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延齡
[摘要]齊白石四絕,首推其詩。白石在定論自己的各種藝術(shù)成就時,說過“吾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白石的詩,成就他的畫。他的繪畫藝術(shù),能登上世界頂,詩取得推波助瀾的作用。白石一生,作詩三千多首,寫成四本。于1928年的《借山吟館詩草》,后又出版了八卷本,定名《白石詩草》。白石的詩精妙,透出一個“真”字,真感情,真事物,直寫心懷,沒綺麗文詞修飾。樸實處,如老農(nóng)桑麻,意淺而深,味淡而永。白石用這樣的詩與他的花鳥蟲草畫結(jié)合,創(chuàng)造極至。他的詩題畫,是國畫藝術(shù)上的一絕,世界畫壇也為之震驚。
[關(guān)鍵詞]齊白石 國畫 詩歌 王閭運 《白石詩草》
齊白石,世界文化名人,如一顆北斗星在藝術(shù)的天空,閃爍光輝。白石有四絕,“詩,印,畫,書”。詩,清新,樸實,真摯亦情亦感,不拘格律。印,氣勢盈滿,無流欲俗修削工夫;畫,下筆多半遺貌取神,不求形似。書,多以曹碑風(fēng)味,篆書重頓徐收,金文意趣厚重,行書輕舞捎畫意。
白石四絕,首推其詩。白石在定論自己的各種藝術(shù)成就時,說過“吾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白石的詩,成就他的畫。他的繪畫藝術(shù),能登上世界頂,詩取得推波助瀾的作用。白石一生.作詩三千多首,寫成四本。于1928年的《借山吟館詩草》,后又出版了八卷本,定名《白石詩草》。白石的詩精妙,透出一個“真”字,真感情,真事物,直寫心懷,沒綺麗文詞修飾。樸實處,如老農(nóng)桑麻,意淺而深,味淡而永。白石用這樣的詩與他的花鳥蟲草畫結(jié)合,創(chuàng)造極至。他的詩題畫,是國畫藝術(shù)上的一絕,世界畫壇也為之震驚?,F(xiàn)代國畫家婁師白先生說,白石師的繪畫大部分有題畫詩,以詩增加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的感染力。正象蘇東坡評王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與詩可以說情景交融,相得益彰?!?/p>
求詩之路亦求畫之路
白石幼年家貧,少年放牛,跟齊仙佑學(xué)木工,后跟周之美學(xué)雕花。十余年的木工,也練習(xí)了十多年的繪畫。直到二十六歲,才結(jié)識當(dāng)?shù)孛撕彤嫀熓捤G陔、陳少蕃等,拜他們?yōu)閹煟芩麄兊闹笇?dǎo),才系統(tǒng)學(xué)習(xí)畫畫。
白石求學(xué)之路艱辛,從竹沖韶塘,到曉霞山長塘,到龍山,再到云湖橋湘綺樓,北上西安,再至燕京,訪友學(xué)詩,一步一個腳印,初闖藝術(shù)的朦朦朧朧,到后來,越走越柳暗花明。
白石真正接觸詩文,是二十七歲,認(rèn)識年長的胡沁園。胡沁園出身書香世家,擅長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慷慨俠義,名滿四方的文人。沁園先生賞識白石的勤奮和才華,認(rèn)為是好苗子,有意提攜,開導(dǎo)他:現(xiàn)在學(xué)詩不遲。說《三字經(jīng)》講‘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他心懷著感激地進了胡家。胡家古籍書冊多,打開了白石的眼界。他從《春秋》、《孟子》、《史記》到《宋詞》和《唐詩》等等,無所不閱,無所不讀。一下喜歡上宋詞和唐詩了,遇上難解和疑惑,即問沁園先生。沁園先生主動地向他講解唐詩和詩詞格律。在胡家,他如饑似渴地勤奮苦讀,練習(xí)作詩,苦思長吟。他也有些自負(fù),認(rèn)為自己是寫詩的材料。雖學(xué)時遲,不會輸于少年讀書郎。曾寫出這樣的詩“百家諸子吟賞讀,哪見人人有別才。最喜聰明加天趣,吟詩不在讀書來”。一年后,把《唐詩三百首》熟讀完。次年,陽春三月,“藕花吟館”前的牡丹開得艷麗。胡家舉行詩會,胡沁園約集“藕花詩會”同,,賞花賦詩,并叫白石參加。朋友吟詩作賦,興味盎然。白石也忍不住,詩興大發(fā),提筆抒懷,第一次,寫了首《詠牡丹》,以“不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栗有馀甘”之句,初露鋒芒,使大家為之一驚。
與黎家的往來,得到了黎先生教誨。詩歌得以發(fā)展,石印也臨摹不少。白石來曉霞山下長塘黎家,為黎松庵的父親畫“衣冠遺像”,與黎松庵結(jié)為莫逆之交。黎松庵出身名宦的書香門弟,舉人,不愿做官,閑居老家,以詩書畫印白娛。(育八子,皆為國家之棟梁,稱黎氏八駿,大子為毛澤東的老師,語言家。)黎老見白石聰慧好學(xué),留他住下,一起探討藝術(shù),關(guān)系親密,亦師亦友。黎先生的詩友文人多,每到花月佳辰,必開詩會。黎家對面有羅山,黎先生倡議,成立了,“羅山詩社”。大家經(jīng)常相約一起,飲酒賦詩,熱鬧紛繁。白石曾記之:日將夕,與二三子游于杉溪之上。仰觀羅山蒼翠,幽鳥歸巢;俯瞰溪水澄清,見蟹橫行白若。少焉月出于竹嶼之外,歸誦芬樓,促坐清談。在黎家,除吟詩作畫外,學(xué)習(xí)書法篆刻。這段時間,白石求藝已到癡迷之境。白石老人追憶寫一詩曰:“三十年前溪上路,丹楓亂落黃花瘦。與君顏色未曾凋,人影水光獨木橋”。這段時間,白石的詩文和書印藝術(shù),突飛猛進。
三十二歲時,(1894年春季)白石與王仲言、胡立三、羅真吾、羅醒吾、譚子銓、陳伏根,相約棠花村羅宅,成立詩社,以近勝地“龍山”為社名,選年長的白石為社長。每年春上踏青,重九登高,詩琴書畫,盛況非常。從此吟詠賡酬,七子便陶醉于生氣蓬勃樂土之中。相互交流新作,用寫詩的詩箋,由白石制作加工,將官堆紙,或宣紙,截成十栽,以淺淡色彩作山水。其中與王仲言交往最多,由于胡沁園的關(guān)系,兩人漸漸深交起來。在寫詩方向,受到王的指導(dǎo),又相互揣磨詩文,一齊并進。從王仲言先生《退園詩草》里,跟白石唱酬、過從、感懷、送別之作,就有60首。其中《沁園晤齊君白石喜而有作》云:“去年與子相逢地,紅樹蕭疏賣酒家。今日沁園重話舊,一簾風(fēng)雨一庭花?!蓖踔傺韵壬脑妼懙糜挚煊趾茫资阉茸魈瞥笤娙嗣虾迫?,有詩印證,“黃鸝求友不知年,喜得風(fēng)流孟浩然”。這段時間,白石受王仲言的影響和啟發(fā),受益非淺,嘗到了寫詩的甜頭,與之交往心情暢快。
齊白石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拿了詩文,字面,印章,慕名去云湖橋拜見王闿運先生,(王闿運,字壬秋,亦號湘綺,晚清經(jīng)學(xué)大師,文學(xué)家,門生滿天生,舉世仰為泰斗。詩文稱天下第一,好治經(jīng)學(xué),以致用為主,尤長公羊之學(xué),著有《湘綺樓詩文集》、《湘軍志》《楚辭注》《八代詩選》、《春秋公羊傳箋》等十幾種。)請王老生生評閱。王先生詩宗漢魏六朝,為擬古派詩風(fēng)。王老先生看了一下齊白石的詩,剛拙,質(zhì)樸,一掃當(dāng)時士大夫們詩詞的柔媚矯飾,露出笑容。此后,齊白石在王闿運家學(xué)習(xí)詩文。指出了白石習(xí)作中的不足:雖清新、質(zhì)樸、自然,但沒有字面上的修飾,像紅樓夢里呆霸王薛蟠的一體。只要多磨煉,才能悟出好詩。后來,又告道:寫詩如畫畫,多觀察自然,對每件東西,對花草樹木,對動物蟲鳥等,細心感悟,懷有情趣,才能出好詩。白石虛心接受,努力改進。
此間,不僅讀了許多古書,寫出一些詩,還識了王氏門下的湘潭文化人,如湘潭三杰,楊度、楊鈞、楊莊,諧以文才出名。尤以楊鈞為重,擅詩文,書畫,金石,有《草堂之靈》《白心堂詩集》《白心堂金石書畫》等行于世。齊楊為同窗,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交往密切,齊白石常到楊家小住,與楊切嗟詩書畫篆刻,對齊白石的影響不少。
同時,又識王門下的“八指頭陀”,(釋敬安,湘潭縣人,著有《嚼梅吟》、《嚼梅吟補遺》、《八指頭陀詩集》。)此人貧寒年少讀書少,看書識字苦行僧,“四山寒雪里,半在苦吟中”真實寫照。先學(xué)詩,后讀書識字,再寫詩的道路,白石被八指頭陀學(xué)詩寫詩的精神感動,學(xué)人家之長,補己之短,吸引不少的詩文方面的營養(yǎng)。日夜磨練,對王閩運的詩文,苦苦吟詠,慢慢悟出了門道。
拜王閨運為師以來,詩文寫作大進,又開了視野。不歸王氏門下,怎識得湘潭一流的文人?怎能與楊氏兄妹切嗟,領(lǐng)悟到“八指頭陀”吟詩的精神?齊白石不負(fù)王先生的教導(dǎo),幾年后,詩不僅直抒,質(zhì)樸,又靈巧,自然,有情味。在后來的詩配畫之中,格外清新和靈動。所以,晚年,深情地懷念恩師,寫了三首詩,
1、憶舊難逢話舊人,阿吾一復(fù)夢王門。
追思處處堪揮淚,食果看花總有恩。
2、送老還鄉(xiāng)清宰相,居高飛不到紅塵。
一日樓頭文酒宴,海裳開上第三層。
3、清門公子最風(fēng)流,亂世詩人趁北流。
二十七年深似咋,海裳開后卻無愁。
湖南乃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可楚文化的瑰麗、浪漫,似乎對齊白石沒有多少影響。但所熟悉的湖南鄉(xiāng)親、師友如黎錦熙父子,王仲言、胡沁園、陳少藩、王闿運、夏午詒、郭人漳、楊度、楊鈞等人,所具有的湖湘文化的精神,受其感染。尤其他們的文學(xué)、詩詞和書畫藝術(shù)影響了齊白石。及其他們的儒家實踐理性觀念或求藝治學(xué)之道,利于白石求知苦學(xué),蓄積了個人經(jīng)驗,形成一套完整的藝術(shù)思想。
白石為提高畫藝,使文學(xué)詩歌得以提煉。白石立志要走出湖南,使自己的詩歌融合多種文化。遠游北方,結(jié)識一批全國一流的詩人和藝術(shù)家。一位朋友來信日:其北上,遠游能開闊眼界,又能提高詩畫的境界。快過年了,夏午詒介紹齊白石去見當(dāng)時名聲大噪的大詩人,陜西臬臺樊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清末任過知縣、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師事張之洞張慈銘。工詩、詞及駢文,詩風(fēng)冷艷綺靡。以清新博麗為主,又工隸事,巧于栽對,自負(fù)一代詩伯。著《樊山全集》,以《彩云曲》啄賽金花事負(fù)盛名。)識得樊樊山,讓白石在作詩方面,如久困不明亮的房間,突然,打開一扇窗口。
樊樊山將家藏名畫讓白石觀摹。白石與樊樊山談詩論印時,不保留地將自己寫詩,身臨其境的感悟,說出來,讓白石慢慢領(lǐng)悟。他說,要作好詩,做個大詩人,不簡單。一要詩文的蓄積,二要對自然的心靈感悟。肺腑之言,白石銘記。樊樊山的講詩對白石的藝術(shù)發(fā)展,砥礪有加,幫助殊大。兩人感情融洽,30年往來,亦師亦友。當(dāng)時,許多湖南同鄉(xiāng),看齊白石受貴人樊樊山如此器重,應(yīng)會飛黃騰達。有人向他道賀,他莫明其妙。也有人勸他,“機不可失”。他不為所動,并有畫上題詩《藤花》“柔藤不借撐持力,臥地開花落不驚”。表明白己不是依附達官貴人求富貴,而是向樊大人學(xué)詩。事實如此,齊白石把早年在所做的詩共400首,親手定為四本,要樊樊山刪定。樊詩人于六月三日為詩稿作了一詩一序,在詩序,稱贊“瀕生(齊白石的字)書畫皆追冬心。今讀其詩,遠在花之寺僧上”。又感嘆白石吟詩之苦,寫道:“只字也從辛苦得,恒河沙里覓烏金”。凡此等詩,看似尋常,皆從劌心刨肝而出,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惟當(dāng)與苦行頭駝在長明燈下讀,與空谷佳人在梅花下讀,與南宋前明諸遺老在西湖靈隱昭慶諸寺中相與尋摘而品定之,斯為雅稱也。有樊大人如此看重和褒揚他的詩,為他的詩搖旗吶喊。借了這個臺階,新識了全國一流的大詩人易順鼎,使齊白石更多的機會與北京的詩家名流唱和酬答。有樊大人這層文人圈,自然而然結(jié)識了一批京都書畫大家,如陳師曾,張次溪,陳半丁,胡佩衡,林夢白,羅敷庵,徐悲鴻等等。
齊白石老年常憶,樊公提攜之情。于1918年,曾在家鄉(xiāng)特為樊樊山作《閉門聽雨圖》題詩,“我欲借公門下住,秋雨打門紅葉飛”之句,以訴欽佩之情。1931年3月14日,樊樊山逝世于北京,他得訊后,極為悲痛,有詩道,“御風(fēng)乍到大乘坳,從上少文詩興豪。雞唱月斜人戰(zhàn)栗,一叢庭竹冷蕭蕭,似余孤僻獨垂青,童仆都能辨足音。怕讀贈言三百字,教人一字一傷心?!辈⒂H刻“老年涕淚哭樊山”石印一方,以示對詩友的深切悼念。
跟樊樊山這位大詩人的往來,齊白石才有機會結(jié)識陳師曾。
陳師曾(江西人,晚清著名詩人陳立三之子,為吳昌碩弟子,在寫意花卉,筆力矯健,氣魄雄偉,在京華很負(fù)盛名。)白石素聞大名,取出白己的精心之作《借山畫卷》,請陳賞鑒。陳仔細披覽,一邊展覽,一邊嘆服,畫格之高,但也毫不客氣指出末精堪之處,同時向白石坦率對國畫的見解,說“畫如詩,有性靈,有思想,有活力,不能象照相那樣千篇一律,”又說,“寧樸勿華,寧拙勿巧,寧丑怪勿妖好,寧荒率勿T整,純?nèi)翁煺?,不假修飾,才能發(fā)揮個性,品格白然高”。在陳的啟發(fā)下,開始變通畫法,改學(xué)八大山人冷逸風(fēng)格的畫風(fēng),摸索紅花墨汁的畫法。齊白石在八十五歲,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予五十歲后之畫,冷逸如雪個,避鄉(xiāng)亂,竄于京師,識者寡,友人師曾勸其改造,信之,即一棄?!?/p>
齊白石從杏花星斗塘,一步一步,走出白石鋪,走出湘潭,走出湖南,北上京都,闖出一條求詩之路。在這條路上,受到許許多多的文人幫助,同時受陳師曾的提醒,齊白石的繪畫技巧,才實行了中年變法。沒有這次中年變畫,齊白石晚年,不能攀登世界藝術(shù)的頂峰。
詩與畫,相輔相成
齊白石的詩,淳樸真摯,一如其畫。他一生對詩歌的偏愛,認(rèn)為詩文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因身世環(huán)境原因,他的詩歌有別于一般的文人詩,多于寫實,又糅入了較多的民間口語,故清新易懂。不像有些詩人,一心致力于“試帖詩”,過分堆砌,過分拘泥格律,顯出板滯,而他的詩通過格律走向自然、生動,與人不茍雷同,風(fēng)格至高。反映白石對人生、對藝術(shù)崇高的追求。他在感悟自然、社會、人物時,無不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偸怯迷?,賦予它們的美好和高尚。
正如龍龔先生說,齊白石詩的泉源,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沒有無聊的吟風(fēng)弄月,沒有試作風(fēng)雅的無病呻吟,心情的傾吐,大都與“尋常百姓共之”,是他的思想感情融會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長歌短句中,景中有情,抒情有寄托,正是在接受唐宋諸大家的傳統(tǒng)。
每次創(chuàng)作,白石心情愉悅,詩興大發(fā)。在展示齊白石畫品時,驚艷于作品的精堪,有人猜測,白石老人先作畫,后才補詩,畫襯詩美。錯也,白石的作畫前,觸景生情,激情滿懷,腦子就有一首詩的腹稿,提毫點墨:或山水,或鄉(xiāng)情,或農(nóng)趣,或花圃等等?;ɑ芟x草,松雪山石,活靈活現(xiàn)。生活現(xiàn)象,早融入詩意,畫跟詩走,不與現(xiàn)實之物雷同,“不似之似”,“形似之極,妙在神似”。正如葉淺予對他的評論,“有這么一開白石老人的冊頁,畫著一個葫蘆和一只甲蟲。葫蘆很大,占了冊頁的一大片,小甲蟲只有一粒瓜子那么大。兩個的比例相差懸殊,可是這兩個形象在這幅面時里同等重要,誰也不能壓倒誰,處理這樣一幅畫的時候,自然必須使小甲蟲格外突出,才不至于因大失小。首先,白石老人觀察細膩,把自然之中的物和蟲子的大概融人腦中,貫穿于詩,再用詩意,編排布局,巧妙出神,超于現(xiàn)實之物,似又不似,宣紙上只留有自然之神韻。畫好之后,又把心中的詩文,復(fù)印一遍,寫在畫中,整個作品,有血有肉,實物與靈魂融在一起。
白石老人的畫,常常是一篇最好的詩,而他的詩,又常常是一幅最好的畫。這正如有人給“白石詩草”題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意詩心相與追”。老人的畫題上他的詩,確可以起相得益彰的作用。譬如,老人畫的一幅盛開的牡丹花,題詩,“涂紅抹碧牡丹肥,葉葉花花太未非??尚Υ猴L(fēng)還用意,入窗猶向畫中吹?!彼嫷哪档?,鮮艷、肥滿,連花瓣里的水份都畫了出來,生氣蓬勃,誰見了都會感到心情舒暢。這難怪春風(fēng)都愛它了。后兩句詩,寫出老人所畫的牡丹栩栩如生,也寫出了它的逗人喜愛,增加人們的實感,美感,也勾起了入們美好的想像;仿佛春風(fēng)不但吹拂大地上的萬千朵牡丹,而且還像玩童一樣追逐到室內(nèi)。畫面,情趣盎然。
白石的繪畫與詩歌,源于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經(jīng)驗。他情感熱烈而細膩,有敏銳的觀察力,富于相象,對生活充實,對視覺把握過的一切能熟記。在平時,在勞動中親身接觸,熟悉了大量花卉、果木、動物、建筑、室內(nèi)外什物。小時,就喜歡觀察與描畫常見的花草魚蝦,蟲鳥家畜,后來又養(yǎng)成了隨時作畫的習(xí)慣,不論寫生還是臨摹得來,或者創(chuàng)作小稿,都以勾底留作資料。齊白石的筆墨,以極簡練,表現(xiàn)了極豐富的內(nèi)容,簡到無可再簡,從一個蝌蚪、一只小雞到滿紙殘荷、一片桃林,就是一幅作品。他的簡練是對豐富生活和自然,經(jīng)過長期地深刻觀察,然后加以藝術(shù)的提煉和加工。在藝術(shù)提煉中,畫面上絲毫不露痕跡,使人們只看到他的藝術(shù)結(jié)果,單純及驚人的夸張手法,富于說服。這些畫稿,十分生動,頗有創(chuàng)作性,隨意勾下,或雙勾或影描,或點畫或加些文字說明或題詩,意境和美感就出來了。他的題畫詩,更進一步,顯出這種藝術(shù)的效果。
白石的詩題畫,充滿了“蔬筍氣”和泥土的芳香,洋溢著摯誠的鄉(xiāng)戀和親情,以及濃郁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和飛揚著濃烈的民間藝術(shù)激情。如《白菜》題:“不是強夸根有味,須知此老是農(nóng)夫?!碑嫛谂!奉}:“星塘一帶杏花風(fēng),黃犢出欄東復(fù)東。身上鈴聲慈母意,如今亦作聽鈴翁?!薄睹嫣倩ā奉}:“兒時牛背笛,歸去弄斜陽。三里壕路邊,藤花噴異香?!睆脑⒁饣B面始,帶動山水、人物的變革。使得繪畫的藝術(shù)得到全面的升華。
齊白石定居北京,還養(yǎng)成家鄉(xiāng)這種的習(xí)慣,一年四季吃瓜果蔬菜,喜歡自己種,便于在勞動過程中得到快樂。他要親聞泥土的芳香,喜歡那種氣息,才有興趣作詩面面。他住在跨車胡同,親手栽種葡萄。秋天,來客訪談,總要摘些葡萄請客嘗嘗。院內(nèi)空地,也種了許多瓜菜?!斗N瓜憶星塘老屋》詩云:“青天用意發(fā)春風(fēng),吹白人頭頃刻工,瓜土桑陰俱似舊,無人喚我作兒童。”又題畫芋頭,詩云:“叱犢攜鋤老夫事,老年趣味休相棄,自家牛糞正如出,煨芋爐邊香撲鼻?!庇衷啤叭f緣空盡短燈檠,誰識山翁不類僧,但得老年吾手在,芋魁煨熟樂平生”。此詩,窺視他一直存有小農(nóng)的情懷,離不開泥土和蔬果。
1936年清明節(jié)前,白石應(yīng)邀參加詩友會,來到張園,參拜明督師袁崇煥遺像。看到園中張篁溪種矮松,走近,笑了笑,說“詩人種松,倒是很好的圖景”。同行文人湊興,請他即景繪面。他畫了圖后,題了四闋,《深院月》小詞,其一云:“憑吊處,淚執(zhí)瀾,劍影征袍逝不還,野水凄凄悲落日,一枝北指吊煤山?!逼涠疲骸叭嫠?,繞荻灣,歷劫雙松化翠煙,聽雨樓傾荒草蔓,一叢野菊曙光寒?!逼淙骸俺厣显?,逼人寒,龍臂曾聞系錦鞍,從古孤忠恒死國,掩身難得一朱棺?!逼渌脑疲骸皦蠘?,聽鳴蟬,斷續(xù)聲聲總帶酸,玉帳牙旗都己渺,白虹紫電夜深看。”
雖瘳瘳幾筆,墨水淡濃交錯,一幅凄迷又壯麗的《深院月》圖,展示大家面前。看面意,僅看線頭的老辣,熟稔,作品沒有奇麗和巧妙之處,寫意,也沒有什么高雅之處;意境,也不是什么至幻至仙之地。與小詞一齊觀看,意味深遠了,仿佛千年故事就在眼前,袁督師豪情壯烈的畫面慢慢展開,感人致深。詩人畫家敬仰和緬懷。白石這畫,其藝術(shù)效果無疑高不可攀。
白石還有一些詩題畫,是諷刺社會現(xiàn)實。本來,不是國畫這門藝術(shù)所長,但題上他的幽默、諷刺的詩文,這些的詩題畫就收到了漫畫的效果。
兒童一種普通玩具不倒翁,白石把它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驟然看來,不但平凡,還沒什么意義,可是,一經(jīng)他題詩,“烏紗白扇像似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就面龍點睛了。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拿不倒翁這種玩具比喻舊社會的官僚。這幅面得好,與其說是詩的好,幽深曲折,話中有話,老人對世情的抨擊,對人間的諷刺,表現(xiàn)出痛快淋漓?!安坏刮獭痹娒娼越^,詩總帶來一點打油詩的泥土味,真摯熱烈,赤裸與率真鮮明。構(gòu)思高妙,上乘之品,連樊樊山也刮目相看。
雖然與士大夫階級有了不斷的往來,但對趨附官僚卻深惡痛絕?!堆銇砑t》詩道:“老眼遙看認(rèn)作霞,群芳有幾傲霜華,陶潛未賞無人識,顏色分明勝菊花。”還有兩句詩道:“菰蒲安穩(wěn)了余生,謀食何須人亂群”。表現(xiàn)了他不肯隨波逐流的傲骨。又有《小鼠翻燈》詩云:“昨夜床前點燈早,待我解衣來睡倒。寒門只打一錢油,那能供得鼠子飽,何時乞得貓兒來,油盡燈枯天不曉,”他把小鼠偷燈油比作貪官污吏的橫征暴斂,貓兒治鼠,希望吏治澄清,貪污絕跡。又題《梅花》“花開天下正風(fēng)雪,冷殺長安市上人。笑倒牡丹無福命,開時雖曖已殘春”。白石以詩明意:當(dāng)朝軍閥官僚的好日子,不會長久了。
白石的詩題畫,題材內(nèi)容多,不外乎,是他魂牽夢繞的童年回憶和生他養(yǎng)他的山山水水,風(fēng)光和天物,即使農(nóng)具等毫無生的東西,也懷著深深的眷戀,興味盎然地將它們描繪。繪畫風(fēng)格的冷逸、簡約、奇俏而變?yōu)闊崃?、實樸、率真和充滿生命的活力,開創(chuàng)一代畫壇別開生面的“紅化墨葉”齊派風(fēng)格。
白石的面,與他的詩分不開,就像魚兒離不開水,就像花的燦爛離不開肥沃的泥土。國畫是齊白石最大的藝術(shù)成就,詩題面,把他的國面推向世界藝術(shù)的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