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珠
細節(ji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理及功能康復的影響
張鳳珠
【摘要】目的 探討細節(ji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理及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冠心病保守治療患者1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9例。對照組患者在積極治療冠心病的基礎上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細節(ji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心理癥狀水平、健康教育效果和功能康復水平。結果 入院后3 d和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出院時,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康復訓練技能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康復水平、心理康復水平和社會康復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細節(jié)護理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癥狀水平,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功能康復水平。
【關鍵詞】細節(jié)護理;冠心病;功能康復;心理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5846(2015)10-0108-02
作者簡介:張鳳珠(1981-),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科護理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05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老年疾病,發(fā)病率高[1],若控制不當,極易引發(fā)一系列其他疾病[2]。目前,對于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有保守治療和介入治療兩種,保守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適用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3-4]。護理作為醫(y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臨床醫(yī)療服務水平。本研究就細節(ji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理及功能康復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保守治療患者1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53例,女36例,平均年齡(62± 5)歲;心絞痛50例,心律失常28例,缺血性心肌病1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55例,女34例,平均年齡(62±5)歲;心絞痛51例,心律失常26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明確診斷患有冠心病,符合相關診斷標準[5];未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年內無搶救史和手術史;精神正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理解本研究所涉及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內容;有醫(yī)療保險或合作醫(yī)療;知情同意。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積極治療冠心病的基礎上,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細節(jié)護理,具體如下:患者入院時,即全面了解其各項情況,主要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現(xiàn)階段突出的臨床癥狀,還包括患者的生活習慣和對于疾病的認知水平,根據其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特別注重對患者主觀感受的呵護,保持病室內通風,嚴格陪護制度,注意飲食和生活規(guī)律。同時,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應注意細節(jié)問題,如詢問病情時,應結合患者病情詳細介紹目前的治療情況;在進行靜脈滴注時,應首先通過談話溝通,以轉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放松能主動配合治療。健康教育應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如康復訓練等內容,應將健康教育信息以宣教資料的形式交給患者,使其可以查閱。同時,出院時應向患者發(fā)放印有科室聯(lián)系方式的宣傳冊,并將聯(lián)系方式及與患者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標注,以便及時查閱。
1.4 觀察指標
1.4.1 心理癥狀水平 分別在入院時、入院后3 d和出院時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癥狀水平,采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主要評價標準為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性,滿分均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此類心理癥狀越嚴重。
1.4.2 健康教育 根據本科室健康教育內容,制訂健康教育效果評分表,由患者自行填寫,包括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康復訓練技能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分別于入院和出院時填寫,3項滿分均為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此項內容水平越高。
1.4.3 功能康復水平 出院后隨訪3個月,使用慢性病康復情況調查表比較兩組患者的軀體康復水平、心理康復水平和社會康復水平。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該項康復水平越高。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經Epidata 1.10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理癥狀水平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焦慮和
人際關系敏感性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入院后3 d和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性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心理癥狀水平比較(分,?±s)
2.2 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康復訓練技能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出院時,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康復訓練技能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分,?±s)
2.3 功能康復水平比較 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康復水平、心理康復水平和社會康復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功能康復水平比較(分,?±s)
臨床上對于冠心病的保守治療主要以控制癥狀為主,患者往往需長期服藥[6]。同時,由于患者住院期間病情相對嚴重,可能產生諸如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使其對于疾病治療的信心產生動搖,影響配合度[7]。全面、有效的護理方法可以使患者住院期間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并引導其以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疾病[8]。目前,對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優(yōu)質護理、整體護理、循證護理等方面,其臨床應用效果較好[9-10]。但細節(jié)對于護理效果亦有重要影響,包括護理工作者在住院期間對患者的細節(jié)護理,以及患者對疾病及康復治療細節(jié)的認知和實踐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入院后3 d和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性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細節(ji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心理癥狀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合相關研究,慢性疾病患者可能相對敏感,做好細節(jié)護理對其治療有積極意義。同時,入院時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康復訓練技能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評分差異均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出院時,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康復訓練技能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細節(jié)護理,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有明顯提高。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康復水平、心理康復水平和社會康復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亦充分證明了細節(jié)護理對于冠心病患者功能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細節(jié)護理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癥狀水平,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功能康復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良濤,趙慧輝,馮玄超,等.中醫(yī)醫(yī)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6(9):645-648.
[2] 謝春艷,秦晨曦,王耕,等.上海市社區(qū)退休人群社會經濟地位與心血管疾病患病關系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5): 500-504.
[3] 田婷,趙晟,趙希哲,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進展的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6(3):274-277.
[4] 李俊,金元昊,薛智敏,等.老年冠心病患者非靶病變進展的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052-2055.
[5]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 35(3):195-206.
[6] 李淑榮,劉洵,陳彥平,等.康復運動對冠心病患者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7):619-623.
[7] 鄭淑梅,楊秀蘭,呂燁輝,等.延續(xù)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297-300.
[8] 胡家華.認知行為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身心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4):33-34.
[9] 王金玲.門診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 2014,9(6):914-916.
[10] 王紅英,賀樹鳳.多元化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對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的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7):1596-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