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微 魏春艷 李振華
摘 要: 本文應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試驗測試等方法對貴州省城區(qū)肥胖青少年體質及部分代謝指標進行分析,以貴州省12—16歲城區(qū)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通過氧運動干預方案的制訂,分別對受試者進行有氧運動訓練,觀察受試者干預前后的身體成分、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血脂、血糖等代謝指標的變化情況,主要探討以下問題:(l)運動干預對超重和肥胖少年體質的影響;(2)運動干預對超重和肥胖少年脂肪、糖代謝部分指標的影響。通過對上述兩方面的研究,在降低超重和肥胖少年肥胖程度的同時,探討有氧運動干預對其身體成分、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代謝影響的差異,從而為肥胖青少年增強體質和改善代謝的個體化干預方案的設計提供理論和實踐資料,進而促進貴州省城區(qū)肥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運動干預 貴陽城區(qū) 肥胖青少年 代謝指標
《2005年貴州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初稿目前面世,由省教育廳、省衛(wèi)生廳、省體育局等五個部門共同組織的這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該報告提到: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檢出率逐年猛增,隨之而來的是青少年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下降,以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等代謝疾病發(fā)生的增加。因肥胖引起的這些指標的變化已成為影響城區(qū)青少年學生的重要健康問題,情況令人擔憂。因此,尋找有效、安全的干預手段提高身體素質、降低代謝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對肥胖青少年目前和未來的健康非常重要。采取適當的運動干預手段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針對肥胖青少年不同體質和代謝異常的情況,設計適合個體化的運動干預方案,降低貴州省城區(qū)肥胖青少年的比率,促進其身體健康,改善代謝異常現(xiàn)象對促進貴州省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貴州省城區(qū)65名肥胖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3.20±0.44歲(12—16歲)男47人,女18人,通過體質測試和運動負荷試驗,了解其肥胖程度和運動能力,制定有氧運動干預的運動處方。
1.2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法對研究對象的飲食習慣、運動情況、疾病史、家族史、過敏史及肥胖發(fā)生過程等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確定其為單純性肥胖。通過體質測試和運動負荷試驗,了解其肥胖程度和運動能力,排除研究對象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障礙,保證運動的安全性。取研究對象空腹肘靜脈血,測定甘油三酷(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根據體格檢查、肥胖程度、運動負荷試驗和血液生化指標測試結果,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對研究對象進行9個月有氧運動干預,由專業(yè)的體育專家指導,統(tǒng)計學處理采SPSS14.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
2.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1青少年肥胖的定義及界定標準
2.1.1定義:兒童肥胖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fā)性肥胖兩種。繼發(fā)性肥胖是指有明確病因的肥胖。而單純性肥胖則是一個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與過度進食、體力活動過少、行為偏差為特征,全身脂肪組織過度增生的一種慢性疾病。
2.1.2國內界定標準
表1 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BMI分類標準
2.2運動干預前后肥胖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變化
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程度和冠心病獨立相關。青少年的體脂過度增加以向心性為主,腹部內臟脂肪直接或間接損害心血管系統(tǒng),腰圍是評價青少年腹部脂肪含量的實用指標,是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證明:利用BMI分類標準分層后,腰圍值大的青少年兒童腹部內臟脂肪含量是正常體重青少年的兩三倍,這種體型的青少年患高血壓和血管形態(tài)的改變,早期心肌和冠狀動脈損害的危險顯著大于腰圍值小者。本研究中男女青少年平均腰圍分別達101.3cm和82.68cm,均顯著高于中國7至18歲青少年腰圍第90百分位數的界值點(男:78.6cm~83.0cm;女:74cm~76.1cm)。提示本研究受試對象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嚴重增加,經過運動干預后男女受試者腰圍分別減小了6.2cm和5.8cm,說明小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能選擇性地動員體內脂肪,優(yōu)先動員腹部脂肪組織,臀部和大腿部皮下脂肪動員稍慢于腹部脂肪。因此,運動干預能有效減少肥胖青少年腹部脂肪,改善中心性體脂分布,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有氧運動干預后,肥胖青少年體重BMI均有非常顯著性下降(P<0.01),其中男性肥胖青少年脂肪重量平均下降了10.4%,女性下降6.86%,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男女青少年體重均有增加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無性別差異,運動干預后受試者腰圍和臀圍均顯著減小,男性腰圍下降幅度比女性大(P<0.01)。
表1 運動干預后肥胖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變化
2.3有氧運動干預期間,實驗組和對照組肥胖青少年血脂、血糖、血清胰島素、HOMA-IR和ISI的變化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肥胖青少年血脂、血糖、血清胰島素、HOMA-IR和ISI的變化
表2顯示:與運動干預前比較,運動組血清TG水平在3個月末和9個月末均顯著下降(P<0105),TC和HDL-C無顯著性變化,LDL-C在3個月末上升(P<0101),9個月末下降至干預前水平。對照組TG顯著上升(P<0105),HDL-C顯著下(P<0101),且低于運動組水平(P<0101),TC無顯著性變化,LDL-C有上升趨勢(P=01058)。
運動組空腹血糖在3個月末無顯著性變化,9個月末顯著下降(P<0101),低于運動干預前,血清胰島素水平、HOMA-IR在實驗的9個月內均持續(xù)下降(P<0105),ISI持續(xù)上升(P<0105)。而對照組血糖顯著升高(P<0105),血清胰島素、HOMA-IR和ISI無顯著變化。
3.結語
腹部脂肪過度積聚的肥胖青少年血清hs—CRP水平升高,腰圍與hs-CRP水平存在顯著相關,血脂(TC、HDL—C、LDL-C)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等因素與hs-CRP水平升高存在密切關系,可能是肥胖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等病理變化的綜合危險素。有氧運動干預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體脂率,改善腰圍和臀圍等身體形態(tài),改善脂代謝,明顯降低空腹胰島素和hs-CRP水平,對預防和降低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基于學校的有組織的有氧運動量階段式遞減運動干預可以有效地預防和延緩肥胖青少年肥胖的進一步發(fā)展,改善糖脂代謝,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癥和空腹血糖受損發(fā)生率,預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下降,增強體能。
參考文獻:
[1]黃徐根,馮連世,徐建方,等.低氧訓練過程中大鼠體重及能量代謝的變化[J].體育科學,2007,27(10):61-68.
[2]翁慶章.高原訓練對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的生理效應[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0,9(3):155-161.
[3]梁國威,王樹琴,邵冬華,等.單純性超重、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聯(lián)素、瘦素、游離脂肪酸及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及相關性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8):58-63.
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項目編號:黔科合J字LKS[2011]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