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薛可心
近年來,針灸、拔罐、刮痧、艾灸非?;穑贿^,這些中醫(yī)治療方法,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針灸當心暈針
針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在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灸;孕婦慎用針灸(一般妊娠前3個月忌針灸,以免引起流產);女性月經期間,不宜針灸;如果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等,不宜針灸。
有些人在針灸時會出現頭暈、多汗等癥狀,其實這就是醫(yī)學上所說的暈針。此外,暈針的癥狀還包括在針灸過程中突然出現心慌、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fā)冷甚至暈厥等。如果出現暈針現象,要及時通知醫(yī)生,一般在立即起針并平臥休息后可恢復正常。專家提醒,應避免在緊張、體質虛弱等情況下做針灸治療。如果暈針是因為饑餓、疲勞等引起,建議先休息,適當進食后再進行。
拔罐也會暈罐
拔罐能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等。很多人習慣在腰酸背痛時去拔罐,還有些人在家自行拔罐。
專家提醒,拔罐并非人人適宜。拔罐的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和活血化淤,對于以疼痛為主的頸椎病患者、腰椎病患者來說,通過拔罐來疏通經絡,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對于心臟病患者、皮膚損傷者、孕婦、經期女性、醉酒者以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則不適宜拔罐。
另外,和針灸時會出現暈針現象一樣,拔罐時也可能會出現暈罐的情況。其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fā)軟、冷汗淋漓等。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刮痧注意保暖
刮痧的治療范圍比較廣,如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腹瀉、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經、頭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竇炎等,都可以采用刮痧療法。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建議采用綜合療法進行治療,而不能單純依靠刮痧。
專家提醒,不建議在骨頭部位進行刮痧,如脊椎,如果力度掌握不好的話很容易受傷。太陽穴周圍血管分布密集,不建議自行刮痧。小孩子皮膚比較嫩,不建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刮痧。另外,過饑、過飽、過渴、過分疲勞、醉酒等情況下也不要刮痧,可在飯后1小時刮痧。
進行刮痧治療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風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否則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fā)新的疾病。
刮痧治療會消耗體內的部分津液,所以刮痧后最好喝杯熱水。
刮痧后不宜立即洗澡,一般建議刮痧后3小時再洗澡。
艾灸要掌握好度
艾灸具有疏通經絡、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四季皆可進行。不過,在進行艾灸前,要先到正規(guī)醫(yī)院辨識體質,聽取醫(y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艾灸部位和適宜的灸治時間,而不要在家盲目艾灸。
艾灸時要掌握好度,以感覺舒服為宜。如果艾灸后感覺不舒服或是心情煩躁,則需要停一段時間。艾灸時不要受涼,也不要在密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艾灸,盡管艾葉本身無毒,但是艾煙的濃度過高,會對呼吸道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對眼、鼻也有刺激。
極度疲勞者、過饑過飽者、醉酒者、大汗淋漓者、情緒不穩(wěn)者或孕婦、傳染病患者、高熱昏迷者均不宜艾灸。施灸時要思想集中,以皮膚紅暈灼熱為佳,一般最多不超過1小時,同時要注意避免灼傷、燙傷。艾灸后不要馬上接觸涼水,要多喝些溫開水。此外,還要注意施灸的時間,一般不要在空腹時和飯后立即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