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馬克思人口理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口質量理論是人口理論的核心內容。人口質量理論其核心本質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研究這一理論對于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能夠為我國進行人口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馬克思;人口質量;啟示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0-01
馬克思人口理論是建立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一種科學理論,其中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是馬克思人口理論的核心內容。
一、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產生的思想來源
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都有一定的思想淵源,同樣馬克思質量理論的產生也來源于對先前相關理論的總結和升華。在馬克思人口理論的形成過程中,對其影響最深刻的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著作中關于人的基本觀點。
黑格爾關于人的基本觀點是:自由是人的本質。他通過“絕對精神”來理解社會和人的本質。但是他無視歷史發(fā)展的經濟因素和現(xiàn)實的實踐作用,因此黑格爾不了解人和實踐。但另一方面,黑格爾的辨證法極其自我意識的思想,又啟發(fā)者馬克思從動態(tài)方面去思考人的本質,并為馬克思的人口質量問題提供了辯證的思維方式。
費爾巴哈雖然克服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他提出了精神是人腦的產物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但是他把宗教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所以他的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不贊同他的這一關于人的本質。馬克思從社會實踐和社會關系中去理解人的本質,他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p>
二、馬克思人口質量發(fā)展的歷史邏輯
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即: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的萌芽階段,馬克思人口質量的初步形成階段,馬克思人口質量的最終完成階段。
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的萌芽階段:在1935年,馬克思在大學期間受到當時青年黑格爾派的影響,強調人的自我意識,并且對這種意識持批判的態(tài)度,認為他的發(fā)揮需要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能動作用。在這一時期,最能體現(xiàn)馬克思自我意識的是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在這時馬克思已經開始思考關于人的問題,論述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能動原則,這些成為馬克思關于人口問題的最初萌芽,為他后來進行人口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的初步形成:1845年,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了“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睆倪@一時期開始,馬克思開始著手研究關于人口質量的原理。他主要是從社會物質生產方面去著手研究關于人口質量問題,他指出一定數(shù)量的人口存在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存在著矛盾和危機,一個很大的方面就是由于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為了謀取私利,對工人的自由限制,阻礙了工人自由全面發(fā)展,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矛盾越演越烈。
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的最終形成階段:在19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馬克思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進行了分析,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剝削勞動人口的本質。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分析了提高人口質量的必然性和長期性,為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明確了方向和目標。
三、馬克思人口質量的內容
1.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是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的理論前提
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費爾巴哈曾提出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這一觀點。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批判了費爾巴哈的這一思想,進一步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闡述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在這馬克思所說的人是現(xiàn)實的人,是從事物質生產,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這些現(xiàn)實的人之所以要進行物質生產,直接原因還是為了維持生存的需要,所以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質。
2.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人口質量提高的根本體現(xiàn)
馬克思認為人的自由發(fā)展是指消滅剝削和私有制,使人擺脫一切束縛和限制,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只能是共產主義,人的自由發(fā)展是指人的生活條件的全面改善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馬克思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和人口質量互為條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人口質量提高的必要條件和具體表現(xiàn)。
四、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在我國的實施及啟示
實施:馬克思人口質量理論對我們黨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黨歷代領導人都十分關注人口質量理論。毛澤東在《共同綱領》中明確指出新中國人民群眾素質的方向,在思想,文化,健康都提出了具體的內容。他指出“我們所主張的全面發(fā)展,是要使學生得到比較完全的和比較廣博的知識,發(fā)展健全的身體,發(fā)展共產主義道德。”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指出我們當前的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只有把生產力發(fā)達了,我們的人口素質才會日益得到改善。江澤明同樣指出國家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shù)量和素質,并且根據(jù)中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提出了計劃生育這一政策。
啟示:馬克思的人口質量理論對于我們國家的人口問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當前我們國家存在著很多人口問題,比如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發(fā)展不平衡,人口結構不合理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還是要提高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素質,首先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只有經濟發(fā)展,才能讓我們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其次是通過科技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人口素質。只有將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與經濟發(fā)展同時推進,才能使得我國從人口大國變成人才強國。最后,重視思想道德教育,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杉.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國內研究綜述[J].哈爾濱: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7).
[2]韓麗君.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與我國人口問題新探[J].北方論叢,1997.
[3]邵昱.對人口質量幾個問題的探討[J].社會科學研究,1992.
[4]中國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