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勤 郝海燕 龔恒麗 夏豫
臨潼礦泉浴對高原官兵心電圖改變的影響
李開勤 郝海燕 龔恒麗 夏豫
目的 研究久居阿里、天空地區(qū)的高原官兵,返回平原到達臨潼療養(yǎng)地經(jīng)礦泉浴治療前后心電圖的變化。方法 選取從高原在4 d以內到達臨潼的180名官兵,隨機分為實驗組、空白對照組,采用全身浸浴方法治療半個月,觀察心電圖的變化。結果 礦泉浴治療前后的心動過緩7例(7.78%)、心律不齊10例(11.11%)、ST-T改變6例(6.67%),均有明顯改變。結論 臨潼礦泉浴對療養(yǎng)期間的高原官兵異常心電圖改變有部分調節(jié)作用。高原官兵應定期到該地利用礦泉浴療養(yǎng)以便很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縮短脫適應時間,促進身體更快康復。
高原;脫適應;心電圖改變
低氧是高原環(huán)境下人體勞動能力下降的始動因素。平原人進入高原后,機體在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下發(fā)生一系列代償性變化,以適應高原低氧環(huán)境[1]。長年堅守在4 000 m以上的阿里、天空地區(qū)的高原官兵,當從高原返回平原后,特別是到達臨潼療養(yǎng)地后,由低氧變?yōu)楦谎?,機體又要發(fā)生一系列的改變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脫適應),因此積極研究能有效促進脫適應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利用臨潼自然療養(yǎng)因子礦泉,對高原官兵心電圖(ECG)改變的效果進行了評價,以使其很快適應平原環(huán)境,促進其身體康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180名駐阿里、天空防區(qū)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官兵到臨潼進行療養(yǎng),均為男性,年齡(30.51±2.68)歲,身高(171.63±3.78)cm,體質量(67.57±9.01)kg,平原出生,駐守海拔最低4 100 m,最高5 418 m,平均(4 654±417.9)m。駐守高原均在1年以上,每年駐守時間最短149 d,最長316 d,平均(259.5±48.7)d。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選取從高原在4 d以內到達臨潼療養(yǎng)的180名官兵,隨機分為實驗組(A組)和空白對照組(B組),每組各90人。
1.2.2 浸浴方法 實驗組采用臨潼療養(yǎng)院的高熱、低滲、弱堿性并含有重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的復合泉[2],按照全身臥位法,仰臥在水溫為36~37℃礦泉中(頭、頸、胸大部分露出水面)浸浴,30 min/次,5次/周,共浸浴10次(2周)。全身浸浴前由醫(yī)護人員講解礦泉水療的過程及注意事項,水療期間不飲酒、不抽煙,不服用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的藥物。所有參加實驗人員用15 d完成。
對照組進行以臨潼自然療養(yǎng)因子的氣候、景觀為主的正常療養(yǎng),每日戶外體能訓練2 h,5次/周,共10次(2周)。不參加礦泉浴。
1.2.3 檢查方法 第1、15天在室內環(huán)境為溫度20℃,濕度50%,大氣壓760 mmHg(1 mmHg=0.133 kPa)下,分別進行十二導聯(lián)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被檢者靜坐休息10 min,然后取平臥位,由專業(yè)人員操作儀器型號為福田FX-7402型十二導自動分析心電圖機進行檢查,要求電極上均勻涂抹電極液以充分接觸皮膚,顯示屏上觀察心電圖波形1~3 min,準確記錄清晰的圖形和在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異常心電圖。ECG測量及分析采用《黃宛臨床心電圖學》[3]中的方法,由ECG專業(yè)人員2~3人共同完成。
1.3 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臨床醫(yī)師統(tǒng)計學助手V3.0版,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后A、B兩組ECG改變(表1)??梢夾組礦泉浴治療前后的心動過緩、心律不齊、ST-T有明顯改變(P<0.01);B組治療前后心動過緩、心律不齊、ST-T有改變(P<0.05),余無顯著性改變(P>0.05)。
表1 治療前后兩組ECG改變結果[n(%)]
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具有空氣稀薄、寒冷、風大、干燥和日光輻射強的特點,其中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是高原環(huán)境影響機體的主要因素。人進入高原工作,機體為了保持細胞水平的氧分壓趨于正常,將發(fā)生一系列的習服——適應機制,在機能和結構上發(fā)生一系列改變以適應高原環(huán)境,如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增高等,也是心臟疾病易患因素之一,易發(fā)展為慢性高原病[4]。
長年堅守在4 000 m以上的阿里、天空地區(qū)的高原官兵,由于自然環(huán)境相對缺氧,導致機體出現(xiàn)一系列代償性反應。如缺氧較早的反應是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值增高、血細胞比容增加,導致血流減慢、循環(huán)阻力增加,加劇低氧血癥和組織缺氧[5]。再加上廣大高原官兵在低氧低壓環(huán)境中長期工作易出現(xiàn)疲勞、緊張或焦慮,以及心臟結構、心肌代謝及心功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從而形成ECG改變的病理生理基礎。低氧參與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低氧血癥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肌耗氧量增加,雖經(jīng)代償,但仍不能保證心肌的血氧供給,心肌可出現(xiàn)功能紊亂甚至變性壞死,因此高原低氧與高原官兵ECG改變有密切關系。另外有氧代謝是心肌收縮能量的主要來源,高原低氧環(huán)境下,主要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來提高心肌所需要的氧氣供應,當冠狀動脈供氧不能維持心肌的代謝需求時,ATP生成減少,5-核苷酸酶的活性降低,從而使腺苷生成減少,影響了冠狀動脈的舒張功能[6],導致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房室傳導阻滯、ST-T改變、左心室高電壓、早期復極綜合征等異常發(fā)生率增加。當從高原返回平原后,特別是到達臨潼療養(yǎng)地后,由低氧變?yōu)楦谎?,機體特別是心血管系統(tǒng)又要發(fā)生一系列的改變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即脫適應。
本次選取180名駐阿里、天空防區(qū)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官兵在4 d內到達臨潼療養(yǎng)地進行檢查,ECG有異常改變者高達49.44%,其中心動過緩17例(9.44%)、心律不齊25例(13.89%)、ST-T改變17例(9.44%)、室上性和室性早搏8例(4.44%)、左心室高電壓5例(2.78%)、右束支傳導阻滯6例(3.33%)。兩組經(jīng)礦泉浴治療前后顯示,A組的心動過緩、心律不齊、ST-T均有明顯改變(P<0.01);B組的心動過緩、心律不齊、ST-T有改變(P<0.05),余無顯著性改變(P>0.05)。
臨潼礦泉水中化學物質有20種之多[7],所含的鹽類主要為硫酸鹽、氯化物重碳酸鈉鹽。所含的陽離子主要有鉀(K+)、鈉(Na+)、鈣(Ca2+)、鎂(Mg2+)等,其中鈉含量最多。所含的陰離子主要有氯(CI-)、重碳酸根(HCO3-)、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等,其中硫酸根含量最高。在微量元素(或活性元素)方面有氟(F-)、碘(I-)、溴(Br-)、鐵(Fe2+)、鋰(Li)、鍶(Sr)、錳(Mn)、硅(Si)、鋇(Ba)、鋅(Zn)、銅等,其中氟(F-)含量最高。在氣體方面有游離碳酸(CO2)、硫化氫(H2S)、氨(NH3+)等。其他物質還有二氧化硅(SiO2)、硅酸(H2SiO4)、硼酸(HBO2)、亞硝酸(NHO2)、磷酸(H3PO4)及胺根(NH4+)等。泉水中還有放射性氣體氡(Rn)及少量的鐳(Ra)等。臨潼礦泉水溫較高,利用它的化學、溫度及機械的刺激作用,對血液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有良好的作用[8]。能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脈流量,可雙向調節(jié)心率,降低心室高電壓,使ST-T恢復正常。
因此臨潼礦泉浴對療養(yǎng)期間的高原官兵有提高生理機能的作用,對異常ECG有部分調節(jié)作用。高原官兵應定期到該地利用礦泉浴療養(yǎng)以便很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縮短脫適應時間,促進身體更快康復。
[1]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高原病學[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70-349.
[2]張建祥,王陽,任國哲.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qū)臨潼療養(yǎng)院原陸療老溫泉水質分析及歷年水質主要理化性質演變情況[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6,15(2):94-97.
[3]陳新.黃宛臨床心電圖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20.
[4]吳天一.我國高原醫(yī)學研究進展[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5,15(1):1-8.
[5]李萬壽,吳天一,陳秋紅,等.高原紅細胞增多癥流行病學的研究[J].高原醫(yī)學雜志,1998,8(2):10.
[6]左強,李嶠珂,江國強,等.105例高原官兵心電圖ST-T改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1(4):534-536.
[7]趙雙寶,張建祥,趙瑜合,等.中國人民解放軍臨潼療養(yǎng)院溫泉出水口與浸浴端水質主要理化性質對比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6,15(6):408-410.
[8]王雪梅,任叢棉,宋清玲,等.亞健康軍人臨潼礦泉浸浴后部分生化指標的變化[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8,17(1):2-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of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long plateau-stationed at Ali sky area before and after mineral spring bath at Lintong Sanatorium.Methods 180 officers and soldiers who arrived at Lintong from the plateau within 4 day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All were given full bath therapy for half a month,then ECG changes were observed.Results Before the mineral spring bath treatment,there were 7 cases of bradycardia(7.78%),10 cases of arrhythmia(11.11%),and 6 cases of ST-T change(6.67%).After the mineral spring bath treatment,all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Conclusion Lintong mineral spring bath has certain regulation function on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of plateau-stationed officers and soldiers during rehabilitation.They should regularly come here for mineral spring bath rehabilitation so as to quickly adjust to a new environment,shorten deacclimatization time,and promote fast health recovery.
Plateau;Deacclimatization;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2014-12-25)
1005-619X(2015)09-0915-03
10.13517/j.cnki.ccm.2015.09.005
710600 蘭州軍區(qū)臨潼療養(yǎng)院第二療養(yǎng)區(qū)(李開勤,龔恒麗,夏豫);710600 西安市臨潼區(qū)人民醫(yī)院(郝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