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與水反應實驗的改進
方嘉敏衷明華
(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廣東 潮州 521041)
摘要:由于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故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I沒有要求學生做此實驗,僅少部分教師會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本文將此實驗進行改進,采用微型實驗便于教師演示和學生自己實驗,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實驗的每個步驟中,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鈉與水反應微型實驗改進高中化學注射器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I第三章第一節(jié)“研究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和產(chǎn)物”這個實驗時,課本上所設計的實驗內(nèi)容是: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鈉浮在水面四處游走,熔成閃亮的小球,同時發(fā)出“嘶嘶”的聲音,滴有酚酞的水變紅。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思考,得出的結(jié)論是:鈉的密度比水小;性質(zhì)比較活潑;與水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放出的熱量使鈉熔成小球;反應得到的溶液顯堿性。
教師在課堂上演示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一般都是直接切下一小塊鈉,然后直接將其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雖然這樣做很明顯能觀察到鈉與水的反應的劇烈程度,但是不能證明實驗所產(chǎn)生的氣體是不是氫氣。為了檢驗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不是氫氣,我對該實驗進行如下改進。
1.實驗儀器與試劑:
具支試管、注射器、棉花團、火柴、小氣球、鈉、蒸餾水、酚酞指示劑。
2.實驗裝置圖:
圖 實驗裝置
3.實驗步驟與現(xiàn)象:
(1)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蒸餾水,放好待用;
(2)用鑷子取出一小塊保存在煤油中的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在切在一小粒備用,將余下的鈉放回試劑瓶里,將切下的鈉粒夾取放在具支試管的底部;
(3)取一小塊棉花揉成團,放在金屬鈉粒的上面,往棉花上滴加幾滴酚酞溶液;
(4)在具支試管的小支管處套上一個小氣球,把準備好的裝有蒸餾水的注射器裝好,如圖所示;
(5)實驗開始,壓下注射器,使蒸餾水注射到棉花團上,棉花團逐漸浸濕,最后濕潤到下面的金屬鈉后立即變紅,金屬鈉接觸到蒸餾水后發(fā)生明顯反應伴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可以聽到“嘶嘶”聲。過幾秒鐘后取下小氣球,用點燃的火柴馬上靠近,明顯聽到發(fā)出“噗”地一聲并伴有黃色火球出現(xiàn),說明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氫氣。
4.實驗改進的優(yōu)點
(1)采用微型實驗進行操作,節(jié)省藥品;
(2)改進后的實驗操作簡單容易,不會影響實驗結(jié)果,并很好的避免了反應劇烈、鈉粒四濺、生成氣體難以驗證等缺點,將幾步實驗合為了一體。
參考文獻
[1]衷明華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