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詠平
有些人,你一見就覺得舒心,與他往來自然、坦蕩、愉快。楊銀俊就是這樣的人,我們雖相識年余,卻已相知很深。
楊銀俊是麗水碧湖人,由麗水學院附中考入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后留在了杭城。工作之余就是畫畫、寫字、刻印,自個兒偷著樂。
他碧湖的老家,后傍自通濟古堰分流下來的一條小河,沿岸一排千年古樟,枝繁葉茂。去年歲末,他邀我們到他家玩,站在那古樟下,感覺很是沉實。他的父親是木工師傅,忙中偷閑陪我們看電腦中的字畫,他安詳?shù)卣局?,不發(fā)一言。他的母親燒了自家做的白米糕讓我們吃,那種入味,很想多扒幾碗。楊銀俊還領我們去看屋旁的一個古廟,佛像已古舊破落,碩大的古樟破檐而出,似虬龍盤旋,樹干上滿是叢生苔蘚,讓人久久不忘。
去年暑假,我曾到他杭城的家中小住數(shù)日。小夫妻住在轉塘中國美院象山校區(qū)旁,租住的閣樓,四壁圖書,小而亮敞、溫馨,書架上橫置一匾:“霜梅草堂。”媳婦小泮也是碧湖人,附高時的同學,一起考上美院后又在同一校區(qū),學習、工作都頗努力?!班?,這么多年,從麗水到杭州就是分不開,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們也就自己內部解決了”。楊銀俊傻笑著講。
他帶我到美院書店淘書,老板很熟悉,價格也特優(yōu)惠,我們滿載而歸。他也帶我去他美院老師李桐的家,在西湖邊的棲霞嶺,毗鄰黃賓虹故居。傍晚意興未盡,3人又到綠樹掩映的山莊吃晚飯、品佳茗,可謂其樂融融。
楊銀俊看我寫字、刻印,我也看他畫畫。他的國畫以山水為主,受四王影響較深,層層鉤寫皴染,水墨氤氳。他攤出了一大堆自己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他畢業(yè)前的那批寫生之作,筆致不算老辣,卻能沉厚、古郁,一種才情與心氣,令人動容。
楊銀俊初學畫畫,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的,后來與雷斌同拜江雨為師。當時他在碧湖鎮(zhèn)概頭小學,雷斌在堰頭小學。六年級時無意中看到雷斌刻的印章,他小小的心靈羨慕得不得了。倆人認識后,雷斌便帶他渡河到大港頭的麗云中學看江老師畫畫,從此,他便對書畫癡迷不已。在麗水學院附中,他又幸運地遇到浙師大畢業(yè)的劉奕玲老師,受其引領最終考上了中國美術學院。在美院,他于書畫之外,雅好文學、歷史,博學敏求,年輕老師多視他為忘年交。
這就是我了解的楊銀俊,仁厚博雅,敏而好學,對藝術癡迷,對朋友坦誠,對工作盡心盡責。今年,我們龍淵印社對外網(wǎng)絡宣傳的工作落到他肩上,他找史料、編圖文,干得也是出類拔萃、不亦樂乎。
楊銀俊,大樟樹下養(yǎng)出的好男兒,可別忘了多回家看看,我們可是以你為豪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