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摘要]霍建起導演選擇平凡人的愛情作為自己執(zhí)導影片的開始,其所蘊含在影片中的觀念正是他個人的真實體現,他也希望能夠以一種較為自由、輕松的方式傳遞代表社會主流和正能量的內容,這些內容在影片《贏家》和《生活秀》里就可以被理解為平凡的堅毅愛情及底層民眾對愛情的渴望。學美術出身的霍建起在影片中以平凡人的視角,試圖通過詩意般的畫面影像構建和諧美好的人性之光,從而讓我們感受詩意美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人文視角;霍建起;唯美;影像
在當代中國電影導演群體范疇中,霍建起導演的影片不僅具有詩樂之唯美的意蘊,而且具有平民之質樸的情懷?;艚ㄆ饘а葸x擇平凡人的愛情作為自己執(zhí)導影片的開始,其所蘊含在影片中的觀念正是他個人的真實體現,他也希望能夠以一種較為自由、輕松的方式傳遞代表社會主流和正能量的內容,這些內容在影片《贏家》和《生活秀》里就可以被理解為平凡。
一、平凡人的堅毅愛情:《贏家》
1995年,霍建起執(zhí)導了自己轉型導演以來的首部電影《贏家》,該影片講述了陸小陽與殘疾運動員關大鵬的愛情故事,影片以平凡人的視角,從現實生活的角度詮釋了愛情的魅力與價值。陸小陽是一名銀行職員,母親希望她能夠嫁給一個有錢的男人,所以當母親得知關大鵬是殘疾運動員后竭力阻撓和反對兩人在一起,然而在一次飛車救人中,陸小陽被關大鵬的勇敢和男人氣概所折服,于是兩人開始了戀愛的歷程。
然而,或許這是上天的造化,關大鵬在前線作戰(zhàn)中一條腿殘疾,他之所以能夠飛車救人,是因為穿戴了假肢,但是在一開始陸小陽并沒有注意到,而關大鵬也并未主動說明自己的情況,因為對于一個殘疾健兒來說獲得一份真感情是何等的不容易,所以關大鵬對陸小陽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情況。陸小陽雖然也有自己的男朋友,但是當男朋友只顧著掙錢,卻無法陪伴和幫助自己的時候,陸小陽才真正地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人作為自己的人生伴侶,而關大鵬的及時出現給陸小陽的愛情之路增添了不少歡樂的因素。
對于學美術出身的霍建起導演而言,由美術設計到導演的轉型絕不是角色和分工的簡單轉換。如果說美術設計注重畫面的美感,那么電影則是導演自身思維和邏輯的真正體現。對于自己的首部電影,霍建起從平凡人的視角講述愛情可以在健全人與殘疾人之間和諧美好地存在,這或許與霍建起導演的唯美風格不謀而合。關大鵬是一個殘疾健兒卻為國家爭得了諸多榮譽并代表國家點燃了圣火,這些都足以闡釋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自身的殘缺,而是體現在為社會、為人民、為親友創(chuàng)造的價值,因此當陸小陽最后親眼看見關大鵬的假肢時她的內心深處除了震撼之外還存在諸多情感矛盾,或者說是處于一種選擇與放棄的煎熬之中。
平凡人也有追求愛情的權利?;艚ㄆ饘а菟茉斓倪@個平凡人其實也有社會階層的影子,陸小陽是一家銀行的員工,收入自然不菲,每天都能出入比較高級的飯店和賓館,其實這在1995年足以反映其個人的成功。反觀關大鵬從前線回來后參加了運動會,成為一名代表國家參賽和征戰(zhàn)的體育健兒,其獲得的各項榮譽足以讓他擁有健全人該有的精彩。但是面對愛情,關大鵬也曾矛盾,也曾試圖鼓起勇氣說明自己的真實狀況,但是直到陸小陽闖進休息室這一切才最終有了一個結果。陸小陽接受了關大鵬身體的殘缺并輕輕依偎在他的身邊,這一幕是何等溫馨,又是何等真實,情感自然也在這一刻迸發(fā),故事的高潮也在此刻達到頂峰。其實,對于關大鵬而言,為國效力,爭取榮譽是他作為一個平凡人應盡的責任,只是這份責任有點沉重,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榮譽才讓他與陸小陽的結合有了堅實的根基。
霍建起導演在影片中以較為貼近現實的手法塑造陸小陽和關大鵬的人物形象本身也是對生活的探討,或者說是思考。在1995年,整個中國社會正處于一種激烈的創(chuàng)業(yè)潮流中,追求物質利益,看重金錢的地位已經成為那個年代典型的時代印記,面對如此生活態(tài)度,霍建起導演蘊含在影片中的思考給人帶來了審視自己的機會和模板,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思維和認識傳遞這樣一個信息:追求平凡的愛情是每個人的權利。與其說《贏家》是霍建起導演蘊含在影片中的人生哲理的反映,不如說這是霍建起導演未來創(chuàng)作思路的最好見證,也是未來形成霍建起唯美風格的基礎。
影片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宣誓,更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躁動、所有的矛盾都在平淡的敘事中慢慢地展現在銀幕上。
《贏家》貼上了時代自由和純潔的標簽,體現了時代主流價值觀取向。自由戀愛在1995年可以說仍處于一種萌芽狀態(tài),面對中國傳統(tǒng)的包辦婚姻觀念,自由地尋求屬于自己的愛情仍舊會被長久的保守世俗觀念所困擾,尤其是得知對方身體不健全的時候那種內心深處的煎熬和矛盾往往會達到一種心理負擔的最頂處,愛與不愛便給人留下無盡的思考與折磨。沖破世俗觀念需要時代的土壤,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尤其是在較發(fā)達地區(qū),往往思想也最自由,觀念也最開放,人們不再以金錢衡量愛情的長久和甜蜜,而是飽含著深深的情誼選擇自己的另一半,這在《贏家》里體現得最為明顯。
影片中處處都有體現時代的文化符號,現在看來這些文化符號何嘗不是時代的濃縮呢?影片開頭舊式的公交車、破舊的二八自行車還有用來跑出租的“面包車”,甚至是路邊的電話亭、所吃的冰棍、喝的汽水都把我們帶回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感受到了今天社會的巨大變遷。從當今視野來看,《贏家》里的文化符號讓我們對當時的年代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文化符號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文化符號是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的,這固然與導演的審美和生活態(tài)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也與導演的創(chuàng)作思路密不可分。在現代影片中,盡管諸多導演都會以20世紀50年代的歷史背景來組織故事內容,但是人為的模擬和刻意的裝飾并無法將這份逼真與現實完全等同,所以時代的印記可以被復原,但永遠無法恢復原狀。
《贏家》中的關大鵬贏得了事業(yè),也贏得了榮譽,更贏得了真實、樸素而又美好的愛情;陸小陽也在尋找愛情的道路上贏得了真正愛自己的人,讓自己的生活增添了美好的色彩;對于“新銳”導演霍建起來說,他的《贏家》獲得了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男演員五項提名,最后獲得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和1997年第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佳處女作獎,所以在這部影片中贏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獨特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