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秀春+楊曉光
摘要:近年來,中國社會呈現(xiàn)出多元發(fā)展趨勢,給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很大沖擊。把握時代精神,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很重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有四: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二是校園文化環(huán)境塑造,三是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四是學生自我教育完善。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11009902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zhàn)略任務,十七大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要求,而十八大的“三個倡導”,為全國各族人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基本依據(jù),指明了前行的目標和方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盵1]新形勢下,青年大學生需要響應黨的號召,努力將上述要求內(nèi)化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與民族復興的夢想。
一、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在客觀上要求突破一切人為的障礙和束縛,所以全球化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在一批又一批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走出國門的同時,國外的信息、技術、人才等也涌入中國。這種規(guī)模前所未有的中外交流,必然會沖擊人們在過去國門封閉條件下形成的價值觀。人心不穩(wěn)定,社會就無法穩(wěn)定,這將嚴重影響中國社會和諧。大學生是即將步入社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不僅關乎他們自己,更關乎國家與民族的未來。面對經(jīng)濟全球化與人價值觀念多元化帶來的挑戰(zhàn),幫助在校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并把握好自己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當務之急。要在高校乃至全社會提倡一套符合歷史發(fā)展方向與當代中國實際的價值觀不是小事,必須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方可。毫無疑問,中國共產(chǎn)黨一系列重要會議提出并通過的社會主義核心人價值觀,恰好滿足了上述要求。也就是說,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是正確的,廣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盡快將有關教育主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從而有效解決當前在校大學生客觀存在的種種思想問題。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1理想信仰缺失
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大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有時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作為思想還未成熟穩(wěn)定的大學生,往往在價值選擇上陷入迷茫與困惑之中。在認同西方價值觀的同時,他們可能會逐漸對社會主義信仰產(chǎn)生懷疑。而信仰,作為人們關于最高價值對象的信賴和追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文化意識和精神生活方式,不論人們以什么為信仰對象,信仰的特征都在于把某種價值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動的統(tǒng)攝地位,作為人的全部價值意識的定向和調(diào)節(jié)中樞,成為人生的精神支柱”[2]。
2集體意識淡漠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的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化。相應地,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受到嚴重削弱。他們?yōu)榱酥\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拒絕依附他人甚至集體,不像其父輩那樣盲目從眾并受到同一性的束縛。因此,這一代大學生的全局意識和整體觀念淡化,有些人甚至我行我素,有鮮明的利己主義或極端個人主義傾向。雖然他們知道社會和集體在個人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他們更看重個人利益,有時甚至犧牲集體利益來滿足個人的利益,以自我為中心。在班級或團隊中,幾乎每個人都愿意表現(xiàn)自己、張揚個性,很少人有會替他人著想,維護集體利益。
3缺乏高尚情操
經(jīng)濟多元化會帶來文化多元化,進而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多元化。但是,多元并不意味著沒有主流,否則,和諧社會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為價值觀混亂極易造成社會生活失序。作為即將進入各行各業(yè)年輕一代在校大學生,他們的道德情操會直接影響國民素質(zhì)的整體面貌。盡管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與高尚情操:他們不辨對錯、不識好歹、不分善惡,刻意求新卻品味低下;不喜歡嚴肅的藝術,只追逐庸俗的作品,審美品味低下,審美傾向偏頗;個人生活方面,不再相信真感情,甚至露骨地追求金錢與性的滿足……應該說,崇尚低級趣味就已經(jīng)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不以這種低級趣味為恥辱。說得嚴重一點,這些缺乏高尚情操的在校大學生,離“社會精英”的標準越來越遠了。
三、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1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強化
一方面,通過思想政治課,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利用這一原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改革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斩吹恼f教枯燥乏味,亦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具有普遍意義的例子來教育學生,學生覺得這很特殊,不能說明問題。思想膚淺的趣味教學只能使神經(jīng)暫時興奮而不能使人認識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改變這種模式,采用多種手段教學,建立教育實踐基地,引導學生走出校園,通過參觀訪問、親自操作等實踐形式,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密切聯(lián)系大學生實際情況,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榜樣的力量去教育學生。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提高他們的修養(yǎng),而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正是這種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2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熏陶
校園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利用課堂外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強有力的手段,通過各種各樣的無聲宣傳,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了教育目的和效果。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tǒng)領,通過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潑的集體活動來營造一種文明有序的文化氛圍。大學精神,“是一種彌漫于學校中的文化氛圍,是標志一個學校的典型特征”[3]。高校應在認真分析學生的特點并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把學校長期積淀下來的大學精神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傳遞出來。社團承載著傳播正能量,組織各種文化活動的職能,以他們?yōu)槊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大學生中去。另外,加強校園軟環(huán)境建設,通過宣傳欄、海報、校報、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感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還有,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加強制度管理,促進教風建設,隊伍建設為首。加強服務意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優(yōu)化教學秩序,規(guī)范教學過程。倡導快樂學習,促進學風建設。以“導”為主,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加強管理,健全學校和班級的各項制度,加強考風建設,做誠信公民。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促進校風建設。
3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边@一重要論述,突出強調(diào)了實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灌輸式的說教效果很差,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說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參加公益活動,邀請先進模范進校座談,祭掃烈士陵園等,他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與理解。還可以觀看一些歷史影片,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此外,還應該建立一些實踐活動基地,推進校內(nèi)校外、課內(nèi)課外的交流與互動。
4在學生自我教育中深化
近年來很多有識之士紛紛提倡“終身學習”,但幾乎沒有人提倡“終身教育”,因為,教育的核心和本質(zhì)就是為了實現(xiàn)不教育,否則社會將無法承擔高昂的教育成本。同理,只有能將價值觀塑造的外力轉化為具有內(nèi)生動力的機制,才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說,教育對象要學會自我教育,這使得自我教育的地位越發(fā)重要。大學生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斷激勵自己。開展讀書學習活動,用理論知識武裝學生頭腦,提倡大學參與性教學活動,促進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白鹬厝说闹黧w能動性,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發(fā)點,又是德育管理的歸宿?!盵4]大學生本身有一定的思想情感,能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并根據(jù)外界因素和社會要求不斷滿足自我要求和自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
[2]孫偉平.價值差異與社會和諧——全球化與東亞價值觀[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41.
[3]龐燕,等.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模式探析[J].高教研究,2011,(1):106.
[6]魯潔,等.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519.
(責任編輯:侯秀梅)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