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良
(山東省莒南縣石蓮子鎮(zhèn)初級中學)
學習能力的提高與試卷講評有效性的探究
◆孫立良
(山東省莒南縣石蓮子鎮(zhèn)初級中學)
試卷的講評,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是學生真正從“學會”到“會學”轉(zhuǎn)變的開始。從兩個方面談了如何提高試卷講評的有效性,一是教師試卷講評模式,二是學生試卷評析模式。
學習能力 試卷講評模式 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試卷講評的有效性,對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達到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zhuǎn)變有著重要的意義,也使教學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教是為了不教”。
試卷講評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型,也是教學中極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試卷講評,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鞏固和運用水平,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同時,可以及時揭示教與學雙方存在的問題,使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同時得到優(yōu)化。
如何提高試卷講評課的實效性在初三復習中至關重要!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試卷講評的有效性。
(一)共性知識點的講解
其實,每套試卷所考查的知識點共性問題有很多,共性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通過試卷上的具體題目得到有效的鏈接,形成一個個的網(wǎng)格,共性知識點的講解有利于學生知識點網(wǎng)格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和掌握,同時減少了時間上的浪費。教師通過講一道題而學生掌握一類題,從一個知識點,聯(lián)系到整個知識網(wǎng)。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有啟發(fā)式地講評,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使學生講出教師講不出的思路與方法,做到創(chuàng)新解題。
(二)試卷講評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目標要明確。試卷講評課有其特殊性,但目標也要明確,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的閱卷分析,統(tǒng)計好每題的得分率、每題的解答情況,尋找試題解答共性錯誤問題,結(jié)合以往試題與所講試題共性問題,找好知識網(wǎng)絡點。
二是重點要突出。試卷講評課必須講在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上,分普遍性和典型性,找準學生答題出現(xiàn)失誤的“關節(jié)”點,透徹分析、解疑糾錯,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會在這道題上出錯?”找出學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規(guī)律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進行歸類分析。
三是主體性原則。在試卷講評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試卷錯誤中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或通過小組形式相互討論獲得解決,學生這種主動參與,印象會更深刻,不易忘記。
四是情感激勵原則。教師應學會欣賞、鼓勵學生。講評課開始時對成績好、進步快的學生提出表揚,鼓勵其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對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要能和他們一起尋找原因,鼓勵其克服困難,奮起直追。講評過程中,對學生的答卷優(yōu)點應大加推崇。要讓學生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境界。
(三)試卷講評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講評要及時。當天的試卷最好當天批閱完畢,做好試題分析,講評方案等,在第二天及時進行試卷講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準備要充足。試卷講評時效要注重,但準備工作更重要,否則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不知所云,無法把握重點,事倍功半。
三是注重知識點間聯(lián)系。應把每個試題都歸納入知識體系中,緊扣課本分析講解,是學生能從大局上把握整個知識網(wǎng)絡與每個知識網(wǎng)格的內(nèi)在關系。
四是注重學生參與。講評中教師要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多讓學生自己講,要給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
(一)學生自主分析試卷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每套試題講評之前,學生應先根據(jù)答案進行自主分析,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分析方法,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一個屬于自己的試卷講評。在分析過程中,注重在錯誤之處發(fā)現(xiàn)問題,進一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到舉一反三,聯(lián)系課堂老師所講知識點,進行知識點串接,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點網(wǎng)絡體系。舉一反三要求學生能在試題本身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創(chuàng)新,分析能從幾個方面對本知識點進行考查,知識點的反推能否得到新的題型。
(二)學生主動參與試卷評析
課堂講評前,采用小組合作試卷講評模式。按照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以及數(shù)學成績的差異、學習現(xiàn)狀將同學們分成學習小組,每組由6~7人組成,并選定一名組長,由成績優(yōu)異、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擔任,并領導和組織每次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得到參考答案之后對試卷上的問題進行自我思考學習,分析自己出錯的原因,進行自行思考和知識準備,并初步解決問題。這樣能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學情境和任務進行體驗,為參與下一步的小組合作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堂講評時,采用小組組織討論講評模式。以學生講解試卷為主要方式,即“生生互動”。組長做好記錄,并把一時難以形成共識的問題,提交給全班同學和老師討論。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有的組推選了成績好的同學進行逐題講解,大家參與公共問題的討論。老師進行試題深度剖析、知識點串聯(lián)、典型試題舉例等,使學生在知識點的把握上提高層次,真正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zhuǎn)變。這個過程讓學生之間形成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體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務,而在此過程中,老師認真記錄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邊現(xiàn)場解答,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交換,那我們都有了兩種思想。學習亦是如此。對于教師來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學習思想是我們的重要任務,我將繼續(xù)努力,爭取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這種教學的益處,跟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