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銅仁學院音樂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
美聲唱法中頭腔共鳴的簡述
王振國
(銅仁學院音樂學院,貴州銅仁554300)
【摘要】共鳴的使用能夠擴大音響效果同時還可以美化聲音,我們應充分利用人體構造的共鳴腔努力控制歌唱發(fā)聲,逐步訓練形成空間立體感的音響。歌唱發(fā)聲的共鳴效果對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美聲唱法;共鳴;科學;分類;統(tǒng)一
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逐漸產(chǎn)生了歌劇,美聲唱法也逐漸完善。佩里根寫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劇《達芙妮》,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使歌劇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劇中要求詠嘆調和宣敘調相結合、合唱和重唱相結合,宣敘調需要足夠的氣息支持,明亮優(yōu)美的聲音能穿透交響樂送到觀眾耳邊。它的出現(xiàn)使美聲唱法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美聲唱法傳入我國是在五四運動以后,并逐步在我國古老的大地上生根、發(fā)芽。
美聲唱法同時也對我國形成具有獨立特色的聲樂藝術起了巨大推動作用。近年來我國青年歌唱家紛紛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更進一步說明運用美聲唱法來解釋和表達外國聲樂作品的藝術水準已達到相當水平。但如何使中國聲樂走向世界?如何把美聲唱法的優(yōu)點不斷地與我國聲樂藝術、語言特點相結合而形成中國相對科學的聲樂學派?這還需要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廣大的專業(yè)和業(yè)余的聲樂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意大利文中稱美聲唱法為Belcanto,我國在開始引進這種唱法時把Belcanto翻譯為“美聲唱法”,并把學習這種唱法的人統(tǒng)稱為“美聲學派”。其實Belcanto這個詞意大利語的真正含義是“完美的歌唱”?!懊缆暢ā迸c“完美的歌唱”之間,在含義上是不盡一致的。“完美的歌唱”不僅包括聲音,它還應該包括歌唱的內(nèi)容及歌唱者的風度、儀表、氣質等。而“美聲唱法”很容易地被顧名思義地理解為具有“美好聲音”的唱法。把“完美的歌唱”理解為“美好的聲音”,用田玉斌老師的話說這是不全面、不準確的理解,使我國的聲樂在發(fā)展中走了一些彎路。在很大程度上把美聲唱法理解為只重視聲音,聲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學習。因此致使不少學習美聲唱法的人在學習和實際歌唱中要么重聲不重字,要么重聲不重情?;谝陨显?,有人曾主張將“美聲唱法”改為“美歌唱法”,其目的也是為了能準確地認識美聲唱法的含義,其實,歌”與“聲”是不能劃等號?!奥暋笔恰案琛钡摹拜d體”,但決不反映“歌”的內(nèi)容。在對“美聲唱法”的稱謂上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情況下再去在名稱上大做文章,是無實際意義的。我們可以延用“美聲唱法”這一習慣稱謂,但關鍵是如何使美聲唱法與我國的歌唱語言相結合,使歌唱者既能唱好外文歌曲,也能唱好中文歌曲。
共鳴——某物體因受到振動而發(fā)出聲音,這種聲音又傳播到其它物體上引起其它物體的共振的現(xiàn)象叫共鳴。聲音產(chǎn)生需要有振動體、媒介(空氣及其它)和聽聲音的耳膜。當物體被打擊而產(chǎn)生振動時促使媒介產(chǎn)生了波紋叫音波。這種音波由媒介傳入人的耳膜成為聲音。一個發(fā)音體在振動發(fā)音時它除了能發(fā)出一基音外還能同時發(fā)出一些微小的泛音。例如:a弦振動率是400,當它的微波傳到某一個每秒振動440次的物體時,這一物體受到振動的影響才會引起共振產(chǎn)生共鳴。人體共鳴形成的過程是從歌唱發(fā)聲到利用人體內(nèi)很多可以產(chǎn)生共鳴的空間使氣息沖擊聲帶而出現(xiàn)了基音。這個基音雖然很微弱但是它一進入人體固有的共鳴空間之后就產(chǎn)生了不同形式的聲波共振于是出現(xiàn)優(yōu)美、悅耳的歌聲來。
頭腔共鳴產(chǎn)生的生理結構位置是在鼻腔上方,它們屬于固定空間,聲波共振是無氣息的共鳴。體積小、位置高、這種共鳴色彩明亮、集中、柔和。演唱時要注意打開頜關節(jié)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感,這樣歌聲就集中明亮了。頭腔共鳴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腭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形成共鳴。這種控制要細心體會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還要注意的是當運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時聲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處振動即可;如果運用美聲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戲劇性的歌曲時聲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圍較大面積的骨面上振動。有經(jīng)驗的歌唱家們?yōu)楂@得頭腔共鳴的感受,常常善于把聲音送到頭腔中去,認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這種唱法聲音不會疲勞、永遠年輕。如果失去了頭腔共鳴的支持,歌唱的壽命不但會縮短而且聲音是十分不悅耳的。
頭腔共鳴是美聲唱法中保持聲音年輕的重要技巧之一,從生理結構上可分為鼻腔和口腔共鳴,要獲得良好的鼻腔共鳴軟腭的運用是關鍵。軟腭即平時稱為的小舌頭,軟腭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于用咽壁對聲音推送。通過軟腭的運用促使鼻咽腔形狀的變化及音色的變化,用哼唱練習便于使軟腭中部產(chǎn)生振動擴大鼻咽腔,同時還能使鼻咽腔下部也打開。上下頜關節(jié)活動應張開小半寸對于取得共鳴有好處。下頜輕輕下移感覺沒有重量聲音就輕松自如了,鼻咽腔既可以使聲波進入鼻腔共鳴的較大空間里去,又能不讓氣息進入這個空間中來。它起著聲氣分開的作用促使共鳴的色彩變化??谇还缠Q是可變共鳴腔,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間銜接區(qū),是咬字清楚的部位。它的共鳴區(qū)包括口腔、喉腔。通俗唱法多采用口腔共鳴。
根據(jù)頭腔共鳴結構可調節(jié)與否,共鳴也可劃分為固定不變共鳴和可變共鳴,固定不變共鳴腔:它包括鼻腔和額竇、喋竇、篩竇、及窩音等。鼻腔的容積比外鼻大,它的上壁是篩骨、下壁是硬腭、后面同鼻咽腔相通、鼻腔通向周圍的骨頂空腔有篩竇、頟竇、蝶竇。這些共鳴腔具有穩(wěn)定的固定空間,其體積和形狀是無法進行調節(jié)的??勺児缠Q腔:它包括口腔、喉咽腔、鼻咽腔和口咽腔、喉腔、胸腔等??谇坏纳锨安渴怯搽瘢蟛拷拥缴喔蜁捬是?。喉咽腔上部通口是咽部,下連食管,上部是舌根和會厭(喉頭肌可以主動調節(jié))與共鳴腔下部接喉口通喉前延部位(聲帶位于喉室)。
鼻咽腔它的前壁同鼻腔相通,下方以軟腭為界通向口咽??谘是簧吓c鼻咽為界同口腔相通,下通喉咽、聲道。在聲帶以上同口、鼻、喉、咽腔相連形成類似管狀的口咽喇叭管。它的出口在鼻腔、口腔、喇叭嘴是喉室,聲帶、聲道是主要的共鳴腔體之一。人體的固定共鳴腔、可變共鳴腔經(jīng)訓練都會引起美好的共鳴反應。咽腔和口腔、胸腔相連,它是重要的共鳴腔。胸腔在共鳴中也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除了人體歌唱發(fā)聲系統(tǒng)的全部空腔為歌唱共鳴發(fā)揮作用之外,共鳴在人體的骨骼中也會發(fā)生作用。人的聲音共鳴主要是腔體共鳴。人的上咽管的大小和容量是可以變化的。經(jīng)過共鳴的作用可以增大音量,變化音色。使聲音發(fā)出泛音,得到美化,從而發(fā)出動聽的聲音來。
美聲唱法是產(chǎn)生于17世紀意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以音色優(yōu)美、富于變化、聲部區(qū)分嚴格、重視音區(qū)的和諧統(tǒng)一、發(fā)聲方法科學和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凈為其特點。這種演唱風格對聲樂發(fā)展有很大影響,美聲唱法是以傳統(tǒng)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共鳴的使用恰當一直都是聲樂教育者努力的方向,也是美聲唱法中最為重要的條件和保持聲音年輕的秘訣。
參考文獻
[1]姜家祥.聲樂理論與教學實踐[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
[2]林妮.對獲取美好聲音的探討[J].歌海,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