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多吉
摘要:針對干線公路改建過程中路基加寬部分常見問題,結合我在施工管理中參照相關施工技術規(guī)范,提出相應的施工處治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干線公路;改建工程;路基加寬;問題;措施
一、路基加寬常見問題、分析形成的原因
1、新老路基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及塑性累積變形、新路基沿著老路基邊坡整體沉降、新路基沉陷和滑落、縱橫開裂、新路基沿著老路基邊坡整體沉降等問題。
通過反工時現(xiàn)場察看、查看相關施工記錄、現(xiàn)場監(jiān)理日記分析,其容易產(chǎn)生的問題形成原因如下:
1) 新老路填筑路基不均勻沉降
老路基基底經(jīng)多年荷載作用已被壓實,沉降變形已經(jīng)終結,而新路基基底還需要經(jīng)過上述過程才能壓實并發(fā)生沉降下滑。老路基的填筑材料經(jīng)多年的自重、路面和車輛等外部荷載作用,已經(jīng)完全被壓實,而新路基的填筑材料尚未完全被壓實,存在后期變形。
2) 新路基沿著老路基邊坡整體沉降。
施工時沒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將各結構層挖成臺階狀,不能達到壓實度要求。在老路基路肩的處理過程中挖除不徹底,對原有路基含水量大,密實度不足的地段處理不徹底。
3) 路基整體加高后,新路基沉陷和滑坡。
路基填土壓實控制不嚴,壓路機的噸位及碾壓遍數(shù)不到位,造成路基填方地段出現(xiàn)變形,尤其是填土高度較大的路基,由于塑性、彈性變形的不斷增加,導致路基頂部出現(xiàn)沉陷和滑坡。
4) 老路基兩側的水溝及砌體處理不當
老路基兩側的水溝是農(nóng)田灌溉水渠或泄洪渠道,經(jīng)常年浸泡或滲透,溝底淤泥淤積或存在溝底暗流,對其產(chǎn)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清理不到位,造成路基沉降。砌體背后的回填往往不能與路基填筑同步完成,造成結合部位的松土處理不到位,造成不均勻沉降,在路基加寬施工過程中,忽略了該部位的處理,造成路基沉降
5)、新老路基加寬處理后結合部位路基材質和路面結構層厚度,強度不一,特別是一邊為新加寬路基,一邊為原有老路基,質量也存在差異,在結合各部位產(chǎn)生一個臨界面,為道路開裂留下隱患。新老路基加寬處理后,在結合部位沉降不一,產(chǎn)生一定的沉降差值,特別是新加寬路基后沉降較大,而老路基已經(jīng)完成了相當?shù)墓ず蟪两盗?,這樣不可避免地在結合部位產(chǎn)生一個沉降差值突變點,成為道路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
6)、新老路基結合部位工藝較復雜,施工難度較大,往往在此產(chǎn)生人為的質量因素,如密度達不到設計標準等,也是產(chǎn)生裂縫的原因之一。
2、在干線公路工程路基加寬改造中,進行路基整體加高后,新路基礎坍塌沉陷、移位等問題。
通過反工時現(xiàn)場察看、查看相關施工記錄、現(xiàn)場監(jiān)理日記分析,其容易產(chǎn)生的問題形成原因如下:
1)、施工方面,軟弱地基處治不到位。
2)、填筑順序不當,未在全寬范圍內(nèi)分層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規(guī)定,填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水穩(wěn)定性差,原路邊坡沒有去除植被、樹根,未做臺階處理;不同性質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類的可壓縮性和抗水性差異,形成不均勻沉降。
3)、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嚴,又無大型整平和碾壓設備,使壓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時,路基積水嚴重,無法自行排水,有的積水浸入路基內(nèi)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時,未完全排除積水控制含水量就繼續(xù)填筑,以致造成隱患,施工單位責任心不強,自檢控制不完全到位。
4)、路基填筑未分層、壓實不到位。壓實過程中,路基填筑未全幅填筑,存在部分地段幫寬現(xiàn)象;分層填筑厚度不一,分層不明;施工單位的質檢人員應檢查壓實度頻率不足,為每2000m2每壓實層測2處,壓實度檢驗不合格時,未及時補壓。
二、路基加寬總結出的相應施工技術措施
1、新路基加寬的填土部分應當與老路基完全形成一個整體結構,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最好的辦法就是選用與原路基一樣的土壤。當無法做到這點時,可以選用適用的砂性土壤。
2、老路基兩側一般為邊溝或邊坡,不同程度的淤泥與腐殖土較多,需要認真的做好清表工作,挖除全部草根、樹根及腐殖土,進行填前壓實,壓實度必須達到標準規(guī)定。
3、老路路肩一般質量較差,達不到設計要求,需要把路肩土翻曬或改良或全部挖除廢棄,重新?lián)Q填碾壓。
4、挖臺階是老路基加寬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臺階尺寸一般高為≦30cm,寬為≧45c m,(或按照設計要求)臺階挖好后與新路基一同進行分層回填碾壓施工。
5、在低路堤新老路基結合部位,采用土工布處理是行之有效的,土工布寬度一般為4m以上,水平鋪在新老路基結合部位,每層相隔20cm。
6、確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須保證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細水及凍脹作用的影響而降低其穩(wěn)定性,按照路基設計規(guī)范要求,根據(jù)土基干濕類型及毛細水位高度,確保路工最小填筑高度,當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時,則應采取相應的自治措施,如:換填砂礫、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設置隔離層或修筑地下滲透溝等以避免地面積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響路基工作區(qū)內(nèi)的土基強度與穩(wěn)定性。土質挖方路基,須換填不少于60㎝砂礫,橫向排水不暢路段要加設盲溝。
7、由于高路堤不均勻沉降差大,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大,所以在高路堤新老路基結合部位需要采用高強度的土工格柵進行處理。土工格柵施工方法及要點
施工方法:精確放出中基邊坡線,放線時每側各加寬0.5m,然后把晾曬好的基底土進行整平后用22t振動壓路機靜壓兩遍,振壓不能少于六遍,不平整的地方采用人工配合方法整平。土工格柵鋪設,沿路基橫向斷面一次性進行,根據(jù)所鋪路基寬度在兩側預留2m,保證能折翻上層碎石土,相鄰的兩幅土工格柵需搭接0.2m。第一層土工格柵鋪好后,開始填筑第二層0.3m厚的碎石土。
8、為確保工程質量,采用大噸位振動壓路機碾壓土體以及增加碾壓遍數(shù)來減少土體孔隙率,增加路基壓實度,減少路基本身沉降。
三、結束語
在干線公路改建過程中,新老路基加寬結合處容易出現(xiàn)上述常見問題,路基加寬的工程質量對道路路面的運營質量有重要影響。老路基加寬處理是非常復雜的,而且影響因素很多。因此,在設計施工管理中,需要認真分析,精心處理,然后綜合考慮具體工程地質條件,公路等級標準,現(xiàn)場施工條件等因素,要進行充分的研究論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公路路基加寬處理方案,同時,通過老路加寬改造的實踐探索中,總結出更多的有效的、經(jīng)濟的,科學的、合理的干線公路改建工程路基加寬常見問題的處治措施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制訂適合本地區(qū)的施工方法,精心組織、嚴格施工,而隨著剛果(金)經(jīng)濟發(fā)展,對公路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的等級也不斷提高,只有精心施工確保路基工程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均質性、平衡性,嚴格按照公路施工程序進行施工,嚴格根據(jù)公路規(guī)范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及時總結成功的處理措施、施工方法、各級監(jiān)管到位,才能建設好符合國民要求的合格公路產(chǎn)品,為建設一批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質量優(yōu)良的干線公路工程項目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黃曉明,張曉冰編著,公路建設質量通病分析與防治[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1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