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 目前適用于小學低段的識字方法,阻礙“識字”的小幼銜接,忽視學齡兒童原有的識字經(jīng)驗,即“前書寫”識字方法,加大了識字難度,降低了識字積極性。依據(jù)漢字根本性質進行教學的“字理識字法”,是一種符合漢字性質特點和兒童識字心理特征的科學識字教學方法,則能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是走出目前小學識字教學困境的重要途徑。將其運用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必須提高小學教師的文字學素養(yǎng)。
關鍵詞: 前書寫 字理識字 小學語文教師
一、目前小學低段識字教學所處的困境
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尤其是一年級學齡兒童而言,他們要從熟悉的幼兒園學習活動場所轉移到具有一定學習任務的小學,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過渡期。在小幼銜接階段,兒童除了對物理環(huán)境的適應外,在學習任務方面,首要的則是大量漢字學習。然而漢字和字母不同,無法像字母那樣進行拼寫,而是方塊字,一字一音,識記一個個繁難字形則變成兒童學習漢字的難點。漢字要在認識500個之后才能讀簡單的句子;至少要1000個才能讀內(nèi)容極簡單的、落后于他們口語語言、智力的小短文;必須2000多個才能大體和他們的需要逐步適應。如果按照目前一般小學語文課本的編法,那么學會2000個字需要大致四年時間[1]。然而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的兒童智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相當水平,口語表達、運用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有限的識字量遠遠無法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興趣,所以,“識字拖住閱讀的后腿”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然而,目前小學識字教學中大多依然采取延續(xù)幾十年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把漢字分割成點、橫、豎、撇、捺等筆畫和一些部件,讓學生識記。這種筆畫、部件教學法既違背該階段兒童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又從根本上違背漢字性質,無法使學齡兒童順利實現(xiàn)從“涂鴉”到“識字”的合理過渡。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是造成目前識字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的根源。那么,如何實現(xiàn)學齡兒童從“涂鴉文字”到“正規(guī)漢字”的順利過渡,如何在兒童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既保持兒童想象、聯(lián)想的天性,又學習到豐富的漢字知識,走出目前小學識字教學困境,真正實現(xiàn)識字教學質與量的飛躍?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從前書寫向字理教學過渡,是走出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困境的重要途徑
前書寫是在瓊·布魯克斯(Joan Brooks)提出的讀寫萌發(fā)(emergent literacy)理論基礎上衍生而來的,是幼兒的一種口頭語言伴隨物,是一種非正式的書寫活動。具體指學前兒童在未接受正式書寫教育之前,通過觀察和積累環(huán)境中漢字的知識,使用筆或者其他書寫替代物,通過感知、涂畫、涂寫等形式,從不會書寫到獲得初步書寫能力的發(fā)展過程。這種兒童賦予一定意義的涂鴉式書寫,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既是一種心理圖式,又是幼兒走向正規(guī)書寫、完整識字的過渡階段,此階段甚至會延續(xù)至小學低年級?;诖?,尋求實現(xiàn)兒童從天馬行空式的“非正式識字、書寫”到完整、正規(guī)識字、書寫的突破口,就需要探索一種真正符合漢字根本性質,且適合兒童學習的科學識字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最終走出困境。在眾多識字教學法比較中,“字理識字法”凸顯,它和“前書寫”的聯(lián)系最緊密,兩者的契合度高,過渡起來自然流暢。
1.從現(xiàn)代漢字本身的特點來看,“字理教學”適用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
前書寫是幼兒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漢字與符號,發(fā)揮想象,賦予一些“不完整的漢字”或圖畫、符號等一定的含義,以此作為他們書面表達的重要形式。這種非正規(guī)的識字、寫字過程是幼兒通向正規(guī)識字的必經(jīng)階段。在前書寫中,幼兒將一個個抽象的漢字符號看做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發(fā)揮想象、賦予含義,這其中暗合漢字的形成與演變規(guī)律。如果能將幼兒這種自然萌發(fā)的識字方法和符合漢字形體演變規(guī)律的正規(guī)識字方法相結合,更容易激發(fā)學齡兒童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字理識字中對字形的發(fā)展與字體的演進、對漢字音、形、義結合的重視,是對前書寫中“圖畫式漢字”的引申與拓展,起到自然、順利承接的作用。
字理識字中,字理指漢字的構形理據(jù)。字理識字教學法是依據(jù)漢字組構規(guī)律,從漢字形與義、音的關系著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注重通過對漢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構形理據(jù)的分析突破字形這個難關,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目的。漢字形體經(jīng)歷了從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變,其中,秦漢之間從小篆到隸書的變化,是漢字由古文字轉變?yōu)榻裎淖值年P鍵。漢字的隸變雖然使?jié)h字喪失了小篆原先的形象性,筆畫變了,但結構形態(tài)卻沒有過多改變,字義與字形、字音之間依然存在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就絕大多數(shù)漢字而言,字形的發(fā)展與字體的演進是一致的、重合的,在筆畫與結構上都是遵循一定規(guī)律變化的,始終未曾與原有造字原理截然脫離聯(lián)系?,F(xiàn)代漢語中90%以上的漢字是形旁表意、聲旁標音的形聲字,這是字理識字教學開展的基礎與前提。在字理識字教學中,解析漢字字理是最關鍵的一步,主要指教師邊展示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邊闡明字理。教師用各種直觀手段引導學生觀察、聯(lián)想、比較,解析象形、指事、會意字;講清形聲宇的形旁和聲旁的表義、表音作用。教學順序基本為:實物彩圖—概括抽象圖—古體漢字—楷體漢字。這一直觀漢字演變過程在學齡兒童眼中,就是一幅幅美麗的漢字圖畫,字理識字將抽象符號式的漢字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與該階段兒童豐富的想象力相契合,達到“快樂識字”的目的,順利實現(xiàn)兒童由前書寫這一“非正規(guī)”識字到“正規(guī)識字”的過渡??梢?,依據(jù)漢字根本性質教漢字的方法,是我們走出目前小學識字教學困境的重要途徑。
2.從兒童識字心理特點來看,“字理識字”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的根本性質就在于以形表意、據(jù)形會義。漢字從結構上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種類型,合體字則是由獨體字演變而來的偏旁組合而成的,字形往往較繁難。漢字中合體字占了絕大多數(shù),有的合體字結構復雜,給兒童識字帶來了困難。同時漢字又是方塊字,有著結構緊密、構字規(guī)則簡明、形聲字居多等特點,導致漢字認知加工和其他文字認知加工的不同,在兒童身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在漢字字形識別方面,曹傳泳、沈曄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漢字結構緊密,特征突出,從整個漢字辨認進程來看,兒童首先辨認的是字形的大致輪廓,然后才是漢字的組成部分。在合體字辨認中,繼對大致輪廓的感知之后,兒童首先辨認的是字的組成部分,然后才是部分與部分的關系,字的細節(jié)部分往往被忽略[2]??梢?,在兒童識字初期最適宜的學習材料是輪廓區(qū)分度大的材料,學習過程應由形象具體、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獨體字過渡到結構復雜、具有抽象意義的合體字。因此,識字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漢字的結構特點,聯(lián)系具體生動的生活情景,對生字進行造字結構分析。可見,字理識字方法正符合兒童這一獨特的識字規(guī)律,既貼合兒童生活實際,降低兒童識字難度,激發(fā)他們識字的興趣,又和“前書寫”自然銜接,實現(xiàn)學齡兒童由“非正規(guī)識字”的“前書寫”向正規(guī)識字的順利過渡。
三、字理識字法用于教學實踐面臨的難題及應對策略
字理識字教學法抓住識字教學的主要矛盾——漢字形與義的關系,并從問題的根本入手,對漢字追本溯源,因而適用于小學低段由“前書寫”非正規(guī)識字到正規(guī)識字過渡期的漢字教學。這種識字方法要廣泛、有效用于小學識字教學實踐,需要解決一些現(xiàn)實性問題。目前面臨以下兩個難題需要解決:
第一,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在字理識字教學中,教師漢語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決定教育效果的優(yōu)劣,字理識字教學需要具備一些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客觀條件。就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提高自身文字學方面的素養(yǎng),主要來自培訓和自學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將在崗教師缺少的文字學知識列入教師繼續(xù)教育內(nèi)容,對教師進行“現(xiàn)買現(xiàn)賣”式培訓,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閱讀一些介紹漢字組構理據(jù)的普及讀物進行自學。除此之外,“字理識字教學”還需要技術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如協(xié)助小學語文老師攻克某些技術難題、制作一些揭示漢字根本性質的識字教學軟件等。
第二,教師對漢字字形和詞義發(fā)展演變的探索、進取精神,是“字理識字”教學實踐的關鍵所在。對于字形幾經(jīng)演變的字,教師在分析生字造字結構時,“復形”是首要工作。然后,借助合適教學途徑和方法,如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按照“實物彩圖—概括抽象圖—古體漢字—楷體漢字”的順序,出示生字原始字形,展示字體演變軌跡,并輔以相應的圖景,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識字[3]。對于古今義差別很大的生字,教師要引導學生跟自己一起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將“前書寫”的識字方法合理引入,設法讓學生領會今義與古義的聯(lián)系??傊?,教師在介紹漢字的“形”與“義”演變中,要設法用形象生動、充滿稚氣的語言將生字的構形造意講述出來,并和學齡兒童“前書寫”的聯(lián)想模式契合,在他們原有學習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引發(fā)大腦的興奮點,激發(fā)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而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則需要教師在具備一定古漢語知識的基礎上,傾注更多毅力和積極進取精神。
參考文獻:
[1]霍生玉.傳統(tǒng)“六書”說用于小學識字教學的理論探索[J].教育探索,2009(1).
[2]胡平.漢語兒童識字的心理機制及其給教育的啟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0(1).
[3]陳傳鋒.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及其認知規(guī)律與小學識字教學[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