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 普建文 李中才 蘇龍 吳學鋒 段斌 李萃華
(云南省楚雄州第二人民醫(yī)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人格反應的是人的綜合性心理素質,它關系到個體的行為以及其對社會的適應性。個體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我們把這種感知稱為社會支持[1]。這種一般的或者特定的社會支持,會促進青少年的個體發(fā)展[2,3]。人格特征不一樣,個體行為不一樣,則得到的社會支持的數(shù)量、質量也會不同,從而也導致了對自身評價的不懂[4]。本文將初中生作為討論目標,研究社會支持與人格特征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初中生養(yǎng)成健康的人格特征。
1.1 研究對象集中XX市,共選取3所中學,在市區(qū)隨機一所重點中學和一所普通中學,在鄉(xiāng)村隨機抽取一所中學各。抽樣時按照系統(tǒng)分層抽樣的方法分散選取初一至初三的學生,在3所中共挑選1183名學生作為調查樣本。另外要考慮其家庭背景,去除單親和離異家庭,選取核心家庭或大家庭[5]。并且在抽樣時要征得學生和家長的同意,使其能夠提供資料并協(xié)助研究。將1183份問卷發(fā)放給學生并回收,其中無效的有68份,另外1115份有效。有效的問卷中,男生、女生人數(shù)分別為538人、577人,平均年齡分別為14.42±1.07和14.36±1.11歲。而其中,性別、年齡的不同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工具
1.2.1.1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英文簡稱為SSRS),它最初是1986年由學者肖水源設計的,并在1990年進行修訂。該表一共有10個條目,包含3個利用度因素,它們分別是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6]。本文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對量表進行適當修訂以適合該項研究。例如在第4、5、6、7題中都有改動,將"同事"兩字改為"同學","夫妻"和配偶"稱呼改為"戀人",另外要添加"父母"一欄、刪除"兒女"這一項;有研究結果顯示,修訂后的量表仍然具有準確的信度和效度[7]。
1.2.1.2 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艾森克人格問卷,也常被稱為艾森克個性問卷,最早是由艾森克教授發(fā)明的,故得其名。艾森克教授在倫敦大學教授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他為了測量人格和心理,于1952年設計了這一調查工具。后來,劉協(xié)和等將此問卷翻譯為中文,并編制了成人和少年本的量表。陳仲庚1983年完成了克森人格成人問卷修訂,其成人卷85題,適用于16周歲以上。各量表的劈半奇偶相關系數(shù)大約在0.34~0.77;一個月重新測量,則變化為0.67~0.92,這樣的構想效度和臨床效度比較滿意。少年問卷的調查年齡選取7-15歲,共設計74個題目。受評者逐個回答問題,成人卷的選項為"是"或"否",少年卷則為"是"或 "不是"。根據(jù)記分鍵統(tǒng)計各量表的粗分[8]。
1.2.2 量表評定
問卷的題目通過專業(yè)人員向學生提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回答。然后按照規(guī)定認真評卷并記分。
1.2.3 統(tǒng)計方法
將調查數(shù)據(jù)錄入計算機,結合SPSS 17.0軟件計算μ檢驗的值,并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
2.1 初中生社會支持的分析
調查項目中,學生數(shù)量設為n,男生、女生人數(shù)分別為538、577,再考慮μ值和P值
表1 男女初中生社會支持的區(qū)別()
表1 男女初中生社會支持的區(qū)別()
注:*P<0.05,** P<0.01
最后,統(tǒng)計計算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得到數(shù)據(jù)為8.04±2.09 8.53±1.90 4.087 0.000**
由表1可見,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性別差異(P<0.05)。
2.2 初中生人格特征的分析
表2 男女初中生人格特征的區(qū)別()
表2 男女初中生人格特征的區(qū)別()
注:*P<0.05,**P<0.01
由表2可見,神經(jīng)質和掩飾度因子表現(xiàn)出了性別差異,并且體現(xiàn)了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初中生社會支持各因子與人格特征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表3 初中生社會支持各因子與人格特征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表3 初中生社會支持各因子與人格特征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注:*P<0.05,**P<0.01
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精神質 -0.2322 -0.1373 -0.2401外向性0.2875 0.1911 0.2874神經(jīng)質 -0.2193 -0.1247 -0.2576掩飾度0.2855 0.1029 0.2823
由表3可見,精神質和神經(jīng)質與社會支持各因子呈負相關(P<0.01),外向性和掩飾度與社會支持各因子呈正相關(P<0.01)。
社會支持作為一種情境或環(huán)境因素,是調節(jié)自身心理來緩解消極情緒,鍛煉自己的身心健康。而社會支持的來源、利用程度、總體水平等,這些對于同一因素的表現(xiàn)的作用也是不同的[9]。在社會支持的多個影響因素中,主觀感知是一個重要方面,性格外向比內向更能獲得社會支持[10]。社會支持與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相關性[11]。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男女性別不同,對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也不同,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所致。女孩善于和人交流,而男生更喜歡直接行動,表達較少,所以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女孩比男孩更具優(yōu)勢。初中生神經(jīng)質和掩飾度因子存在性別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我國在男、女性別上受傳統(tǒng)觀念的長期影響,使得人們對男、女的社會角色定位有所不同而導致。另外,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生精神質和神經(jīng)質與社會支持各因子呈負相關,外向性和掩飾度與社會支持各因子呈正相關,這表明個體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狀況與其人格特征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這與國內外的有關研究結果一致[12-14]。
青少年時期是人格發(fā)展并逐步趨向于成熟的時期,而初中生的心理正向獨立、自信方向轉型。他們的控制和保護能力相對缺乏,心理適應能力不強,面對困難的勇氣較弱。不良的社會支持有礙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fā)展,而不良得心理和人格也會影響初中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因此,學校和家長都應幫助初中生積極構建以血緣關系、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為核心的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Shahar G,Cohen G,Groqan KE,et al.Terrorism -related perceived stress,adolescent depression,and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J].Pediatrics,2009,124(2):235-240.PMID:19596732
[2]Slater ME,Sirard JR,Laska MN,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rgy balance knowledge and the home environment[J].J Am Diet Assoc,2011,111(4):556-560.PMID:21443988
[3]Stice E,Rohde P,Gau J,Ochner C.Relation of depression to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adolescent depression prevention trial[J].Behav Res Ther,2011,49(5):361 -366.PMID:21439551
[4]Cukrowicz KC,F(xiàn)ranzese AT,Thorp SR,et al.Personality trait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mong depressed older adults[J].Aging Ment Health,2008,12(5):662-669.PMID:18855183
[5]李君榮,唐才昌,陸召軍.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教程[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41.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7-131.
[7]張雯,齊光輝,鄭日昌.師范大學生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2):81-82.
[8]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編輯委員會編,2001:36-37.
[9]林初銳,李永鑫,胡瑜.社會支持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5):1116-1119
[10]彭欣,馬紹斌,范存欣,等.大學生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40 -41
[11]Sarason IG,Sarason BR.Concomitants of social support:attitudes,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and life experiences[J].J Pers,1982,50(3):331-344.PMID:7143186
[12]龔蕓,莫文.高職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及人格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25(9):1058-1059.
[13]Elzy MB.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does social support matter? [J].J Child Sex Abus,2011,20(3):284-304.PMID:21660815
[14]Leskel?U,Melartin T,Ryts?l?H,et al.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 among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prospective study[J].J Nerv Ment Dis,2009,197(10):728-35.PMID:1982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