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振貴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強化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旨歸在于提高學生素質、教學有效性。文章立足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與現實,積極探索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教師 探究性學習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1-0100-01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
對于教師而言,其自身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是基于社會規(guī)范的。教師往往從自身素質與教學觀念出發(fā),形成符合教學實踐的目標與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道完成教學任務。語文教師因其學科屬性而對其教學行為有更為具體和系統(tǒng)的要求,具體表現為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前、課后對于學生個人行為的情境化疏導與建構。研究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行為的理論依據,我們應該了解兩種教育學理論。
(一)巴班斯基教學最優(yōu)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過程優(yōu)化是教學效果實現的核心內容。巴班斯基的理論基于系統(tǒng)論和結構主義的基本理論,使得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理論體現出發(fā)展教學的效果。
(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教師要不斷地利用自身的知識和教學手段的完善來實現對于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學習知識的建構。
(三)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基本理念層面應該體現在幾個領域
在我們看來,從上述理論出發(fā),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基本理念層面應該體現在幾個領域。
1.教師課堂行為應該重視對于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盡管當下的多媒體教學等新方式、新手段層出不窮,對于教學“雙基”的把握要始終不渝的堅持。
2.教師課堂行為應該助于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學習。
3.教師的課堂行為要強化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
農村小學語文要幫助學生學會應用語文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通過感知、想象等思維過程,讓學生對于客觀世界中的語文模型進行判斷與思考。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
教師教學行為從過去單純的控制主義變?yōu)樽鹬睾托蕾p并存,從過去的單純注重結果轉變?yōu)樽⒅亟虒W過程的引導等。也正是在這樣的一些前提和要求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有效行為模式應該是涵蓋發(fā)現式、探究式、啟發(fā)式、問題導向等幾種路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有效性的應該注重把握如下幾個層面。
(一)內容有趣
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領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游戲來創(chuàng)設學生的興趣,便于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和能力。
(二)形式新穎
單一的教育教學方法往往會造成學生學習熱情的淡化,而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則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課程巧妙
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習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身既有的知識,讓學生在巧妙的體驗中實現知識的習得。例如,跳越實心球。也就是在起跳線前方放置三個實心球,讓學生每一跳都要跳過一個實心球。前面教師已經對于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對于教師改變后的聯想,學生自然會及時跟進,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在這一點,要體現出教師與學生同步的思考過程,教師應該掌握信息的“火候”,讓知識習得自然到位。
(四)貼近現實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能力的培養(yǎng)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問題設置相對而言就很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也較為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和目標,真正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基本策略
(一)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既要在課前充分熟悉教材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把握提問問題難度和邏輯性;又要采取多樣而靈活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避免停留在淺層次的表面認識,而是能夠較為自覺地自主探究和學習。同時,要根據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轉變,及時轉換提問的立場和角度,在提高提問的效率的同時引導學生興趣,讓學生對于基本的課堂內容又更多的興趣。尤其是,在提問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提問,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益。
(二)轉化課堂教法,師生交流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教師要制定清晰而完整的教學流程,讓學生能夠把握教師的基本思路,從潛意識中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做到跟教師教學思路的對話與交流。
2.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教學語言,把難于理解的長句改成短句、積極選用精練的語言進行小結,以免造成學生理解障礙。
3.精選課堂教學問題。自覺把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創(chuàng)造情境,發(fā)展學生思維,讓學生了解到語文應用價值。
(三)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質疑解疑
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質疑解疑,先民主后集中,拓展學生的探究思路,把知識伸延到課堂外,引向更廣闊的空間。教師要正確地完成自我定位,真誠地展示自身情感,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進而調整教學思路。教師應該采用言語、動作、標志多種強化手段,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肯定或者批評,實現高效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葉宏如.體驗式語文教學的模式之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8期.
[2]曹俊軍.反思與構想: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王劍鋒.新課改理念下農村小學語文應用題教學研究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4]王艷玲.賞識教育——新課改下愛的甘露[A].中國教育學會論文集[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