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蘭
一、電子產品對兒童成長的益處
電子產品時代,網絡無異于一本百科全書,電腦通過語言、圖畫、視頻和模擬場面,把孩子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使孩子了解到人類的起源、科技的發(fā)展。巨大的電子產品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簡單、方便;它使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與家人取得聯(lián)系,避免迷路,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美國最新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學齡前兒童每周接觸三至四次電腦,會促進他們學前能力的準備以及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使用電腦能促進兒童運動技巧發(fā)展,并提高識別數(shù)字即字符的能力。同時,電腦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早期窗口”。有關幼教專家也指出,電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和游戲工具,不僅能促進兒童智力如想象力、理解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兒童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意志、動機等方面的發(fā)展。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多媒體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成為幼兒園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幼兒園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網絡及電腦將聲音、圖像、動畫等各種記錄有機的聯(lián)系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隨之輔助的還有許多國內外教育專家研發(fā)的適合各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教學軟件,為教學提供方便。
1.電子產品幫助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教
現(xiàn)代社會分工明確,節(jié)奏緊張,有了電子產品的輔助,可以完成很多父母原來做不到的事情。幼兒時期是兒童語言獲得期,一些優(yōu)秀的幼教軟件發(fā)音標準,音樂動聽,畫面生動,能更好地吸引兒童去模仿和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通過CD給孩子播放音樂,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的喜歡;通過視頻資料,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學會一些知識和好的行為。提高孩子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好的電教材料,比如一些電腦上帶有交互性質的電子教學,同時幼兒自己探索學會相應的知識,特別是一些英語的學習,我們父母一般都沒有很好的英語基礎,電視電腦教程中的英語發(fā)音正確,可以彌補家長想教而又擔憂自己教錯的尷尬。網絡既開發(fā)兒童大腦,聲音和圖像的結合又能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內容,還可以拓寬兒童的知識面,讓他們更好地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同時又使他們更直觀認識各種從未接觸過的物體,如各種社會角色,動物,魚類,鳥類,甚至古生物恐龍,獲得廣泛的信息。
2.電子產品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孤獨感
如今的孩子多半為獨生子女,父母也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電子產品的存在,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條新的交往通道。孩子們可以相互合作,可以展開競爭。可以釋放孩子的心理壓力。對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讓孩子們的學業(yè)負擔越來越重,豐富的電腦游戲,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得到短暫的放松。未來電子產品的使用在學習和工作上將成為必備技能之一。雖然電子產品有許多利處,但它的弊端也不少。
二、電子產品對兒童不利影響
1.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妨礙親子關系,使孩子變宅
看電視、電腦或iPad等電子產品的屏幕,對寶寶視力有負面影響。特別是2歲以下嬰幼兒,眼睛的屈光等調節(jié)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對強光的直接刺激難以調節(jié)和適應,時明時暗、不斷變化的屏幕畫面會使孩子的眼睛疲勞,導致近視。而且有時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寶寶會不由自主出現(xiàn)歪頭姿勢,引起斜視。電子產品的輻射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還有些電子產品的音響會影響孩子正在發(fā)育的聽神經,使孩子聽力下降,造成孩子將來耳鳴、重聽;倘若沉迷于電子產品而減少了戶外散步及鍛煉身體的時間,無疑也都是對健康無益的。
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溝通,妨礙親子關系的建立。幼兒,特別是兩歲以內的孩子,正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培養(yǎng)孩子性格健康成長的時期。當父母發(fā)現(xiàn)電視電腦,特別是手機、IPAD上的游戲,能夠讓孩子玩很久,父母就可以自己休息一下后,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就會給孩子玩手機IPAD,覺得這樣的效果很好。很快,孩子看到父母回家,變成不是去撲到父母懷里撒嬌,而是撲到父母懷里掏手機,父母也會變得越來越失落。其實,這個感到失落應該是雙方的,豈止是父母感到失落,孩子無形中,也失去了人生中重要的親子關系建立的階段,有記者在幼兒園做防拐實驗,結果用1臺ipad騙走了全班小朋友。
電子產品將孩子變成了宅寶寶。他們花在某一個活動上的時間的增多,必然會減少在另一個活動的時間。他們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如果家長再不加限制的話,那么逐漸的,這些孩子就會變成宅寶寶,特別是在孩子幼兒的時期內,越是早的變成的宅寶寶,那么在以后越難讓他們對戶外活動感興趣,
2.沉迷于電子產品,缺少探索精神
孩子會“沉迷”于電子產品中,不僅因為電子產品同步呈現(xiàn)了聲音和圖像,而且像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樣的“玩具”操作方便,能夠滿足人的控制欲。事實上,連大人都對電子產品無法抗拒,沉浸在電子產品帶來的簡單的、方便的快樂中,更何況是孩子。
為什么玩電子產品孩子會變笨?原因是孩子在看電視,玩電腦或者手機的過程中,他們只是被屏幕閃亮的色彩和動畫吸引,被動地吸收這種屏幕的視覺沖擊,而不需要思考。據(jù)研究表明,孩子在看電視或者玩其它電子產品的時候,其大腦前額葉是靜止不動的。也就是說明他并不需要使大腦運動而思考,而只是被動吸收。而實際上,即便在馬路上跟別人隨便地打一聲招呼:“Hi……”我們的大腦前額葉也都會運動。運動有什么好處?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他的右手用繃帶綁起來不能動彈,而他卻用左手每天不停地做各種運動,一段時間以后,他左手的肌肉變得極度結實,而右手的肌肉卻開始松垮萎縮并引發(fā)疼痛,如果離開綁帶甚至變得無法抬起。運動能使人健康強壯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對肌肉如此,對大腦也是如此。如果大腦長期處于不運動而只是被動吸收的狀態(tài),那大腦的功能不單得不到很好的開發(fā),還會不斷萎縮倒退。
事實上電子產品的本身并沒有利弊之分,“電子產品,說到底是一種工具,無需畏之如虎,”家長們應該秉著“不拒絕,不依賴”的態(tài)度,正確看待電子產品,利用它有利的一面,同時盡量避免它帶來的一些副作用。只要不過度依賴,讓孩子在適宜的時間內接觸電子產品,了解知識、培養(yǎng)動手能力,其實并不是什么壞事。合適時間、合適內容是在教育培養(yǎng)孩子過程中用好新技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