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歷史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探究式教學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方式。對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方式和策略進行了簡單分析。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評價總結(jié)
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頗受歡迎,具有普遍性。它的應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史實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探究式教學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和互動,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對提升生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幫助。因此,對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方式
1.問題探究教學
問題探究教學通常也叫課堂討論教學,即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相互討論的探究方式,是高中歷史教學中相對來說比較常見的教學應用方式。高中歷史問題探究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有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情境導入,教師按照課程內(nèi)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shè),活躍課堂氣氛,自然過渡到所要教授的內(nèi)容上;(2)明確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集體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從而得出答案;(3)引導學生以教材內(nèi)容為立足點,通過查閱相關(guān)資料進行佐證,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推理、論證;(4)當學生在進行自由探討后,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討論,使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思路更清晰;(5)進行評價總結(jié),使學生再一次鞏固所學知識。
2.分組探究教學
分組探究是探究教學的另一種應用方式,學生主要是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重點在于學生能夠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影響、互相激勵,可以使時間獲得充分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時,每個小組的成員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一般4~6人一組為宜。在分組探究中,教師有以下幾點需要去做:(1)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團隊協(xié)作,要求做到人人參與,分工明確;(2)小組成員利用已搜集的資料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對資料進行取舍。(3)成果展示時要把握重點。
二、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1.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
歷史是對文化的傳承,但也在不斷發(fā)展之中。因此,從不同的時代或者不同角度去看待歷史時,人們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評價通常有所差異。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更重要的是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辯證思維,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判斷力獲得提高。例如,以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的形成》中的人物——秦始皇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評判秦始皇,既要肯定他所作出的貢獻,又要看到他不足的方面,告訴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要以史為鑒,摒棄不好的方面,吸收其文化精華。
2.創(chuàng)設(shè)歷史情境
創(chuàng)設(shè)歷史情境對開展探究式教學方式有很大幫助。在歷史情境的氛圍下,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珍珠港》,通過戰(zhàn)爭的慘烈激發(fā)學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的正義,激發(fā)他們對法西斯的痛恨,使他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
3.探究角度多元化
對高中歷史進行多元化探究就是希望學生從歷史事件中獲得更多啟示,以史為鑒。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那段血淚史與現(xiàn)在我國發(fā)展現(xiàn)狀相結(jié)合,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閉關(guān)鎖國的危害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使學生產(chǎn)生好好學習,樹立報效祖國的豪情。
高中歷史教學使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保持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能夠使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獲得提升。
參考文獻:
杜奎英.歷史探究教學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