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妹
摘 要:語文是小學學習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從語文試卷的設置可以看出主要由基礎部分、閱讀理解、作文三大板塊構成,從分數(shù)上閱讀理解是占分最大的,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課外閱讀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而且閱讀更多不同領域的書籍能拓寬學生知識面和提高對世界的認知度。
關鍵詞:課外自主閱讀能力;小學生;語文教學
興趣是打開世界大門的關鍵鑰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對這方面的興趣,才能花心思在這方面。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黃金期,而習慣的培養(yǎng)從興趣激發(fā)開始,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但現(xiàn)下的小學教育情況表明,小學生對課外書籍閱讀性不高,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是極其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一個好的習慣養(yǎng)成需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積累越多良好的習慣才能促進能力的形成,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因此,對于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如下方法:
一、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小學生正處于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對他們而言是很難靜下來看書的,而且當今信息技術發(fā)達,看動畫片、玩電腦游戲已經(jīng)成為小學生課外活動的首選。美國的小兒科學會曾經(jīng)做過有關看電視跟學生學習成績之間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一周內看電視超過了10個小時,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開始慢慢下降。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共同制定課后業(yè)余活動,爭取勞逸結合,把課外閱讀也納入,通過共同閱讀增加親子溝通,培養(yǎng)學生耐心,對于書籍的選擇最好由家長給孩子選定,像經(jīng)典文學、優(yōu)秀刊物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制定時間進行閱讀
閱讀是需要學生花時間進去的一項活動,小學期間可能是學生最聽老師話的時候,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簡述閱讀帶來的好處。由于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業(yè)壓力也很大,往往課后時間都被習題占滿,沒有時間進行閱讀,因此,老師盡量減少習題的布置,把看課外書當成隱形作業(yè)促成孩子閱讀,這樣能使學生有時間進行閱讀。還有,老師可以利用自修課時間鼓勵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增加知識量。
三、引申教材加大閱讀量
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語文教材中不乏有趣的課文,這些都是節(jié)選一段進行教學,可以閱讀剩余章節(jié)對課文進行全方面理解,例如,在上到《花的學?!愤@篇課文時,由于課文本身選取的巧妙使學生產(chǎn)生對它的興趣,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其余部分閱讀,從而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老師也可以在教室布置圖書角,讓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帶適合讀的課外書放置在書架上,學生可以輪流進行閱讀。
多閱讀,讀好書,對一個人今后的發(fā)展極其重要,書本的閱讀也需要日積月累,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課外自主閱讀能力能為今后發(fā)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李玉榮.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J].學苑教育,2010(2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