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力
摘要:新課程標準對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更細致的要求,班主任不僅要具有淵博的知識,更要具有高度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使教育藝術化、教學手段多樣化。
關鍵詞:班主任 班級管理 角色定位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是多元的,這無疑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再也不是過去教育理念中單一的“班級管理者“,而是有了多重豐富角色。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又是學生思想教育的引路人,是溝通家長和社會的橋梁,是學校領導者實施素質教育、完成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這較以前班主任涵義有了很大的區(qū)別。
班主任要善于言傳身教
班主任的一個重要角色是教師,如果一位教師課堂組織嚴謹且富有條理,教學語言幽默生動,課堂氣氛積極活躍,課堂教學精彩豐呈,課堂情緒飽滿,對待學生認真細致,那么他在學生之中自然就有一定的威信,他對學生的教誨也一定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相反,如果一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敷衍,那么教育起學生來,也沒有十足的底氣,學生也不會聽從他空口白舌的道德。在言傳身教方面,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育細節(jié)要“潤物細無聲”或“此時無聲勝有聲”,要求學生上學不遲到,自己就提前到校進班組織早讀;要求學生預備鈴響后保持安靜,自己就及早到課堂并準備好教學用具;要求學生講究衛(wèi)生保持班級環(huán)境整潔,自己的辦公桌就應該整理得井井有條。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始終具有示范性,對學生的品德性格和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做學生的“貼心朋友”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朝夕相處,“愛”字貫穿始終。這種愛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親其師信其道”。 課堂上,看見有感冒的學生在不停地打噴嚏,我會抽出面紙放在他的面前;集體晨會時走在學生隊伍中,我會給學生理一理胸前的紅領巾,還打趣地夸夸穿了新衣服的男生“真帥”,贊美女同學頭上新?lián)Q的頭飾;學生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文具,我會給他拾起來平放在桌上;學生課桌上零亂的書本,我會給整理整齊;由于放下了老師的架子,學生們都愿意與我交往,有任何煩惱也愿意和我傾訴,只要撕得下老師尊嚴的這塊“遮羞布”,不苛求學生的成長,不強求學生的進步,俯下身子,放慢腳步,傾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真正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美妙樂趣。
班主任是“班級文化設計師”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精神領袖,班主任的個性、能力、眼界等綜合素養(yǎng)都影響班級活動的開展。一個素質全面的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往往更加得心應手,班級文化建設也精彩紛呈,妙趣橫生。為了讓班級環(huán)境對孩子們的成長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我在班上開展了“完美教室設計”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班級從教室墻壁的內部布置,墻壁內容的設計,到教室LOGO顏色選擇和口號的設計等,無一不凝聚著我和班級里42個孩子的心血。教室的LOGO是一個精通電腦的孩子回去改了又改,墻壁上的“小荷初露”是孩子們甜甜的笑靨、惟妙惟肖的素描、色彩艷麗的工筆畫、遒勁有力的書法和端莊大氣的鋼筆字,班級獲得的榮譽獎狀也都懸掛在高高位置奪人眼球,每次走進我們班,我和孩子們都感覺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生活的場所,更是一個團結和睦,奮發(fā)向上的大家庭。
班主任是“家校溝通的橋梁”
由于條件的制約,我們不可能每周召開一次家長會、每天和每個家長進行一次溝通。
學生進入高年級以后,個性主體意識更加強烈,但是自控力不強,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總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一方面迫切渴望脫離家長和教師的監(jiān)管,另一方面在家長和教師面前呈現(xiàn)兩面性,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容易脫節(jié),無法順利銜接。如何讓教師和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思想狀況,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良性循環(huán)?我將目光瞄準了校信通、班級QQ群和孩子們的抄作業(yè)本,學校里的通知、最近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班級里的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或者差強人意的成績,我都及時告知家長。事實證明,班主任和家長保持聯(lián)系對班主任管理班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家長們都體會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事無巨細和辛苦,對學校的管理工作多了理解和支持,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多元化的,只有班主任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角色,在工作中靈活、正確地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才能在正確處理事件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增進班級的團結,進而提高學生素養(yǎng)。班主任的工作不是重復的,而是創(chuàng)造的,正如這首詩所說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