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穎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為踐行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感是學生語文聽、說、讀、寫、思能力的有機結合和升華,只有在字詞、朗讀、閱讀、寫作等語文訓練中強化語感培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使其切實感悟語言所要表達的內在精神和內心情感?!?/p>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語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以實施素質教育為教學改革的目的性要素,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合理進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的設置,力求通過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品格和審美情趣。
一、在字詞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人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語感的培養(yǎng)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小學語文教學從字詞教學開始,以字詞認讀為基礎展開閱讀、會話和寫作,在掌握母語過程中啟發(fā)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高學生感受語言的靈敏度和頓悟力。由于漢語言文字的形象性、隱喻性、意會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師在字詞教學中加以引導,既要進行理性分析、也要進行整體感悟,讓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建立起字詞與客觀事物的聯(lián)系,從而得以不斷積累字詞,學會確切表達事物的表象。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有插圖,字詞教學就可以利用插圖引入,通過看圖學詞學句、看圖學文深化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和理解,相應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語感。如學習《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時,文中的“花草茂盛、色彩斑斕、金光燦燦、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翩翩起舞、小精靈”等字詞都可以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把詞義和認識事物聯(lián)系起來,并結合“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人們一到這里,立刻就會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團團圍住”等句子,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化靜止的畫面為動態(tài)的情境和意境,進而培養(yǎng)和豐富語感。
二、在朗讀背誦中培養(yǎng)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主要靠理解、靠在實踐中積累,這就需要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加深對各種語句和段落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貯存豐富的書面語言,建立起與自己思維方式對應的語感。對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學重朗讀、重形象、重生活的特點,在學生朗讀課文時,不僅要求讀準字音、按詞連讀,更要指導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刻理解和感悟那些優(yōu)美、富有深刻道理和內涵的語句。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注重對經典課文和名句的背誦,以便更有效地積累語言,為知識遷移和語感培養(yǎng)做充分的準備和鋪墊。例如對于《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法布爾從小對昆蟲研究的癡迷,特別是從文中父親怒氣沖沖地責罵:“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母親也厲聲地責備:“撿石子干什么?撐破了褲兜!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分析父母在對待法布爾喜歡昆蟲這一行為的態(tài)度差異及其可能的原因,從中得出對自己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啟迪。
三、在閱讀理解中培養(yǎng)語感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奠定學生語文基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應切實尊重學生思想活躍,內心充滿著求新、求異、求變意識和欲望的個性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教學主線,通過實施問題引導,強化閱讀教學的針對性;變講讀課文為學生自主演繹課文,促使學生自然地進行深度思考;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視野和知識面等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閱讀方式,增強閱讀情感和語文閱讀過程的和諧性,借以獨立閱讀和獨立思考促進語感的提升。如學習《孔子游春》一課時,我們就指導學生在通讀課文后,結合課文內容和補充閱讀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展示文章情節(jié)、表達內心情感,用自感自悟的表演詮釋文本的內容,通過對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及眾弟子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切體驗作者的情感初衷,同時內化對課文獨特的理解和感悟。
四、在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語感
小學中高年級,通過前期的字詞、朗讀和背誦以及閱讀教學,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能力儲備和語文素養(yǎng),寫作就成了學生語文學習和語感培養(yǎng)新的重要途徑。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發(fā)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立足學生的心理發(fā)育水平和社會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觀察和體驗,從事物的細節(jié)和表象中捕捉蘊含其中的本質屬性;借鑒課文和課外讀物的寫作經驗,開掘語言的源泉,運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有趣的故事、生動的場景、美麗的風光、新奇的事物。在立意、琢句和情感表達中深化語感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書信的寫作時,我們先給學生提供范文《寫給遠方的朋友》,以范文為例明確書信的格式和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互相啟發(fā)、放飛想象、自由表達,以書信的體裁向遠方的朋友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敘述感人的故事、傳遞思念之情,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掌握書信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利用語言組合和修飾中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通向更高語言文字境界的橋梁,一旦形成,將終身受用不盡。小學語文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職能和責任,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探索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途徑,通過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語感熏陶,不斷充實學生的語言庫存,培養(yǎng)學生對詞語、句子的敏感性,逐步形成真切地理解和領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桂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的方法[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17) .
[2]李俊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感[J].金色年華 (下),2013(13) .
[3]楊昌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2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