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智
〔關(guān)鍵詞〕生命教育;積極心理學;實踐
近幾年,生命教育在大陸興起,隨著理念的普及和人們對其人文性的認可,很多人發(fā)現(xiàn)生命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當年開展素質(zhì)教育時流行一句描述,“素質(zhì)教育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似乎生命教育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提高體質(zhì)的教育、美育等,什么都是生命教育。然而我們在這樣例數(shù)生命教育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什么不算生命教育呢?一種存在如果什么都是,那也有什么都不是的嫌疑,容易導致人們不再深刻思考和挖掘其更有價值的人文內(nèi)涵。
一、積極心理學在生命教育中的踐行
積極心理學承載著諸多美好理念,對它的宣傳和普及令人愉悅。但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對其運用多停留在口頭灌輸中。如何深入去學習和領(lǐng)悟其研究成果,使其更加有效地指導我們的教育工作,喚醒內(nèi)心的正念與覺察,并促使教師以“喚醒”而非“灌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品質(zhì)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實踐探索。筆者努力探索并嘗試將積極心理學關(guān)于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師教育工作中。
積極心理學經(jīng)常用到隱喻故事去幫助人們。筆者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微語者”身份,以微小情境的心理描述“喚醒”教師對積極品質(zhì)的深入理解,當教師被“喚醒”的同時,也必將以同樣的方式改變教育工作的“灌輸”行為。
微語者,是一個教育的主體,它直接是我們的學習者。有時候,“他”似乎在建構(gòu)一個故事,一個情境,把教條式的“灌輸”變作一種“喚醒”。
案例1 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第一項:好奇心與生命教育
【案例背景】
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第一項:好奇心。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一項美好的品質(zhì),是積極的人格。它的基本內(nèi)涵:你對世界的好奇和情趣,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你經(jīng)常發(fā)問,對所有話題和題目都感到著迷;你喜歡探索和發(fā)掘新事物。
這會讓我們思考——它說的到底是什么?似乎和我們的教育目標表述風格不一致。為此,在教學中,筆者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微小情境,喚起大家對此項品質(zhì)的理解。
【案例實踐——微語者】
虛擬一個主體——微語者,對自己童年經(jīng)歷進行描述,期望喚醒教師重新理解兒童的世界,理解好奇心。?
心 靈
小時候,我總愛忘記事情。祖母說,你的心一定在后花園里,被埋掉了。
其實她不知道我找到了一棵大樹,整個下午,我坐在樹冠中央,看著我的心在陽光里,靜靜游動。
祖母啊,你看不見風吹了、草動了嗎?我的心就在快樂的草叢里,來回奔跑呢。
你總能夠聽到屋檐下,伊伊嗚嗚的聲音吧,這個時候我腦中的事情全都消失了。
我總想把這種聲音變成歌兒,讓寂寞變成眼淚,慢慢流下來,讓游蕩的風改變方向,讓云朵安靜地留戀嬰兒的襁褓。
我想把人們看不見的東西,涂上顏色,配上舞步,請人們仔細琢磨,讓心慢慢變軟。
你就站在我的身邊,重新摸摸這個世界吧,不能讓它們隨著流水就這樣走遠了,消——失——了。
回憶一下,小時候,你沉浸在對于你來說新鮮事物里,全然不理會外在一切的情景。
寫出這個美妙的情景。
【案例反思】兒童經(jīng)常會突破大人既定的規(guī)則“流放”自己,形成兒童和成人世界的沖突。如果成人了解兒童那些不為人知的“當下時刻”呢?如果成人假設(shè),當憤怒不已之時,兒童沉浸在一種對世界的觸摸和建構(gòu)中呢?我們教育過程中的沖突必定會化解。以上案例可以幫助老師們領(lǐng)悟這個問題。
案例2 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第五項“智慧和知識”與生命教育
【案例背景】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智慧和知識”是一項美好的品質(zhì),是積極的人格。它的基本內(nèi)涵:包括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緒智慧;你明白別人的動機和感受;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你知道該做什么,也知道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其他人感到自在。
筆者認為,積極心理學所指的“智慧與知識”是比較寬泛的,在此,我們只討論生命智慧中的那種——你要同理別人的動機與感受。人與人是平等的,如果認為不平等,這就是智慧的缺角。記得小時候,我曾經(jīng)尾隨一個聾啞人,和小伙伴們在她的背后嘲笑她,甚至朝她身上扔石子……在上學的路上,那被我們嘲笑的聾啞人,突然大怒,用嘶啞的聲音吼叫著,聲音震撼了我!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對她的傷害竟然那樣深。而在很長的時間里,我們多么無知,以為殘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種類,我常常懷有一種愚蠢的優(yōu)越感,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
顯然,“你明白別人的動機和感受”需要加工我們的經(jīng)歷,需要我們描述。
【案例實踐——微語者】
虛擬一個主體——微語者,以文字構(gòu)建一個童年故事,期望教師以此喚醒學生“同理別人”。
阿柳的岸
阿柳,
你在春天追逐我們這群快樂的孩子。
你傻傻地笑著,
躲避我們投給你的土塊和石子。
你恐怕永遠也追不上我們,
蹩腳的阿柳,
生下來就被判定啞啞的阿柳,
你和我們之間隔著一條岸。
面對嘲笑,
你終于停止腳步,
一個人躺在草地上,
仰望天空。
誰知道你想什么呢?
你一個字都不會說。
我們從四面八方伏擊和包圍你。
驀然,我們手中石塊悄悄落地,
我看見了你和我們之間隔著那條岸!
你寂寞而孤獨地行走在岸上。
阿柳,讓我牽著你的手吧,
你生命的鎖就會打開,
你的快樂和我的快樂就會流淌在一起。
趁著天還未黑,我們一起游戲吧。
讓陽光有多愛我們就有多愛你。endprint
讓陽光有多愛我們就有多愛你。
結(jié)合上例中的文字,分享積極心理學所指的“明白別人的動機和感受”給你帶來的生命啟示是什么。
【案例反思】
“同理心”的智慧,“理解別人的動機和感受”一直是教育的難點,實踐證明口頭的灌輸和道理的講解已經(jīng)使我們的教育走入困境。教師在教育中要突破難點,勢必要改變方式引用一些生動的素材,“喚醒”孩子的“同理”智慧。以上案例可以幫著老師們領(lǐng)悟這個問題,并嘗試去描述一些生動的情景,進行教育,打破灌輸,實現(xiàn)另外一種“喚醒”形式。
二、踐行積極心理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價值展望
微小情境的心理描述“喚醒”教師對積極品質(zhì)的深入理解,當教師被“喚醒”的同時,也必將以同樣的方式改變教育中的“灌輸”行為。
這種情境的建構(gòu)受到了老師們的歡迎??贪宓亩x、精確的詮釋或者是嚴謹?shù)倪壿嫴⒉荒艽騽永蠋?,老師們喜歡這種建構(gòu)情境的方式,這種建構(gòu),直接把教條式的“灌輸”變作一種“喚醒”,給我們探索積極心理品質(zhì)教育,踐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方式和經(jīng)驗。
1.打破刻板的定義和概念,使積極心理學的量表生動起來
積極心理學通過元分析研究,結(jié)合了心理學、哲學、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的成果,總結(jié)出6大類24項積極人格,并認為這些積極人格是人類共通的。24項積極心理品質(zhì)是積極心理學的積極品質(zhì)量表。在諸多譯本中,這種量表的表述和詮釋基本一致。毋庸回避,積極心理品質(zhì)量表關(guān)于積極品性的詮釋帶有文化的距離,它表現(xiàn)出局限性。
筆者用生動的筆觸建構(gòu)一些詮釋的意境,以此描述每項積極心理品質(zhì)或人格,在生命教育角度,使其與生命價值世界生動接軌,促進親近性、加深理解性、豐富體驗性——把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刻板量表變成一張生動的生命教育畫卷。
2.開發(fā)積極心理品質(zhì)教育的資源,使積極心理學的成果得以廣泛運用
這種形式仿佛開鑿了一個泉眼,把教師和學生過往生活中的寶貴資源挖掘出來,成為一種優(yōu)勢教育資源。生活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的故事化改寫只要用心,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一旦學會和運用這種方式,這種資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3.撰寫和分享資源本身就是一種生命教育,師生經(jīng)歷生命的覺察和反思
在教育生活中,師生都需要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zhì)并形成優(yōu)秀人格,對品質(zhì)的詮釋有些是從教師角度,有些是從兒童角度,它們都圍繞著教育生活和人的生命成長。這種方式本身就伴隨著生命教育和生命成長。
總之,品質(zhì)的教育需要打破給予定義和要求的方式,而要以“喚醒”方式進行探索。而這種從心靈感受出發(fā)的建構(gòu)和意境的描述,好像一個人站在星空下思考生命。這些資源直接觸摸心底最柔軟且智慧的地方。這種特別的方式讓我們從腳下出發(fā),對生命保持眺望敬畏,讓我們領(lǐng)悟:教育不是把人引路到一個競技場或荒漠中,是要人回歸到他的故鄉(xiāng)。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北京,100026)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 曹朦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