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摘 要】目的:探討語言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4例婦產科手術后患者均為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間收治,將其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心理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心理護理基礎上增加語言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83%,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8.26%;同時,觀察組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各項觀察指標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語言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效果顯著,患者心理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且護理滿意度比較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語言護理;婦產科手術;心理護理
本次研究為探討語言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效果,選取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間醫(yī)院收治的94例婦產科手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分組對照方式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醫(yī)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收集的94例婦產科手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94例患者均無婦產科手術禁忌癥。其中,患者年齡為26~52歲,平均年齡為(43.17±6.42)歲;疾病類型:盆腔炎25例,出血性輸卵管炎6例,剖宮產40例,異位妊娠23例;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肝腎肺等器質性病變患者、出凝血機制障礙者、精神系統(tǒng)疾者,94例患者均對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根據不同護理模式將9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8例與對照組4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疾病類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心理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常規(guī)心理疏導、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等;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觀察組在常規(guī)心理護理基礎上增加語言護理,其主要護理措施包括:①親切問候?;颊呷朐簳r,要給予親切問候,主動為其介紹主治醫(yī)生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經委婉溝通獲得患者好感與信任,消除其恐懼感和陌生感;②禮貌用語。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注意應用禮貌用語,禁止應用諷刺性或者訓斥性語言,禁止用患者生理缺陷來開玩笑。同時,要耐心為患者答疑,進行健康知識教育。③針對性的語言護理。對于高齡患者注意應用尊稱,且用語需淺顯易懂。對于性情急躁患者,交談時要開門見山。對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在講解病情時用語要通俗易懂,盡量不用專業(yè)術語。④合理應用口頭語言技巧和肢體語言技巧。護理人員需保證自身舉止端莊、言談有度、用語文明,保持自信、親切態(tài)度進行護理操作。使用積極的暗示性肢體語言鼓勵患者,如果患者病情不理想時,要把握說話尺寸,禁止當著患者面談論起病情,避免加重其心理負擔。
1.3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和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1]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HAMD評分超過20分即可確定為抑郁,HAMA評分超過14分,即可判定為焦慮,分值越高,患者抑郁或者焦慮程度越深;應用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讓兩組患者對住院期間所接受的護理服務進行評估,總分是15分,13分及以上為特別滿意,8~12分是滿意,7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特別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全部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表示,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則采用c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
觀察組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
組別 例數 HAMD評分 HAMA評分
觀察組 48 21.37±4.16 14.35±5.06
對照組 46 12.01±1.32 10.02±1.77
t 4.1653 3.1645
p 0.0345 0.4137
2.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特別滿意40例,滿意6例,不滿意2例,其護理滿意度為95.83%;對照組患者特別滿意14例,滿意22例,不滿意10例,其護理滿意度為78.26%。其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7.16,P=0.0148)。
3.討論
隨著醫(yī)學護理模式的持續(xù)進展,婦產科護理也隨之獲得有效發(fā)展[3]。當前,婦產科護理主要導向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更注重為患者提供舒適而全面的護理服務,確?;颊咴谧≡浩陂g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從而促使其早日康復。因婦產科手術患者通常缺乏對手術的了解,且身處陌生環(huán)境,容易產生驚慌、恐懼心理,不利于患者獲得理想的手術效果以及預后[4]。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對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有重要意義。
根據本組研究結果得知,在婦產科常規(guī)心理護理基礎上應用語言護理的觀察組,相較于單純采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對照組,觀察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明顯較對照組低,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由此印證了語言護理在婦產科手術患者心理護理中的積極作用。這是因為語言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準確把握患者心態(tài)的情況下,選取恰當的時機,應用適當語言技巧實施心理護理,因而能夠有效調節(jié)其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獲得被尊重、被關懷的感覺,從而保持愉悅、輕松的心情[5]。
綜上所述,語言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效果確切,能夠消除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并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值得在心理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霞,馮媛媛,李麗,等.電針及心理護理對分娩鎮(zhèn)痛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6):965-966.
[2]謝謙,唐珊珊,劉彥玲,等.乳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39(11):2770—2772.
[3]殷淑芳,孟愛鳳.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J].江蘇醫(yī)藥.2013,39(9):1113—1114.
[4]李雪珍.非語言溝通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療效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