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語文的教和學。從新課程理念看,當今的教學其關(guān)鍵還應當多是學生的學,作為老師不是去教學生學什么,而應當是教學生去學會學習。筆者任教初中語文教學多年,總感到學生會學既省事又高效。但讓學生去學會學習還是比較費勁兒的,需要去做一番思考和努力。
一、語文教學讓學生多探究需學生去自主學習
學生能否探究學習,其前提應當完全建立在學生能否去自主學習。在平時諸多教學課堂里,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地位是不能得以很好確立的。學生自主地位得不到落實,那探究學習只能是紙上談兵徒有虛名。這應當也不是理想的語文教學,這樣的課堂即使我們老師去大放異彩,對學生而言又有何效?最起碼說是少,且也完全可以說是無。我們可以去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教師的教學缺失了自主性的設計和操作,一切任其領(lǐng)導的指使,你的心里會是怎樣的感受?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馬虎應付,甚至就是消極怠工。所以,為了學生的多探究,筆者所崇尚的是朱永新先生所提倡的理想智育,即讓課堂多多的充滿著民主氣氛,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xiàn)于教學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無論是一般性的閱讀感悟,還是較高層次的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都應當是學生的天下,絕不可能有點滴老師去越俎代庖的印記。
二、語文教學讓學生多探究需學生去合作學習
從相關(guān)意義上講,閱讀教學中的不少閱讀感悟,賴于學生的自主是完全可以去解決問題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去感悟得出,這里包含著兩個層面上的意思:一是全部學生感悟,一是學生所感悟的全部。怎樣去解決這不是所有學生所感悟得出的問題?竊以為比較理想的策略是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生的合作探究不等于就完全是建立合作學習的小組,也不等于就完全需要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只要大家能夠在課堂上紛紛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悟,那感悟則有好多能夠起著啟迪他人思維的具體作用,進而也就有著好多學生在他人的啟迪下,蕩起自己美好的思維漣漪,提升著思維的水準和質(zhì)量。譬如和大家一起學習阿累的《一面》,這是一篇以特寫鏡頭較好地表現(xiàn)魯迅先生的作品,以“一面”表現(xiàn),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魯迅先生那偉大的人格和戰(zhàn)斗的精神。作者在一面中比較好地對魯迅進行了三次的外貌描寫,課文的探究練習要求學生說說對這外貌描寫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學生還從外貌描寫中體會到了哪些東西。以往的教學,都沒有對此進行較好的處理,或者就是說處理得不是很好。對這屆學生教學時,利用學生之間的合作,其學生探究的效果就比較好。學生在具體的表述中,所說出的印象都對別人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尤其在學生說出自己所體會出的東西時,都能夠選準角度去進行表達,所自由發(fā)表的意見均可給人以言之成理的感覺。
三、語文教學讓學生多探究需學生去成功學習
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平時閱讀教學的學生感悟一個個學生也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只不過是渴望成功欲望的強烈與否。應當可以比較充分地肯定,閱讀感悟成功幾率高的學生往往其渴望成功的欲望就越高。那些根本就沒有任何成功幾率的學生,他們也往往不去渴望其成功了,多半是那樣的破罐子破摔的。對于這樣的閱讀教學是根本達不成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之目的的,也是語文教學我們所不能去長此以往的。比較現(xiàn)實和理想的課堂教學,需讓大家都去獲取到成功,當一些相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生能夠獲取到成功,課堂教學的氣氛肯定是不一樣的,是大面積的喜逐顏開。有了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那課堂將會永遠地充滿活力。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現(xiàn)代作家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師》,這篇散文比較理想地通過敘事和描寫抒發(fā)了魏巍和蔡蕓芝老師之間的真摯師生情感。文后的探究練習,應當說并不太難,告訴學生閱讀精美散文,需要反復品味涵泳。于是,筆者就讓學生首先去品味涵泳文后所選的兩段話,尤其是讓大家去品味第一個片段,讓過多的學生都能夠獲取感悟的成功?!拔摇钡摹敖苹北憩F(xiàn)在什么地方?“我”又憑什么認為“她愛我們,并不存心要打的意思”呢?大家都從“我用石板一迎”感到了“我”的“狡猾”,也都從“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感到“她愛我們,并不存心要打的意思”。當一個個學生都從這探究中獲取成功時,繼續(xù)探究之心油然而生,大家都從文中找出另外一些片段和句子,和大家一起品味鑒賞。
王春輝,教師,現(xiàn)居河北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