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嵐
摘 要:時代發(fā)展日新月異,舞蹈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其作為一種藝術活動,被更多的家長和學生熟知。但目前的中職舞蹈教學仍然存在著問題,學生對于“舞感”的培養(yǎng)變得尤其重要,對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向對學生的“舞感”進一步挖掘。本篇文章筆者會立足于中職舞蹈教學“舞感培養(yǎng)”的現狀,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促進學生在舞蹈領域的更好發(fā)展,并對教學策略進行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舞蹈教學;舞感;培養(yǎng)
“舞感”是在進行舞蹈學習之后形成的對于舞蹈的一種自然表露,它屬于一種抽象的概念。同時,“舞感”的出現需要學生對于舞蹈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并且肢體動作比較協調,在后面進行舞蹈訓練時可以逐漸加入自己的感受,讓整個舞蹈更加生動,富有靈動感?!拔韪小毙枰氖俏璧刚咦陨斫涍^不斷練習進而掌握的特殊能力,是結合目前教學要求和多年教學經驗提出的一個舞蹈學習新概念。
1.培養(yǎng)學生“舞感”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的舞蹈教學不能僅注重學生的形體,更多的要重視學生們學習的舞蹈中蘊含的舞蹈精神和內涵。需要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傳遞出內心情感,在舞蹈中揉進自己的體驗。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舞蹈素質。在學生的日常舞蹈課程學習中,中職學生要加深對舞蹈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在日常的基礎鍛煉中就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和身體素質。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針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制定計劃,教師和學生同步學習,教師需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進一步的氛圍培養(yǎng),感染學生,增加學生對于“舞感”的練習。
2.培養(yǎng)學生“舞感”的有效策略
2.1 內心情感的培養(yǎng)
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過程中,需要經過很多訓練來達到肢體動作的標準,教室授課的時候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舞蹈的自我感悟。舞蹈的表現形式不僅是單一的動作組合,還需要配合適合的面部表情,與搭檔之間的情感交流等,需要身體和表情的統(tǒng)一。所以,舞蹈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的喜愛之情和舞蹈中流露出來的內心感情。首先,學生對于舞蹈的自我感悟可以通過學習舞蹈視頻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舞蹈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舞蹈帶來的魅力。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加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利用學生自身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舞蹈。中職學生的舞蹈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缺乏舞蹈學習的經驗,教師的教學需要慢慢鍛煉學生的舞感。在我們的教學工作進行之后,很多學生的舞蹈基礎都有了提升,但是教師需要有更加長遠的教學目標,只有對學生“舞感”進行培養(yǎng)才能提高學生整體舞蹈水平。學生的感覺效果和學習程度不同會導致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所以,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
中職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幾個方面作為關鍵點。首先,學生舞蹈感情的表達可以通過學生的眼睛觀察,在進行表演的時候學生要注重內心感情的建立,教師要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睛得到更多的信息。其次,教師要訓練學生面部感情的表達,一定程度的笑容可以帶給觀眾更加愉悅的體驗,,在進行表演的時候要控制好面部表情。
2.2 外部肢體動作的培養(yǎng)
舞蹈除了內心表達,更重要的是學生肢體的協調性,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外部肢體動作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對“舞感”的感悟。中職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時候是進行基礎動作的練習,所以學生在進行舞蹈的學習中,需要使自己的動作更加專業(yè)。學生學習舞蹈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提高舞蹈素質,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的把握技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基本功加大檢查力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以肢體訓練作為學習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舞感”,做好教學工作。舞蹈表演的效果展示,需要通過動作和表情兩方面表達,讓學生自己領悟其中的韻律是舞蹈教學的重中之重。
2.3 注重因人施教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中職學校的學生群體面向社會,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盡相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身的特點,每個人對于舞蹈教學的接受能力也不同。這樣的情況就要求中職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學生建立不同的授課班級,給學生不同的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舞蹈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授課班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收獲,在學習的基礎上提升自己。中職舞蹈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自身條件,對于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要給予幫助和支持,對教學工作上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工作也要讓學生傾注情感在舞蹈的學習上,克服學生的抵抗心理。學生群體是一個整體,教師要在教育章程之下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和學生培養(yǎng)感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進而提升自己。
3.結束語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其他表演的表現形式有所區(qū)分,它需要表演者進行運用自身的肢體活動表達感情。在舞蹈動作中表現自身的內心情感,讓觀眾感受到表演者所投入的感情。作為中職舞蹈教師,要做的不僅是教授舞蹈動作,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舞感”,讓學生的舞蹈不再生硬,賦予其靈動性。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需要舞蹈者有精湛的基礎功和豐富的表達能力,眼神和面部表情是舞者的靈魂。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要全方面地學習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不能以偏概全,需要通過內化形成自己的技巧。
參考文獻:
[1]黎宗建.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2):10-13.
[2]王鵬飛.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17):46-47.
[3]李峰.“舞感”在中職舞蹈教學的培養(yǎng)[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