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全慧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深,對老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不僅要關心和注重學生的成長,還要在課堂上對學生作出積極的語言評價,運用課堂上的贊揚、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課堂評價語言所出現的問題和影響進行了討論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評價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88-01
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以多運用語言評價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有效地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1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課堂評價語言所出現的問題
1.1評價語言的單一性
大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使用語言評價時的語言都比較單一和大眾化,只會說“真棒、很不錯、很好”之類的大眾化詞語,沒有絲毫新意。筆者并不否認這種評價語言在最初的時候可以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但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語言評價出現抵觸情緒,認為這種廉價的評價是在敷衍自己。教師在課堂是之所以會出現評價語言匱乏的情況,是因為教師沒有認真地去挖掘教學過程中適合夸贊教學對象優(yōu)點的詞匯。這是在小學語文教師普遍出現的問題,值得廣大的教師去反思。
1.2評價語言的隨意性
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語言評價都具有很強的隨意性,通常都是根據自己的情緒和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在課堂上隨機的使用語言評價,且評價語言都比較單一和機械化,學生長期聽這種重復的表揚,會認為是老師的習慣使然,那么語言的評價作用就無法淋漓盡致地運用和發(fā)揮了。
1.3評價語言的狹窄性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部分教師的評價語言范圍過于狹窄。例如,老師在上孔融讓梨一課時提問學生。師:從孔融讓梨這篇課文中你學到了哪些東西?生:從孔融身上學到了做人應該懂得謙讓和尊老愛幼的品格。師:好,回答得不錯。這位老師只是對學生回答的正誤做出了基本判斷,是一種激勵性和和診斷性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缺乏一個方向上的引導。老師可以把這堂課上成一個思想道德教育課,以謙讓和尊老愛幼為主題,讓學生講一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尊老愛幼的事情,以加強學生的感悟和切身感受。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評價語言的深度和寬度,使評價語言更廣,更具有說服力。
2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意義
2.1與新課標改革要求相輔相成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深,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逐漸轉化為“引導式”。在新課標改革的實踐過程中,老師能夠恰當合理地使用課堂評價語言,不僅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和默契,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評價語言來大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利用課堂評價語言來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搞活語文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這與新課標改革要求和宗旨相輔相成。
2.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詞匯和語法也復雜難懂,許多知識點也很抽象化。例如,小學生在學開口音和閉口音,元音和輔音時,學生很難區(qū)別出來,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一些圖片和視頻進行講解,對學得快的學生要使用課堂評價語言及時地給予表揚,對學得慢的學生要再次細致耐心的的講解,積極地使用評價語言去鼓勵和引導他們,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2.3使課堂教學具有豐富性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一直都比較單一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地使用語言評價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充分地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合理地使用評價語言,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提升整個課堂教學效果。
3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水平的方法
3.1建立一套與教學需要相符的評價語言體系
每個老師的詞匯儲備量都是不一樣的,評價性詞匯儲備量的匱乏導致了老師評價語言的單一,所以老師建立一套與教學需要相符的評價語言體系是很有必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和挖掘適合評價不同學生的語言詞匯,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或想法及時增加或更改相應的詞匯,使其詞匯不斷的更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語言體系。
3.2運用多元化評價方法
教師在進行課堂語言評價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家長評價、他人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進行評價活動時要充分地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健康的成長。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優(yōu)缺點,從而更好地審視和完善自己。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家長參與評價活動,父母的肯定與認可于孩子而言勝過旁人千言萬語的鼓勵,為此家長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3.3把結果評價轉化為過程評價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知識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應該僅僅只是對錯的回答,還應該以其符合邏輯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合理評價和詳細分析,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回答對了,哪里的回答欠思考,幫助學生成長。因此把結果評價逐漸轉為過程評價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課堂語言評價也愈發(fā)的重要,它不僅對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對小學生未來學習生涯也有著深遠而重要的影響。它在貫徹落實新課標改革的宗旨和要求時,又提高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超.試論教師運用課堂評價語言的問題及其影響——以小學語文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4(02).
[2]姜文厚.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評價語言的有效性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4(09).
[3]程婷.略論評價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
[4]滕樹杰.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3).
[5]王希豐.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