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薇
【摘 要】維修性分析作為民用飛機系統(tǒng)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 其分析方法是否合理與正確事關飛機的運營成本及安全。選擇了目前被廣泛應用和接受的MSG-3方法對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維修任務分析,通過分析過程展示了該方法在系統(tǒng)中應用的合理和正確性。
【關鍵詞】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維修性分析;MSG-3
1 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介紹
當旅客機在萬米高空巡航時,機艙外的高空氣溫會降到零下50℃以下[1],飛機要在此高度安全飛行,必須要保證飛機座艙的溫度能滿足乘員的需要。
座艙溫度控制功能主要由組件溫度控制和區(qū)域溫度控制功能共同實現。組件溫度控制通過溫度傳感器和溫度控制活門來調節(jié)組件出口溫度。設計工況下,制冷組件出口溫度通過溫度控制活門可以在-9℃到79℃范圍內調整。區(qū)域溫度控制主要通過配平系統(tǒng)來確保駕駛艙和客艙區(qū)域溫度的獨立控制。因為組件溫度控制屬于制冷組件的子功能,一般單獨在制冷系統(tǒng)中進行分析,因此在民用飛機上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通常僅指區(qū)域溫度控制[2]。
配平空氣系統(tǒng)作為區(qū)域溫度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是允許駕駛艙和客艙獨立溫度控制。配平空氣活門由綜合空氣系統(tǒng)控制器(IASC)控制。綜合空氣系統(tǒng)控制器控制根據駕駛艙和客艙的加熱或冷卻需求在混合室出口對冷、熱路的混合進行控制。配平空氣活門根據綜合空氣系統(tǒng)控制器的指令輔助加熱。制冷組件能提供滿足最低溫度需求區(qū)域的調節(jié)空氣,并將調節(jié)好的新鮮空氣分配到混合腔,在混合腔出口根據駕駛艙和客艙的不同溫度需求利用配平系統(tǒng)的熱引氣對各空氣分配管路中的氣體進行加熱。目前主流機型上的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主要包含配平空氣壓力調節(jié)活門、配平空氣活門、熱空氣單向活門、管路溫度傳感器、通風溫度傳感器、混合腔溫度傳感器等設備,其構型如圖1所示。
2 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維修任務分析
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作為民用飛機上一個重要系統(tǒng),能為駕駛艙及客艙提供溫度控制功能。適宜的溫度是座艙舒適性的重要保證,也是旅客在選擇乘坐機型時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而作為航空公司,在選擇機型時除了要考慮乘客的需求,還要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維修性好,可靠性高的飛機以提高經濟性,降低維護成本。因此必須按照要求對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進行維修性分析。
早期,維修工作主要是由飛行員和機械師來制定,他們在評估維修性需求和編寫任務時主要依據自身經驗,并且這些維修工作以定期全面翻修為主?,F代維修以安全、可靠、經濟為中心,通過可靠性分析和控制,來制定維修計劃。目前被廣泛采用的MSG-3方法是面向任務的維修,主要針對飛機的系統(tǒng)/分系統(tǒng)的維修工作。采用至上而下或者故障結果的邏輯方法,從飛機的上層而非部件層面進行故障分析,確定合適的計劃維修任務,以防止故障發(fā)生和保障系統(tǒng)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對系統(tǒng)而言,MSG-3分析的主要目[3]的在于:(1)保持航空器的固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2)當航空器的技術狀態(tài)發(fā)生惡化時,把安全性和可靠性恢復到固有水平;(3)為固有可靠性差的項目實施設計改進提供必要的信息;(4)以最低的總費用(包括維修費用及由于故障所造成的費用)達到上述目的.
下面將簡要說明利用MSG-3方法對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進行的維修分析。
在對項目進行具體的MSG-3邏輯分析之前,必須先確定飛機的重要維修項目(MSI),即重要系統(tǒng)和部件。首先把飛機劃分成幾個主要的功能模塊:ATA系統(tǒng)和子系統(tǒng)[4]。這個程序一直進行到航線上所有可單獨更換的部件(LRU)為止。接下來應按照自上而下的邏輯分析方法制訂一個MSI候選項目清單,該清單包括所有需要進行是否屬于重要維修項目判斷的項目。
是否為MSI項目應按下面的問題判斷[5]:
1)在正常職責范圍內,故障對空勤人員來說是無法發(fā)現或不易察覺的嗎?
2)故障影響安全性(地面或空中)嗎?包括安全/應急系統(tǒng)或者裝置。
3)故障有無重要的運行性影響?
4)故障有無明顯的經濟性影響?
對于這些項目,只要有一個答案為“是”,那么該項目就被考慮作為最高可管理層,并需要進行MSG-3分析。若對于上面四個問題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就不需要對此項目進行MSG-3分析,也不需要對該項目的更低層次進行MSI選擇分析工作。另外,要將低層次的項目列出來,表示它們不需要再進行評定。這個清單必須由制造廠提交給ISC審查并得到批準。
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是否為MSI項目的判斷分析如下:
圖 2 溫控系統(tǒng)MSI分析
經過以上分析,四個問題中有兩項答案為“是”,因此溫度控制系統(tǒng)需考慮作為最高可管理層,并進行MSG-3分析。
當溫度控制系統(tǒng)確定作為MSI項目時,需要進行以下MSG-3分析步驟。
首先需要對溫度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構成,功能及設計特征進行詳細說明。系統(tǒng)構成應將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設備組成及安裝位置進行描述;功能描述可包含系統(tǒng)運行的基本原理以及相關性能等;設計特征則是對系統(tǒng)內各個設計要素(控制系統(tǒng),控制面板,故障防護等)的說明分析。
MSG-3分析的第二步需要提供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部件)及其相關資料,內容一般包含其項目編號、項目(部件)名稱、單機安裝數量、供應商、相似機型、過去的MTBUR、預測的MTBUR、MTBF、安裝區(qū)域及MMEL。
接下來需要進行功能故障分析。分別對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影響及故障原因進行分析說明。功能:需要對溫控系統(tǒng)預期設計功能目標和其存在的原因進行描述;功能故障:溫控系統(tǒng)不能達到預期標準性能的故障;故障影響:溫控系統(tǒng)發(fā)生上述功能故障的后果;故障原因:對溫控系統(tǒng)出現該功能故障的原因進行說明。分析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以溫度控制系統(tǒng)其中一個功能為例,如表1所示:
表1 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和原因分析
在故障分析完成后,需要確定溫控系統(tǒng)的維修大綱,而用來確定系統(tǒng)維修大綱的程序分為兩層邏輯圖。該邏輯分析以MSI的技術評估和所擁有的技術數據為基礎。上層分析需要用功能故障評價來確定故障影響的類別。下層分析是在上層分析的基礎上,考慮故障影響類別、故障原因以及對每項工作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來確定合適的維修工作。每個功能故障和故障原因都要按照邏輯圖進行分析,以便對工作的必要性做出判斷。如果一個工作是必要的,必須根據擁有的數據確定該項工作的時間間隔。如根據表1中所列的控制溫度功能及其功能故障和故障影響進行上層分析,得出其故障影響類別為第七類即明顯經濟性影響。表2為溫控系統(tǒng)的控制溫度功能進行的影響類別分析。
表2 影響性分析
屬于控制溫度功能下的設備需要在表3分析所得影響類別的基礎上進行,例如通風溫度傳感器,對其同樣進行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得出其故障類別,并判斷是否存在維修任務。
經過完整過程的MSG-3分析,示例構型下的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所有功能下的部件均不存在維修任務。而對于存在維修任務的MSI項目,還需要進一步對維修任務進行說明和定義。
3 總結
本文采用MSG-3方法對某民用飛機座艙溫度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維修性分析,并通過分析步驟及流程明確了該方法在民用飛機系統(tǒng)中的應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參考文獻】
[1]壽榮中,何慧珊.飛行器環(huán)境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
[2]雷世豪,主編.飛機設計手冊第15冊《生命保障和環(huán)控系統(tǒng)設計》[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1999.
[3]ATA MSG-3 Operator/Manufacturer Scheduled Maintenance Development[S]. Revision 2005,1.
[4]ATA Specification 2200 (iSpec 2200) Information Standards for Aviation Maintenance[S].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of America, Inc. Revision 2000,1.
[5]P.brochain.MSG-3 Process Introduction Part 1[Z].2008.
[責任編輯: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