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敏
要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首先應當厘清美育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定義是:美育是以培養(yǎng)審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對藝術的興趣為主要任務的教育。這一概念可以說是非常清晰明確,但要切實理解把握又非常困難。
就學校美育而言,有著不同于家庭美育、社會美育的特點,這種通過學校途徑實施的美育,其概念往往容易被藝術教育及音樂、美術課程的開設等代替或窄化。音樂和美術是美育的重要內容,但不能將音樂、美術或者藝術教育簡單等同于美育。美育是審美教育、美感教育,只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審美趣味的內容、手段、形式等都應納入學校美育的范疇。就此而言,學校美育應當是全員化、全方位的,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如果將實施美育的責任主體只限定為音樂、美術教師,其他教師、課程等教育資源被排除在美育之外,那種處處育人、時時育人、全員育人的機制將很難形成,學校美育的實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學校美育的深入實施,不僅需要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支撐和認識的升華,還需要一批專業(yè)教師的付出及設施設備的輔助,同時,也離不開一定的載體。當前,課程和活動是學校美育普遍認可及廣泛采用的載體。但相關課程是否開齊開足,校園藝術活動開展是否充分,校園文化建設機制是否完善等,依然考驗著學校美育載體基礎的牢固度。而載體形式的多樣化,是否就能夠使學校承擔起為學生創(chuàng)造“美麗人生”的重任?
學校是社會化教育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在學校、家庭、社會三維層面,當美育的內在價值尚未得到社會普遍認識,實施美育的環(huán)境不健全,專業(yè)教師和專業(yè)設備難以滿足學生感知美、認識美、表現美的需要時,只是將美育的重任單純賦予學校,學校也是獨木難支。而將美育窄化為藝術教育甚至是藝術考級,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作為唯一目標,這種美育也是浮于表面的,大都會變?yōu)殓R中花、水中月式的形式追求。實際上,學校美育更為實質的價值還在于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為手段,讓他們感受人生之美、生活之趣,提升教育的審美境界。
這一價值的實現,需要學校改變傳統(tǒng)理念,提升辦學內涵,需要依靠素質教育機制的健全,以及其導向功能的充分發(fā)揮。同時,家庭、社會在學校美育實施過程中的協(xié)助參與、支持引導之責不可缺失,而有關政府部門要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美育實施充當好宣傳員、協(xié)調員、管理員的角色。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