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明
摘要:美術的教學其本質在于讓學生學會人文涵養(yǎng)以及藝術欣賞,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人文內涵的學科類別。所以在其功能性價值上來說,美術的重要作用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適合的人文觀念意識,并且通過學生在實踐之中的充分認知體驗,實現(xiàn)對其自身以及周邊人文資源的深入挖掘,從而實現(xiàn)人本主義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這就是美術教學所要注重的。而且它還必須滿足有效實現(xiàn)人文評價的利用,從而更加良好的重構人文精神。
關鍵詞:美術教學;人文精神;重構
【分類號】G633.955
一、前言
很多人看來美術教學僅僅只是一個學科的分類而已,或者說只是作為一個技能的培訓或訓練而已,但真正從本質意義出發(fā)的話,其實美術教學有著極為豐富的人文傳承,這在美術教學之中就已經有了很好的體現(xiàn)。我們看到美術教學,特別是中學的美術教學,必須要讓學生從原有的桎梏中脫離開來,并且站在人文高度去進行思考,從而真正實現(xiàn)對美術的理解與深刻運用,讓學生與美術能夠完全融合,從而使其在情感、態(tài)度以己價值觀念上面明白差異性與豐富性的結合,并且在這樣大范圍的文化情感氛圍中,更加具體、深刻的明白美術的特質與表現(xiàn),并從生活實踐中去探索美術的種種表象。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缺失
1、過于注重功利,忽視學生本體
首先,我們發(fā)現(xiàn)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很多教育從業(yè)者往往過于注重功利,從而忽視了學生才是教學的主要本體。這點與我國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是大相徑庭的。素質教育雖然早已推出多時,并且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執(zhí)行,但是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思想仍然存在,教育相關的學生、家長乃至教育從業(yè)者,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這問題,他們往往更加注重升學應試的目標要求,特別是高考應試升學,所以很多學生的作品不會出現(xiàn)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作品,而是與教學內容相符合、完全為了應付考試的作品。
同時,太過注重功利性的結果就是忽視教育本身的真正價值,而直接將其當成了應付考試需要的一種工具,而且也成為了社會大眾評價的需求工具。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并沒有將學生作為教育本體來重視,而且完全不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只是把學生當成了人才培養(yǎng)的末班,而將其自身的需求排除在外,也就無從說起學生的價值需求所在。這就完全無法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且這樣的美術教育也無法真正實現(xiàn)美術的人文內涵需求,也同樣的對學生造成了生命本性發(fā)展的嚴重束縛和壓抑。
2、過于注重模仿,忽視創(chuàng)造發(fā)展
我們知道在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是不懂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學習與模仿去獲得這個東西的精髓所在,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只能一味的模仿下去。但是現(xiàn)代高中的美術教育卻并非如此,由于教學模式的老化與理念的集體化影響,使得高中美術教育完全成了一種共性的鑄造作坊,教師們往往不會去注意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而是注重規(guī)范化的教學流程操作。
而且,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的課堂學習過程,教師的作用被過分強調,很多教師往往過多的進行自身的講解與失范,而沒有讓學生得到應有的互動和學習,這就忽視了課堂應有的真正目的。而這樣的教學之下產生的結果往往就是學生模仿過多,但創(chuàng)造意識被嚴重壓抑,學生了為了高分也只能去模仿而不敢去進行真正的創(chuàng)造。
3、過于注重學術,忽視情感體驗
從美術的本質出發(fā),我們知道美術教學的重點在于人文主義精神的學習與實踐,而情感體驗就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真正的美術教學應該是,教師除了要積極的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與提高之外,還要給學生傳授豐富的美術知識以及在人文主義背景之下的美術作品鑒賞,讓學生自行的明白美術作品之中的人文精神,并且讓學生在其自身角度基礎上了解人文精神的真正價值與意義,以及人文背景之下的美術作品塑造。
但是,當前的高中美術教學卻并非如此。首先,從教材上面,雖然內容豐富詳實,但卻并不是美術教學所倡導的人文背景以及生活背景,而是更多學術方面的贅述;而且教師在進行教學授課的時候,也沒有注意到學生應該也要從情感精神體驗去感受美術作品的人文背景,從而實現(xiàn)更加良好的內心溝通,而只是一味的進行枯燥的學術知識講解,無法真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無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實現(xiàn)對知識點吸收,更不可能實現(xiàn)對美術作品人文背景的深刻了解了。
三、高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重構
1、轉變教學觀念,從教師開始樹立正確人文意識
無論是任何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應當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傳授,更要懂得引導學生從更深刻角度去了解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有效吸收知識。而對于美術教師來說,這里就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知識與意識觀念,這些是美術教師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人文精神觀念塑造的重要因素。而且與人文相關的文化表現(xiàn)本身就能夠讓人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從而實現(xiàn)內在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幫助人們豐富自身文化底蘊的同時實現(xiàn)人性的豐滿。
所以,作為一個教育從業(yè)者,首先要從美術教師開始實現(xiàn)人文意識的梳理與觀念轉變,從而在各個途徑與方面為學生提供綜合的人文精神引導,不斷的在教學實踐中去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與滲透,有效、合理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行為。
2、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實現(xiàn)學生美術認知的提升
同時,美學教學與其他教學實踐內容一樣,需要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fā),因為學生在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認知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并且還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需求,讓教學內容能夠與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對接起來,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參與互動與體驗,更加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達成。
3、實現(xiàn)人文資源的深入挖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另外一方面,美術教學從業(yè)者還要注重對各方面人文資源的深入挖掘,從而能夠在可讓教學的時候給學生進行更加豐富的知識傳授與情感體驗的互動。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大方面。第一,教師要注重挖掘課堂內教材的人文精神,讓學生把學習知識技能與提高人文修養(yǎng)結合起來,通過美術知識與技能,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其次,教師要注重挖掘美術課堂之外的美術人文資源,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 帶領學生將美術活動從課堂擴展到社會, 引導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去感悟美術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 李強強,淺析新課標下中學美術教學中的人文思想[J.快樂閱讀,2011年10.
[2] 宋曉波.中學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3] 徐寒冰.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N].江蘇教育報,2010,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