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糖尿病足與周圍神經(jīng)病變

      2015-08-19 02:29:45劉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
      糖尿病天地(臨床) 2015年5期
      關鍵詞:音叉神經(jīng)病篩查

      劉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

      糖尿病足與周圍神經(jīng)病變

      劉芳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

      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5.05.009

      劉 芳 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副主任;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足與周圍血管病學組副組長、糖尿病神經(jīng)并發(fā)癥學組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科學分會青年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nèi)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分會委員、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學組副組長,上海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內(nèi)分泌代謝專業(yè)常務委員;主持國家衛(wèi)計委行業(yè)專項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上海市科委和衛(wèi)生局項目多項;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90余篇,其中Diabetes等雜志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21篇。

      什么是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周圍神經(jīng)功能異常的癥狀或體征,或檢查發(fā)現(xiàn)周圍神經(jīng)傳導功能異常,除外其它引起周圍神經(jīng)損傷的疾病。DPN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和檢測方法,其患病率在10%~96%不等。隨著糖尿病病程進展,30%~50%的患者會發(fā)生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DPN的致殘率高達46.6%。

      DPN有什么臨床表現(xiàn)?

      DPN是臨床表現(xiàn)最復雜的一種慢性并發(fā)癥,從各種感覺異常的嚴重癥狀到感覺喪失而無癥狀不一而足。主要表現(xiàn)為:

      1.感覺異常

      肢體麻木、疼痛等感覺異常為DPN的常見主訴,最典型的是痛性神經(jīng)病變(PDPN),表現(xiàn)為針刺、燒灼、刀割、蟲咬或蟻行、鈍痛等各種痛覺和痛覺過敏,對患者生活影響很大,常常不能忍受一條被單,夜不能寐,久之引起情緒異常(抑郁、焦慮等)甚至自殺傾向。更多的病人以感覺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初時肢端麻木、如穿了一層手套、襪子樣,以后逐漸感覺減退乃至消失,尤其是保護性痛覺喪失,即為“無痛性神經(jīng)病變”。

      2.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

      薄髓的自主神經(jīng)纖維受累時表現(xiàn)累及面最廣,在手足表現(xiàn)為排汗異常、皮膚干燥,在軀干可出現(xiàn)局部出汗過多或無汗;在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腹瀉、便秘、甚至惡心、嘔吐等胃輕癱癥狀;在生殖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女性性欲減退、陰道干澀,男性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礙,不孕不育等;在泌尿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排尿淋漓不盡、排尿困難、尿潴留、尿失禁等。

      3.運動異常

      肢體肌肉無力和萎縮,足下垂,蹲下不能站起等,通常出現(xiàn)相對較晚。

      DPN與糖尿病足病有什么關系?

      DPN是糖尿病足發(fā)病的原因之一,也是誘發(fā)足皮膚損傷最常見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周圍神經(jīng)病變,尤其是無痛性神經(jīng)病變(painless neuropathy),因保護性感覺(痛覺、觸覺、位置覺等)喪失(Loss of protective sensation,LOPS),往往因不易察覺的小的足部皮膚損傷,而致足潰瘍的出現(xiàn),加重而致截肢致殘。因此,早期篩查和診治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對預防足病發(fā)生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至關重要。

      表1 下肢感覺篩查工具的對應神經(jīng)功能

      DPN多久篩查一次最好?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糖尿病指南指出,對于DPN,篩查頻率是:

      1.2型糖尿病患者自疾病獲得診斷之時進行第一次篩查,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都應每年篩查一次;對于糖尿病病程較長,或合并有眼底病變、腎病等微血管并發(fā)癥、或篩查有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應該每隔3~6個月進行復查。

      2.篩查前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和足病相關病史,如下肢潰瘍、疼痛和藥物治療史等。

      如何篩查DPN?

      DPN由于累及的神經(jīng)眾多,從有髓的Aα、β神經(jīng)纖維,到薄髓的Aδ纖維,到無髓鞘的C纖維,單獨靠一種工具是無法完整評價的,加之近2/3的患者并無明顯神經(jīng)病變癥狀,因此不能根據(jù)癥狀做出診斷,需要多種臨床小工具聯(lián)合進行篩查。各項神經(jīng)感覺功能的篩查和評價方法如下:

      1.足外觀

      下列體征提示下肢神經(jīng)病變:(1)足底胼胝或足趾雞眼;(2)足部皮溫正?;蛘咂撸唬?)足部皮膚干燥、汗液減少;(4)足畸形,如錘狀趾、爪形趾、夏科氏關節(jié)等。

      2.利用臨床小工具,進行神經(jīng)病變綜合篩查和評價

      (1)篩查工具

      ①大頭針、10g尼龍絲、128Hz音叉、皮溫計、叩診錘等簡單工具。②震動感覺閾值(VPT)測定:需要專用的測定儀器,有條件的開展。③肌電圖:可進行四肢神經(jīng)感覺性(SNCV)和運動性神經(jīng)傳導速度(MNCV)測定:并非篩查必須。需要專科醫(yī)師做,有條件者做。

      (2)每種篩查工具反映的神經(jīng)功能

      見表1。

      (3)下肢神經(jīng)病變篩查流程

      見圖1,摘自《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圖1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篩查流程

      (4)下肢感覺的篩查方法及判斷標準

      【觸覺】

      ① 檢查時10g尼龍絲須和皮膚表面垂直放置。

      ② 常用位點,如圖2A

      圖2 尼龍絲感覺檢查部位及方法示意

      ③均勻用力使纖維變彎曲即可,如圖2B。(此時單絲剛好對受檢部位產(chǎn)生10g的壓力)

      ④ 同一部位只重復2次,但是其中一次單絲勿接觸皮膚,

      ⑤ 每個部位提問3次;檢查的同時需要提問被檢者,是否感覺到壓力以及壓力出現(xiàn)在左腳還是右腳。

      ⑥結(jié)果判斷:

      · 保護性感覺正常:每個部位能正確感知3次中的2次以上者。

      · 保護性感覺缺失:每個部位錯誤感知3次中的2次以上。

      【痛覺】

      ①方法:用大頭針輕刺足底1、3、5足趾腹部及跖底皮膚(見圖3),詢問有無疼痛及疼痛程度。若無痛覺,再刺足外側(cè)及足背皮膚。

      ②結(jié)果判斷:

      · 正常:各部位感覺到輕度疼痛,能忍受;

      · 減退或消失:有感覺但感覺不到疼痛,完全無感覺;

      · 過敏:輕觸即感覺疼痛,難以忍受。

      如果發(fā)現(xiàn)局部痛覺減退或過敏,囑患者比較與正常區(qū)域差異的程度。

      【溫度覺】

      ①分別用盛冷水(5~10℃)和熱水(40~45℃)的玻璃試管接觸皮膚,囑患者報告“冷”或“熱”。無明顯感覺及差異,為溫度覺消失。

      ②用Tip-therm涼溫覺檢查儀(金屬一頭為涼覺,聚酯一頭為溫覺,左下圖)置于足背皮膚(圖4),詢問其有無涼、溫感覺。無感覺或比較不出差異,為消失。

      圖3 針刺痛覺檢查示意

      圖4 溫度覺檢查示意

      【震動覺】

      ①首先將128Hz音叉放在被檢者手部(或肘部、或前額),讓患者體會正常振動的感覺。

      ②敲擊音叉使其振動,將音叉柄部放在大拇趾遠端第一關節(jié)突起的上方進行雙側(cè)檢查,同時病人閉起眼睛,詢問患者有無震動感覺,并說出震動覺消失的時間,以判斷震動感覺持續(xù)多長時間。

      ③同一部位重復檢查二次,并增加一次靜止音叉的檢查(不振動)。

      ④如果被檢者在大拇趾上感覺不到振動,就在其他就近部位重復檢查(如:踝關節(jié)、脛骨粗?。?。

      ⑤結(jié)果判斷:

      · 震動覺正常:當患者不能感受到震動,而檢查者把音叉放在自己示指上仍能感受到音叉振動小于10秒鐘。

      · 震動覺減退:當患者不能感受到震動,而檢查者把音叉放在自己示指上仍能感受到音叉振動超過10秒鐘。

      · 震動覺缺失:患者未察覺到震動的存在。

      【踝反射】

      ①病人腳放置平面上,足背屈30~45度。

      ②輕敲病人跟腱以造成踝反射。

      ③判斷標準:一般輕叩即出現(xiàn)反射。若重扣出現(xiàn),為減弱;重扣仍無反射出現(xiàn),為消失。

      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1.糖尿病遠端對稱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病變(DSPN)診斷標準

      (1)明確的糖尿病病史;

      (2)診斷糖尿病時或之后出現(xiàn)的神經(jīng)病變;

      (3)臨床癥狀和體征與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表現(xiàn)相符;

      (4)有臨床癥狀(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者,5項檢查(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踝反射)中任1項異常;無臨床癥狀者,5項檢查中任2項異常,臨床診斷為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

      2.DPN確診標準

      肌電圖檢查顯示神經(jīng)傳導異常:上肢感覺性或運動性神經(jīng)的傳導速度(NCV)<50m/s,下肢感覺性或運動性神經(jīng)傳導速度<40m/s,且同時存在2支及以上的神經(jīng)傳導異常。

      3.DSPN的分層診斷

      (1)確診:有DSPN的癥狀或體征,同時存在神經(jīng)傳導功能異常。

      (2)臨床診斷:有DSPN的癥狀及1項體征為陽性,或無癥狀但有2項以上(含2項)體征為陽性。

      (3)疑似診斷:有DSPN的癥狀但無體征或無癥狀但有1項體征陽性。

      (4)亞臨床DPN:無癥狀和體征,僅存在神經(jīng)傳導功能異常。

      怎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以預防足?。?/h2>

      1.治療DPN的基礎——代謝控制

      (1)血糖控制

      DCCT研究證實,強化血糖控制可減少1型糖尿病患者神經(jīng)病變的發(fā)生;但VADT、ACCORD、ADVANCE、Steno-2、VA-CSDM等2型糖尿病患者大型臨床研究表明,強化血糖控制對DPN進展無效,并不能減少新發(fā)DPN的出現(xiàn)。但一般情況下,血糖應該控制在理想范圍,在合并感染的足病住院患者中,一般建議先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即三餐前短效胰島素睡前中效或長效胰島素皮下注射)或胰島素靜滴,將空腹和餐前血糖控制在4.4~8.0mmol/ 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但對有多種臟器功能問題和病重的患者,餐后血糖可以放寬在7.8~11.1mmol/L。血糖穩(wěn)定后可以改用每日兩次預混胰島素的降糖方案。

      (2)控制血壓

      應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或鈣離子拮抗劑(CCB)類,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嚴重腎病血肌酐水平升高或腎小球濾過率低于60ml/ min/1.73m2者,則慎用ACEI和ARB類,且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調(diào)節(jié)血脂

      有報道,LDL-C升高,尤其是氧化的LDL-C參與了DPN發(fā)病。不同ApoE基因型的糖尿病患者患DPN的風險也不同。因此,應用他汀類等控制LDL-C水平可能對DPN有一定幫助,一般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有心血管危險因素者,LDL-C控制在1.9mmol/L以下。

      (4)戒煙

      2.DPN的對因治療

      DPN的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代謝紊亂(山梨醇途徑、己糖胺途徑、非酶糖基化及糖化終末產(chǎn)物形成)、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缺血缺氧及氧化應激損傷、同時伴有炎癥和自身免疫因素、神經(jīng)生長修復障礙和維生素營養(yǎng)障礙等的參與。

      因此,治療應針對發(fā)病機制的不同方面,目前的對因療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抗氧化應激

      此類藥物通過阻抑神經(jīng)內(nèi)氧化應激狀態(tài)、增加營養(yǎng)神經(jīng)血管的血流量、加快神經(jīng)傳導速度、增加神經(jīng)Na+-K+-ATP酶活性等機制,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癥狀。α-硫辛酸是丙酮酸脫氫酶系的輔助因子,也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的強抗氧化劑。

      德國Ziegler D領銜的ALANDINⅠ、Ⅱ、Ⅲ研究以及Sydney等臨床研究,證實以抗氧化應激為目的的抗氧化劑如α-硫辛酸可對DPN起到明確的改善神經(jīng)感覺癥狀和神經(jīng)傳導速度等治療作用。在亞洲糖尿病研究協(xié)會(AASD)的指南中,也推薦抗氧化劑α-硫辛酸治療,其應用方法有α-硫辛酸針劑600mg/d,靜滴*4周,和600mg一日三次,口服的方法。短期靜滴和口服3個月以上的方法皆療效確切。但其停藥后仍會出現(xiàn),故需要定期應用以鞏固長期療效。

      (2)營養(yǎng)神經(jīng)及神經(jīng)修復

      以前認為維生素B尤其是B12缺乏是DPN發(fā)病的原因之一,甲鈷胺為蛋氨酸合成酶輔酶,該酶促進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與髓鞘、核糖核體膜、線粒體膜、突觸及受體等的功能有關,可促進核酸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改善神經(jīng)元和施旺氏細胞的代謝,促進軸索內(nèi)輸送和軸索的再生。在臨床上應用活性B12制劑如甲基鈷胺素,獲得了一定效果。常用藥物劑量是500ug每日三次口服,也可以500~1000ug/d靜滴或肌注,連續(xù)使用1~2周,以獲得更好療效。薈萃分析顯示,甲鈷胺與改善循環(huán)藥物前列腺素合用的療效優(yōu)于單用甲鈷胺。

      (3)改善神經(jīng)微循環(huán)

      基于DPN是一種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受損神經(jīng)組織和神經(jīng)元存在微循環(huán)障礙和缺血缺氧。血管擴張劑,如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己酮可可堿;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以及前列腺素E1、前列地爾、貝前列腺素鈉等前列腺素制劑可擴血管,減輕血液粘稠度。尤其前列腺素E1針劑10~20μg/d靜滴,2周為一療程,對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的麻木、疼痛有緩解作用。

      (4)改善糖代謝紊亂

      醛糖還原酶抑制劑(ARIs)類藥物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恢復Na+-K+-ATP酶活性、減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圍神經(jīng)組織的沉積,改善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目前在日本、中國已上市的有依帕司他片,通常50mg每日三次,口服。長期應用可改善神經(jīng)感覺癥狀,提高神經(jīng)傳導速度。

      (5)其他

      如,①神經(jīng)營養(yǎng),包括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如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肝細胞生長因子(HGF)、肌醇、神經(jīng)節(jié)苷酯等;②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形成抑制藥如氨基胍等;③C肽;④蛋白激酶C抑制劑等,目前療效有限或不確切而未在臨床推廣應用。

      3.DPN的對癥治療

      主要是改善疼痛癥狀。目前藥物眾多,但療效因人而異。包括如下幾種:

      (1)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阿米替林(Amitrip tyline)和丙米嗪(Berkomine)應用最為廣泛。杜洛西汀是新一代藥物,但療效并不優(yōu)于阿米替林。

      (2)抗驚厥藥物:老的有卡馬西平,新一代的有普瑞巴林,目前RCT研究證實了其對DPN的有效性。

      (3)抗癲癇藥物:如老藥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研究證實可有效緩解痛性神經(jīng)病變的疼痛癥狀,但副作用大,目前少用于臨床。新一代的加巴噴?。℅abapentin)是目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引起的疼痛的一線藥物。

      (4)阿片類鎮(zhèn)痛藥:阿片類麻醉鎮(zhèn)痛藥止痛的原理主要是作用于中樞痛覺傳導通路阿片受體,提高痛覺閾值,使疼痛緩解。如硫酸嗎啡、曲馬多等。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鎮(zhèn)靜、便秘、惡心和嘔吐及成癮。

      (5)局部治療藥物:有的患者疼痛部位相對比較局限,可以采取局部用藥。局部用藥有全身副作用小、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少等優(yōu)點。如已被FDA批準上市的利多卡因貼皮劑、辣椒素軟膏、消心痛噴劑、硝酸甘油貼膜劑等,尚有人嘗試過經(jīng)皮神經(jīng)電刺激方法,均有一定的緩解疼痛療效。

      1 Bril V. J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2012,17(suppl 2):22-27.

      2 Callaghan, et al. Cochrane Review,6,2012.

      3 許樟榮,王玉珍. 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5):346-349.

      4 Singh R, et al.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14,80:21-35..

      5 Tesfaye S, et al. Diabetes Care,2010,33(10):2285-2293.

      6 As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AASD). J Diabetes Invest,2011,2(1):33-42.

      7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診斷和治療共識.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3,46(11):787-789.

      8 Deng H, et al. Endocrine,2014,F(xiàn)eb.

      9 Ziegler D, et al. Diabetes Care,2008,31(suppl 2):S255-261.

      10 Hotta, et al. Diabetes Care,2006,29(7):1538-1544.

      11 Han T, et al. Eur J Endocrinol,2012,167(4):465-471.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ritical Triggering Factor and Aggravating Cause of Diabetic Foot Disorders

      猜你喜歡
      音叉神經(jīng)病篩查
      點贊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
      公民與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7:48
      音叉共鳴現(xiàn)象的教學探析
      預防宮頸癌,篩查怎么做
      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營養(yǎng)不良篩查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智力篩查,靠不靠譜?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0
      糖尿病人應重視神經(jīng)病變
      越測越開心
      慎玩,當心成神經(jīng)??!
      汽車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自制音叉的對稱性與非對稱性破壞性實驗研究

      舟曲县| 长汀县| 邻水| 广汉市| 漾濞| 七台河市| 南康市| 沙坪坝区| 湟源县| 兴和县| 和田市| 米泉市| 英山县| 霍州市| 锡林郭勒盟| 屏南县| 安庆市| 霍山县| 临安市| 辽宁省| 克什克腾旗| 滦平县| 石泉县| 兴安县| 封丘县| 阿拉善左旗| 房山区| 察雅县| 上饶市| 农安县| 横山县| 钟祥市| 海淀区| 蓬莱市| 门源| 湛江市| 临夏县| 金门县| 日喀则市| 莱州市|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