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勇
生活中,經(jīng)常遇見一些書法愛好者問,去書店買字帖自習,學習效果并不佳。為什么呢?我也曾為此苦惱過。通過這30多年的習書,我深刻體會到學習書法不僅需要好字帖,好老師也非常重要。我的學書生涯中,幸得著名書法家陳鐵生、何元龍、洪亮等前輩明師的指教,站在巨人臂膀上,居高聲自遠。
一位好老師,要讓學生少走彎路,要始終讓他們走在正道上,朝著主流方向前進。此外,還要有一套合理得當?shù)臅▽W習體系,也就是所謂的方法正確。正確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快速進步,事半功倍。許多人學書法有個習慣,一會握筆,就直接臨帖,甚至通篇去臨,結(jié)果沒有一個字臨得像。其實,我們首先要全面了解筆墨紙硯等工具的基本使用常識,學會用毛筆發(fā)現(xiàn)線條的各種變化,知道墨色濃淡枯潤焦的美妙效果,再與字帖談“戀愛”,知道你在學誰的字體,這位作者有什么藝術(shù)成就?風格如何?還要考慮如何正確去臨摹字帖?此帖的內(nèi)容是什么?系列知識了解掌握后,再動筆去臨習,我個人覺得比盲目直接去臨寫效果更好。這好比開車,先要了解交通法規(guī)知識,學會駕駛,考取駕駛證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車。學書法應(yīng)先有書法基礎(chǔ)理論作支撐,建立合理科學的學書體系。
洪亮教授主編的《經(jīng)典碑帖筆法》叢書,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源頭學習素材。細心去學習這套叢書中的某本法帖,即解決了我們“取法乎上”之學書正道。
道家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甭L的書法學習道路上,我悟得:靜心生細心,細心生耐心,耐心生恒久之心。沒有耐心,沒有細心,主要是心靜不下來。而靜能生慧,在書法學習過程中,沒有智慧是行不通的。有些人死練字,傻寫字,故其字自然無生命力可言。從臨帖到創(chuàng)作,雖說只有一步之遙,卻充滿作者的智慧。一幅好作品,充分發(fā)揮了書寫者長期積累的高超技法、文化修養(yǎng)、才情聰慧。王羲之《蘭亭序》,顏魯公《祭侄文稿》,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等等歷代經(jīng)典法書,足以證明作者智慧之偉大。書法學習過程中,講究取法乎上。這種取法乎上,我個人理解為“經(jīng)典意識”。樹立經(jīng)典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樣的意識,決定了你走什么樣的道路。思想決定未來,不無道理。一些格調(diào)不高的作品,就是惡俗的代名詞。究其根源,就是作者沒有經(jīng)典意識。歷代經(jīng)典法帖,經(jīng)過歷史與歲月的大浪淘沙,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習書資料,猶如明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既有明燈,我們又何必瞎子摸象,胡亂書寫呢?無根之草立不住,傳統(tǒng)經(jīng)典,就是書法學習者之根。而當我們擁有了書法技法,文化素質(zhì)更不可缺少。書法是文化內(nèi)涵與思想境界的表現(xiàn)。靜心、細心、耐心與意識、意境,給我?guī)頍o窮無盡的快樂與收獲。“三心二意”是我學書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