fā)式提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在啟發(fā)性中提問要適時、適度、適量。只有發(fā)揮啟發(fā)性的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第二,明確提問對象。課堂提問的對象是全班學生,并且著重考慮中、差生的接受水平。提問時要講究有先有后的原則,平時回答少的優(yōu)先,回答問題膽怯者優(yōu)先,回答正確率高的居后,回答正確率低的也居后。另外,教師要正確處理學生的回答,因為學生的回答會出現(xiàn)答不出、答不全、答不對的情況,對這些學生不能棄之不顧,而讓其他的學生回答。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其完成答問過程。
第三,重視提問的作用。有這樣一句話“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非常必要;既要加強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重視,又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探索,勇于提出問題。
有鑒于上述種種后果,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充分體現(xiàn)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通過課堂提問來組織教學活動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要激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教師既要給出學生“自己說話”的自由和“說自己話”的權利,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嘴巴去表達,獲得自我滿足,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并適時給與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時時處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
2.積極提示,善于啟發(fā)。在整體把握全篇的基礎上,注重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巧設問題,吸引學生。有意識地把設問的過程當作開啟學生思路的過程,激活他們思維的靈性。在學生思路梗塞時巧言啟發(fā),在對立或矛盾中誘其比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層面鍛煉學生的思考力,使他們思維向縱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樂趣。
3.要由淺人深,循序漸進。一個難的大問題,可以科學地分解為幾個容易的小問題,步步誘導,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解決難題。設問要結合學生年齡、研習課題、能力實際,使他們回答問題時可望又可及。
4.由具體到抽象。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按照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順序依次發(fā)展的。提問設計也應遵循這一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的打斗場面時,可設問:(1)找出描寫雙方打斗動作的詞語;(2)模仿雙方的動作打斗;(3)猜摩品評雙方動作的優(yōu)劣;㈣體會林沖的沉穩(wěn)勇猛。如此抓住關鍵詞語,啟發(fā)學生進行動作表演,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形象思維,使學生理解課文主旨,讓學生的思維完成一次飛躍。
設懸念為的是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他們的感悟。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生疑,產(chǎn)生懸念,從而激發(fā)他們認真閱讀課文,以求從中找到答案的欲望。同時,要抓住課文中關鍵的詞語以及句子,對其設置懸念,使學生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課堂重點內(nèi)容,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有利于語文詞匯的積累,提高語文的成績。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偏離要點,久思不解題意,答非所問,或答語模棱兩可,教師就要根據(jù)這種反饋信息,調(diào)整提問角度,排除思路障礙,理清思路,從而暢通思維,拓寬思路,使學生瞄準最佳方位。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與實施課堂提問,幾乎屬于教師或曾經(jīng)站過三尺講臺者都不習自通,然而,真正具有藝術性并對教學活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課堂提問卻著實不易。其實,好的課堂提問除了必須基于課文內(nèi)容的個性特征進行類型式選擇外,還應該立足于各地區(qū)、各學生群體、各年齡段的具體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確實做到開啟學生的心智、鍛煉學生的敏銳思維、陶冶學生的健康情操、增強學生的是非美丑判斷力,從而有助于最終實現(xiàn)讓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人格品質(zhì)得到最優(yōu)秀化培養(yǎng)的目的。
[1]高佳.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