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杰
【摘要】小學語文課本里面富含豐富情感因子。因此加強小學語文情感教育這對老師們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就需要老師與同學們之間深厚的情感,需要老師們加強自己素養(yǎng)。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根據小學語文情感的特點來理解語文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思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內涵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從根本上的含義在老師教學過程中,考慮同學們認知的因素,運用感情因素中好的一面,用來完成上課的目的,加強教學過程效果。情感教育以對人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情商和智商都高的人。要培養(yǎng)這種人才必須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上要用情感教育才能使課堂更有人文意義。
(二)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內涵。老師在教授語文課本時要用人的觀點去教授,把學生看成一個社會人,教學活動中充滿感情色彩,是語文教學課程目標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在現在老師教學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文學作品都是包含感情的,散文中流暢的感情,小說里表現人物的充沛的感情對話語言,詩歌里面如激流的語言。這些作品都是作家充沛感情的提煉。這里有表現無私的親情、至純的友情、高尚的愛國之情,表現執(zhí)著的中正之情。這些情感里面包含了對愛美善的追逐,為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
二、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一)豐富的感情性
語文課程是由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構成。與數理化生等比起來,枯燥的結構,難算的方程式比起來,它是具有感情性的。感情性是由無數的情感組成,老師在教授語文課程中,以真實的感情打動人。通過探索課文里面美好的一面,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在一定的條件里開發(fā)誘導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在與學生交流過程里寓教于樂,凈化學生精神世界,從而達到完美的教學結果。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對親情歌頌的文章,例如《可貴的沉默》緊緊圍繞生日這一主題,父母與孩子在面對生日時,二者產生不同反應。在父母給孩子過生日的時候,孩子能夠體會到爸爸媽媽對其深切的感情。這樣的文本,情感表現真切,老師在教授過程中要將誠摯的感情的中心逐漸加入教學設計之中,讓同學們懂得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沒有任何私心,沖擊他們的心理,從而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老師在結構課本之上,老師要呼喚同學們對至親之情的體驗。例如:你學完此篇課文,同學們在課文里體會到父母對自己如何,父母是如何給予自己最多的疼愛。你們關心過父母沒有了,你們知道父母的生日嘛!這些問題給予學生以警醒。大多數學生在生活里都不會注意父母愛好,父母性格。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會給同學們理解上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老師們布置一些讓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活動。父母告訴孩子小時候的趣事,告訴孩子名字來源,知道名字的原因,讓孩子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2]
(二)生動的形象性
學習語言是一個綜合性學習,它需要大腦的充分思維,從而讓語文情感教授能夠刺激和引導同學們主動參加學習、主動解決問題。小學語文情感性教育的形象性主要體現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有生動的形象,其次是老師通過教學方法和具有形象性語言,喚醒同學大腦中具體的映像的,讓這些映像不斷的變化、轉換。老師用形象教育方法例如使用幻燈片、戲劇表演法等,尤其是老師們用簡單直接語言能呼喚同學們大腦里的形象。通過把語文課本里面語言形象化、符號化,從而刺激學生頭腦快速轉動,轉換成自己頭腦形象。這些形象比教材的描繪更加形象、更真實,能讓同學們逐漸體會課本所展現的情景,體味課文里面的語言美,體味課文里面生動形象。小學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說書藝人那樣口才,這樣才能讓同學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三)文章審美性
小學語文審美性是指語文情感教育里富含審美情趣,比其他科目相比她所具有審美與教育功能的特點。語文教材審美與教育功能主要給語文情感教育添加了一種奇妙的韻味。小學語文如果沒有人情味就會變得死板、僵硬而失去韻味。離開了美的方向,就只剩下僵化的思想說教和虛高的道德意味。對美體會、理解和追求是人類追求綜合發(fā)展。審美教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對美的感受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時時刻刻感受美的存在。特別在教授的過程中,老師要讓同學們感受到語文課文中的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有語言規(guī)律的古代詩詞和當代詩詞。第二,提升對美的理解能力。在語文課中,老師應該選取具有審美素材,教授必需的知識。誘發(fā)同學們去深入理解各種的美,自然美、人文美、社會美。要讓同學們明白美是有規(guī)范的,美是有目標的,讓同學們理解美的各種形態(tài),美的多種風格,懂得美是客觀與辯證的統(tǒng)一。第三,美是有制造性,培養(yǎng)同學們對美制造力,是審美教育的最高的階段。鼓勵同學們對美好的事物追求與制造。小學語文課程中特別針對兩個方面,一個是字體的形體美,是書法寫作。一個是漢語表達字義美。前者體現在讓學生多去看歷代名家的書法碑體,例如王羲之《蘭亭序記》,展現了王羲之書法的最高的境界。作者將他的氣度、胸懷、風神、情懷融于作品之中。古代人稱王羲之的行書如“清風明月入袖”。結構平整而富于變化,具有行書的生動而多姿。其中每一個字,都寫的不同,寫作方法絕對不雷同,堪稱絕妙。后者體現在漢語的文意美,例如在南北朝樂府詩《敕勒川》寫出了北方邊地綺麗風景,風格是雄渾壯麗的。這首樂府詩歌要從詩歌的音美,在古代樂府詩是拿來唱的,需要配上一定的曲譜。這首詩一定是蒼勁有力,充滿雄壯之感。就如蒙古長調一樣悠揚有力。再說這首詩歌的形象美,敕勒川,陰山下,展現出詩歌寫作地點。是以草原為背景,塞外大山綿延起伏,給人感覺雄偉壯麗,氣拔山河。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寫出了天空就像無限大的氈帳把整個大草原給包起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出了蔚藍的天空下,草原無邊的景色,一望無際的美。整首詩通過寫出簡單景物,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之中,使用一些多媒體方法。放一些大草原的圖片,草原民歌,這樣講授更加立體。通過講授這首詩,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審美品位,感受大自然之美。
參考文獻
[1]呂月青.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4).
[2]茍凝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革新,2010(6).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