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莉莉
通過層層選拔進入翟渝成名師工作室后,我就開始了幸福的研修之路。在這里,我聆聽名家大師的高深見解、暢談新課程的改革發(fā)展、分享課堂教學的精彩瞬間、探討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品味了成長的酸甜苦辣。
剛進入工作室,我就獲得了參加“創(chuàng)新杯”全國教學藝術大賽的機會,我既高興又緊張。在這次比賽前不足一月的時間里,翟老師每天帶領我一起研讀教材、分析推敲、精心設計,從語調(diào)到技巧,從眼神到體態(tài),翟老師都提出詳細可行的建議。我的說課稿和演示課件也經(jīng)過了反復修改,一字一句、一幀一畫都是在深思熟慮、斟酌推敲后完成的。比賽的準備過程是忙碌的,更是艱辛的,但正因如此,我的說課技能、教學研究、教學設計、教學口語和體態(tài)等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比賽時,我從容地走上賽場,淋漓盡致地表達,忘情地享受著那一刻美好的時光。正是有了賽前翟老師精心指導和自身的刻苦努力,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我以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出色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精彩的語言藝術”獲得了說課比賽一等獎,我“親和而從容、沉穩(wěn)而大氣”的教態(tài)也得到專家、評委和觀眾的贊賞。成績與翟老師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分不開,讓我有了一段難忘而精彩的體驗,體會了奮斗的艱辛和成長的快樂,這激勵我繼續(xù)保持特色與風格。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細致入微的磨課過程,于我而言,不僅打磨了教學技藝、磨合了教學思想,更磨礪了意志,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磨礪,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翟老師將培訓分為模仿教學、獨立探索、創(chuàng)造性教學、發(fā)展成型四個階段。其中獨立探索階段是學員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學員應逐步擺脫他人教學模式的影響和束縛,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積極的觀察、思考、領悟、體驗,吸收他人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努力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工作室的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以名師引領、同伴互助的方式開展研究,我也積極參與其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馬家堡小學開展的“構建生成課堂,打造生命教育”主題研討活動中,我作為唐令春老師的互助同伴,全程參與了她關于“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教研過程,感觸深刻,收獲頗豐。記得那段時間,翟老師因腳部扭傷在家養(yǎng)病,所以,我們下班后就到翟老師家中一起進行教學研究,每次都要將教案中的一字一句反復斟酌,并作大量修改,直至深夜。教案定稿后唐令春老師的多次試講,我都準時參加,認真聽課做記錄,每次都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新的亮點,然后我再同她坦率地進行探討交流。雖然執(zhí)教者并不是我,但通過與她研究教案、聆聽試講、課后研討、反思修正的過程,我的教學準備技能、掌握和運用課程標準的能力,理解和選擇設計理念的能力,分析、調(diào)整教材的能力、合作技能、聽課技能、評課技能等也同她一樣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一個個鮮活的教研實例、生動的現(xiàn)場課例,以及導師與學員的精辟點評,讓我更深刻透晰地去研究教學,逐步實現(xiàn)資源共享、智慧共生、成果共創(chuàng)、共同發(fā)展。
經(jīng)歷了模仿名師教學和獨立探索兩個階段后,我開始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實踐。在工作室開展的教學能力考核、隨堂課考查活動中,我的教學技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就拿我上的一節(jié)隨堂課“集合”來說,那次經(jīng)歷真是深刻而難忘。當時,培訓已進入第二階段即獨立探索階段,翟老師對每位學員進行臨時性的隨堂課考查,課前只有一天準備時間。由于我當時剛擔任學校副校長,沒有擔任數(shù)學教學工作,需要在六店子小學借班上課;而我要上的三年級下冊“集合”一課,是天津名師徐長青和工作室陳果老師上過的,這使我壓力很大,所以我必須做出富有個性的設計,力求上出新意。我決定從引入部分進行創(chuàng)新。我設計了用“柯南偵破”進行導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再讓學生自主探究,感受“重復”的含義,最后明確重復概念的定義和計算方法。就這樣,教案一步步清晰。當一切準備到位已是凌晨三點半。第二天早上七點,我又直奔借班上課的六店子小學。
由于頭一天充分的課前準備、精心的教學設計,學生很快被我的導入吸引住了,看到孩子們高漲的熱情、精彩的表現(xiàn),我的疲憊一掃而光。我的親切隨和讓同學們感到了輕松愉悅,我的靈活創(chuàng)新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整節(jié)課,我和孩子們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著學習的快樂。這節(jié)課的成功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在教學特色風格上的努力目標——“知性親和、靈活創(chuàng)新”,這為我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加入名師工作室是我的幸運,在虛心學習的同時,我并沒有丟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認為即使是摹仿與學習,也必定會有許多不同,而這不同之處恰恰是寶貴的個性與風格。經(jīng)過翟老師的指導,我的教學中融入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力求將自己的教學行為內(nèi)化,彰顯出具有個性的教學特色與風格。工作室在實驗二小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時,我執(zhí)教了“搭配”一課。此前,我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刻苦的鉆研和精心的設計,不拘泥于教材、教參的方法,自覺探索課堂教學結構和方法的最優(yōu)化,追求最佳效果。我大膽采用嘗試猜測、操作驗證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實踐中體會搭配的方法,并且啟發(fā)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先自主嘗試,再合作,探索出實物操作、圖形連線、符號表示和計算等多種搭配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拓寬知識的廣度、深度。課后,老師們稱贊我“表達親切而隨和,整體表現(xiàn)知性而干練”。這更堅定了我對自己教學風格的追求,那就是:知性親和、靈活創(chuàng)新、從容睿智、沉穩(wěn)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