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書
摘 要:物理學科與自然、社會生活及生產的發(fā)展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物理知識是從大自然的觀察和實踐中得來的,同時物理知識又作用于自然和社會生活、生產。對于初中生來說,物理學科可以引導他們認識世界的奧秘,并促使他們去研究探索世界。物理學科本身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學不會、不想學的現(xiàn)象。主要分析影響物理意識缺失的因素,探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初中生的物理意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意識;教學;培養(yǎng)
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我國的物理學科教學仍然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都選擇利用題海戰(zhàn)術。物理學科本身是一個特別注重實踐的學科,因為物理來源于實踐,并影響實踐。教師應該把物理知識結合實踐,學以致用,在生活中活用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雖然物理知識與實踐緊密相連,但是在物理教學中并沒有把物理知識用到實踐中,導致物理學科變得枯燥乏味,增加了難度,進而使學生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因此,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注重將物理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意識。用物理思維和知識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一、初中生物理意識缺失的因素
1.學習動機不高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由內驅力和誘因兩個因素構成的。內驅力是指學生自主地對求識需要產生的內部動力。比如,學生在物理課堂中,想得到教師的夸獎或者讓同學對他刮目相看,這就屬于內部產生驅力。誘因是指能夠引起學生動機的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誘因主要分為正誘因和負誘因。正誘因,例如獎品、獎狀的獲得;負誘因,例如處罰等。內驅力是學生想要學習的內在因素,誘因是學生想要學習的外在影響因素,兩者互相作用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不高,對學科的掌握不扎實,導致學生排斥學習物理學科。學生學習動機比較低是影響物理意識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學生的認知水平
認知水平的高低決定人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判斷以及分析能力的高低,認知水平與知識理論、實踐經驗、思維能力等因素有關,是人們思想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生的認知水平越高,那么學生的知識面就比較廣,對知識的求識度越高,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問題。初中生還處于一個低年齡階段,知識水平也比較低,知識儲備量小,如果在學習中出現(xiàn)超出認知水平的問題,他的知識體系不能解決問題,刺激不到他的思考系統(tǒng),無法形成思考意識。所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3.教師的教學方式
在我國,教師的教學方式一直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方式,以教師指導為主,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深入我國教育事業(yè)中。在課堂上,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反而失去了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太少,忽視了學生探索知識的具體過程。物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實踐的學科,應該把物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意識。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急需改變。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影響物理意識的一大因素。
二、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物理意識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生多觀察、多實驗。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做到實驗演示,讓學生多觀察。在課堂上的實驗之外,在課后也應該多進行實驗活動。教師利用課后作業(yè)布置,多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實踐中去培養(yǎng)物理意識。在實驗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實驗內容、目的、器材、步驟以及要注意的事項等都需要學生的主動思考,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操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有利于學生操作規(guī)范化意識的培養(yǎng)。
2.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物理學科本身就來源于生活,物理知識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物理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物理。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把物理知識聯(lián)系實踐,讓學生養(yǎng)成運用物理知識和物理思維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意識。多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學以致用,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
3.加強物理概念內涵的挖掘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科的基礎,想要學好物理就必須掌握好物理概念。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體會物理學家的研究過程和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精心設計概念,將概念引入學習實踐,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掌握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物理意識。
總之,物理學科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社會學科,在社會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物理學科的應用,物理源于生活。物理意識是物理在社會生活、生產中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式,所以,物理意識的培養(yǎng)很重要。運用物理思維和物理意識有利于我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促進人類對世界知識的探索和追求。
參考文獻:
蒙志新.淺談初中生物理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2(2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