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豪
摘 要: 初中階段,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正確把握新課標及素質(zhì)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實施科學合理的改革行為。本文重點闡述了初中教學改革工作中的三個關系,并指明了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改革 有效途徑
一、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應處理好三個關系
首先在改革過程中要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同時不能忽視它的工具性。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語文教學更加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豐富內(nèi)涵,向?qū)W生介紹了語文學科的無窮魅力,但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在重視人文性的同時,切記不能忽視工具性教學,語文作為我們國家的母語,不管是文字書寫還是語言表達都具有很強的功能性,是人們用于正常交際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不僅具有深厚的語文知識積淀,而且要有超強的語文教學技能,這樣,才能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實踐能力。
其次在改革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對學生過渡放縱。具體來講,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同時在小學階段積累,使學生已經(jīng)擁有足夠的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能力,能夠獨立完成某一項教學任務,因此教師適當放手、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可行的,但是初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仍然有所缺失,致使一旦教師放松管理,就會失去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學習的空間,又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管理,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將其引上正途。
最后在教學改革中要重視自主性,但是不能任其發(fā)展。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并在整體教學活動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很多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號召,開始逐漸將課堂“還給”學生,自己的講授越來越少,學生的發(fā)言越來越多。從某種程度上看,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確實提高了不少,但是,亂哄哄的課堂開始脫離教學原本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引導,使學生的討論、發(fā)言越走越偏,這無疑是失敗的教學。因此,在課堂中要杜絕出現(xiàn)學生“想怎么說怎么說”、“想跟誰說就跟誰說”的現(xiàn)象,而是要引導學生緊緊圍繞主題展開討論。
二、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確保初中語文課堂有條不紊進行的關鍵就在于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只有在清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基礎上,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有針對性地教學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毫不夸張地說,學習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統(tǒng)帥。這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明確地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課堂結束之后要達到怎么樣的教學效果,這樣能夠全面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確保教學過程的清晰性和明確性。
其次,教學活動要嚴格遵守教育規(guī)律;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的發(fā)展成熟期,也就是說任何教學活動都不能操之過急,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不同難度的知識,都需要層層深入、由淺入深,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就是使教學活動中的一切教學行為,如:預習、授課、訓練等,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對于傳統(tǒng)機械式課堂來說有一定難度,傳統(tǒng)課堂對預習學習只是蜻蜓點水,就算是教師的授課活動也是缺少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久而久之,教學成果必然不堪入目。另外,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學習。朗讀是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會文本蘊含的深層韻味,是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之間情感溝通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朗讀一方面能夠熟練掌握陌生的詞匯,另一方面能夠?qū)ξ恼碌膬?nèi)容有深層了解。此外,通過朗讀學生還能從中體會文章主旨大意,或者從文章的表達方式中,積累寫作表達經(jīng)驗,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將朗讀貫穿教學活動始終是語文教學獲得巨大成效的關鍵。此外,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做好提問工作,提問看起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提問也是一門藝術,如何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通過提問將學生引向更深層面的思考,都是需要教師課前精心設計的。
最后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展開適當?shù)慕虒W評價。評價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診斷作用及調(diào)節(jié)作用。教師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評價,從而使學生飽含激情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初中語文教學在評價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路線,這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給予及時表揚或者處罰,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評價的客觀性,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教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非常高大的,教師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態(tài)度,甚至是人生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的客觀評價對學生異常重要。另外,教師要在教學評價工作中引入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如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或者不同學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或者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等等,都是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及學生更加了解自身的重要途徑,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是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只有在充分了解新課程標準及教學主旨的基礎上,才能提出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一旦對新課程標準產(chǎn)生誤解,就會失去語文教學的自身價值,使語文教學落后于時代發(fā)展。希望本文論述能夠促進初中語文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應德領.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四忌[J].才智.2010(18).
[3]李永紅.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關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體會[J].經(jīng)營管理者,2010(13).
[4]陳勇.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