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燕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2;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65)
近來,一段來源于天津衛(wèi)視職場節(jié)目《非你莫屬》的視頻“海歸女對掐主持人”在網(wǎng)絡瘋傳引網(wǎng)友圍觀。在這段長達十幾分鐘的視頻中,80后海歸女劉俐俐跟主持人張紹剛以及現(xiàn)場BOSS團針鋒相對,場面幾度失控。這段視頻不僅引發(fā)網(wǎng)友們的爭論,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超過200萬微博熱議此事,包括姚晨等名人都站出來為劉俐俐聲援,眾多網(wǎng)友紛紛對求職者表示同情,對主持人大加抨擊。奇怪的是全部言論幾乎是一邊倒,倒向看上去無辜的求職者劉俐俐,但透過話語表象看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
由于此事關注度很高,學界從不同角度對此職場節(jié)目面試案例做過分析解讀,有從人力資源HR(Human Resource)負責招聘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如王虹(2012)的“人力資源專家解析‘張紹剛劉俐俐招聘沖突’事件”[1],有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的,如黃磊(2012)的“心理學角度看劉俐俐張紹剛場上互掐”[2],有從傳播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如王創(chuàng)業(yè)(2012)的“耍手段、要面子:主持人與嘉賓間的游戲?——以張紹剛與劉俐俐事件為例”[3],還有從跨文化角度以及女性視角分析此事的,這些分析評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如果從語用學的角度來分析“《非你莫屬》海歸女對掐主持人”這段視頻對話,不難解讀個案中雙方?jīng)_突的原因以及是非曲直。下文擬將運用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H.P.Grice)提出的會話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來分析求職者劉俐俐與主持人及現(xiàn)場BOSS團雙方?jīng)_突的原因。
合作原則由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1975)在《邏輯與會話》(Logic and Conversation)[4]44一文中提出,指為了交談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都應遵循一個原則,即相互配合,使得彼此能夠正確理解對方的話語。這一原則包括四個范疇,每個范疇又包括一條準則和一些次準則:
(1)質(zhì)量準則(maxim of quality):即提供的信息要真實。
(2)數(shù)量準則(maxim of quantity):即提供的信息能夠滿足需要,但又不多于需要。
(3)相關準則(maxim of relation):即所說的話必須和話題有關。
(4)方式準則(maxim of manner):即要簡潔、有條理,避免模糊、歧義。
這四條準則,第一條規(guī)定了我們說話要真實,要言之有理、言出有據(jù);第二條規(guī)定了我們說話時所應提供的信息量,不應少說也不應多說;第三條強調(diào)了說話的關聯(lián)性,不能答非所問,避重就輕或故意繞彎子;第四條指出說話要直白清楚,不要含糊其辭以導致歧義和誤解??偟膩碚f,前三點與“說什么”有關,最后一點則與“怎樣說”有關。作為社會的人,在交際過程中,對話雙方幾乎不約而同地遵循著這一原則,以求有效地配合從而順利完成交際任務。
格賴斯也進一步指出,當說話人違反了這些準則或次準則的時候,聽話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話語的表面意義去設法領悟說話人所說話語的隱含意義。這種話語的隱含含義,即“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例如:
(1)違反質(zhì)量準則
小王:這個周末好像是芊芊的生日,我們要不要表示表示,為她慶祝一下。
小王的女友:你記性真好。
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的情況。在上面的例子中,小王的女友覺得自己的男友記得其他女生的生日并且要為她慶生,這件事著實讓她氣惱,于是反話正說,進行挖苦嘲諷,提供的不是真實信息,違背了質(zhì)量準則。小王會覺得女友是在諷刺他,可能會反駁,交談有可能朝不利的方向發(fā)展,從而影響二者的正常關系。
(2)違反數(shù)量準則
A:你住哪兒?
B:地球上。
根據(jù)數(shù)量準則,交談雙方應自覺提供滿足需要的信息量,不應少說也不應多說,但是這兩句對話中,A想知道B的具體住址,可是B卻沒提供A所需要的信息量,B的回答“住在地球上”等于沒回答,信息量不足,是對數(shù)量準則的違背。假如不是為了講冷笑話,而是在一種嚴肅的場合,如求職面試、法庭審訊等場合,這種對數(shù)量準則的明顯違背是不恰當或失常的。
(3)違反相關準則
A:你覺得C怎樣?
B:噢,他的網(wǎng)球打得不錯。
此例對話中,B答非所問,“打網(wǎng)球”跟“人品”沒有關系,很明顯違反了會話相關原則,因為A是想知道B對C人品的看法,可是B卻顧左右而言他,對A的提問采取了有意回避。這樣談話可謂是話不投機,交談有可能因此終止或引起雙方隔閡。
(4)違反方式準則
A:你屬什么的?
B:十二生肖中倒數(shù)第七。
在上例中,說話者應該直接給出答案“屬蛇”,但是B卻故意繞圈子增加難度,違反簡潔的原則,給出的答案不僅需要A具有十二生肖的常識,而且需要根據(jù)該常識去推算倒數(shù)順序,但是如果A不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序,那么A就不可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從而影響到雙方交談的順暢。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交談不是一串不連貫、無條理的話語組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交談的參與者都在某種程度上意識到一個或一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一個彼此都明確的方向。這種目的或方向,可能是一開始就相當明確的,也可能是在交談過程中逐漸明確起來的。交談過程中,不適合談話目的或方向的話語被刪除,使交談得以順利進行。這樣,就提出一個要求交談參與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則:合作原則。如果說話者有意違反這些準則往往產(chǎn)生特殊的“會話含義”,尤其是在特殊的交際場合,如果不恰當?shù)剡`背或偏離這些準則有可能阻礙交際雙方順利完成交際任務,使交際朝不利的方向發(fā)展,嚴重時甚至于失控,求職類節(jié)目《非你莫屬》中“海歸女對掐主持人”事件就是典型一例。
Lyons(1977)認為語境是一種理論概念,構(gòu)成語境的各種因素(時間、地點和周圍環(huán)境以及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熟識程度、相互關系等)決定著話語的形式、意義及其合適性[5]。《非你莫屬》是一檔求職類節(jié)目,屬于面試情景語境。在面試情景語境中,交際雙方身份的特性決定了在該語境中交際雙方權(quán)勢懸殊,并由此形成了不平等交往的特征。因此,在面試過程中,面試雙方在談話過程中的地位、身份往往是不平等的。面試官處在主動地位,而應試者則處于被動地位。葉婷婷(2009)在探討合作原則在面試會話中的應用時曾提出,面試對話是高度遵循合作原則的,這是因為應試者的唯一目的是求職成功,且招聘企業(yè)的面試官們也想盡快找到理想的職員。[6]正如格賴斯(1975)所說“在成功的語言交際中,人們需要一個共同的交際目標或一個交際方向,談話雙方所說出的話都應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保?]45在職場面試情景語境中面試官和應試者為了共同的交際目標都應該高度遵循合作原則。
在《非你莫屬》節(jié)目中,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主持人與應試者談話的方式來考察應試者的溝通能力,方便現(xiàn)場BOSS團(也就是“面試方”)對應試者作出考核判斷。因此,對于主持人的提問,應試者應該遵循會話合作原則,如實、適量、清楚地做出相關的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應試者劉俐俐是如何違反合作原則,偏離面試情景語境,漸行漸遠,最終把一職場面試語境變成了一爭論語境,抑或說“爭吵”語境。如:
張紹剛(下文簡稱張):喜歡莎士比亞什么?
劉俐俐(下文簡稱劉):喜歡他的英雄雙行體。Heroic couplets。
張:莎士比亞?
劉:莎士比亞的英雄雙行體,是一種寫作形式。
莫華璋(《非你莫屬》職評專家):你是說十四行詩,sonnet嗎?
劉:No,it’s kind of…
劉回頭看張紹剛一眼,“哦,我不是故意的?!?/p>
張:不啊,你可以不在乎,我無所謂聽懂聽不懂。
上述談話中,主持人希望她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通俗地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英雄雙行體,是對應試者知識面的一個測驗。但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應試者劉俐俐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從她試圖對“英雄雙行體”進行解釋卻只能流于表面來看,她對“英雄雙行體”只是略知,如果說成是自己的愛好似乎不太真實,所以說,她提供了不真實的信息,違反了會話質(zhì)量準則。接下來,她又因為自己說了句非常簡單的英語“No,it’s kind of…”,而特意向張紹剛道歉“哦,我不是故意的?!狈治鲞@兩句,一方面,她知道英語是張紹剛的短板,但她還是講了兩次英語,這是對方式準則的違反,因為方式準則要求說話者不說含混晦澀讓對方聽不懂的話。這也許是她無心之過,還可原諒,但后來卻添一句“哦,我不是故意的。”就有點可惡了,她進一步違反數(shù)量準則,提供一句多余的信息,反倒把一句很自然的話變成很惡意的了,因為根據(jù)格賴斯會話含義理論,說話者如果違反這些準則往往會產(chǎn)生特殊的“會話含義”,也就是言外之意,當說話人違反了這些準則或次準則的時候,聽話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話語的表面意義去設法領悟說話人所說話語的言外之意。
如果說求職者劉俐俐剛開始違反會話合作原則只是無意的,不懂面試禮貌和會話溝通技巧,后來慢慢演變成很明顯的有意為之,講話越來越嗆人,用場外第二主持人的話來說就是“呈現(xiàn)出攻擊性”。且看下例:
張:那么自考,為什么又去考一個英語專業(yè)?因為你的英語已經(jīng)在那兒呆的很好了?
劉:那為什么我們要學語文呢?
按照會話合作原則,在回答“為什么”問題時,應試者應該提供足夠的所需要的信息以解釋原因,不過應試者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以提問對提問,完全是一種帶有抵觸情緒的反唇相譏。一方面,她沒有向面試方提供真實的信息,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另一方面,她也沒有提供足量的信息解釋原因,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再看下段談話:
劉:但是您還不了解我。我就是覺得我中文太差了,所以我才回國讀的大學。
張:所以你在讀大學時,學的是英語。
劉:那是因為為了混張文憑。
……
張:你的優(yōu)勢是什么?
劉:文筆還不錯,腦子轉(zhuǎn)得快。
張:怎么證明你文筆還不錯?
劉:你可以給我出題??!
張:怎么證明你的腦子快?
劉:剛才腦子就很快啊!
不用說,在這段對話中,劉俐俐延續(xù)了她對合作原則的違反:其一,先說自己中文差,后來又說自己文筆還不錯,前后矛盾,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講了不真實的話;其二,對兩個“怎么證明”的提問,應試者理應提供足夠的信息,譬如拿自己做過的項目等事實來證明,而劉繼續(xù)違反數(shù)量準則,每次都用一句話頂回去,沒有提供足量的所需要的信息讓面試方了解她,反而失常地選擇了挑釁和針鋒相對,整個一斗嘴的架勢。
前面分析過,在職場面試情景語境中面試官和應試者為了共同的交際目標都應該是高度遵循會話合作原則,一旦違反合作原則,偏離正常的軌道,將不利于雙方溝通,從而導致談話向不利方向發(fā)展。由于應試者自始至終沒有遵循會話合作原則,導致后來場面有點失控?,F(xiàn)場的BOSS團(面試官)都看出了“和眼前這個應試者談話溝通起來很困難”這一點,雖然感覺不對勁,但卻找不出到底哪兒不對勁,于是到了BOSS團(面試官)提問環(huán)節(jié),大家紛紛參與談話,試圖找到不能和應試者溝通的原因。且看下段對話:
陳歐(BOSS團成員之一):俐俐,其實這樣子,我覺得你有時候像只刺猬。別人碰的話,你馬上就武裝起來了。我想了解你的家庭。我能了解一下嗎?家庭情況?
劉:可以啊,父母健在啊。
依據(jù)相關準則,所說的話必須和話題有關,但應試者卻答非所問,并且反問主持人張紹剛“你不覺得很幽默嗎?”,可見是有意為之。在交談時,交談雙方如果有一方很抵觸,有意違反合作原則,談話就被迫中止,只會落得不歡而散。在面試語境中,遵循合作原則尤為重要,應試者如果不是行為失常,對面試官的提問都應如實回答、盡量回答、回答切題并且清楚回答,也就是說應試者都會自覺遵循質(zhì)量準則、數(shù)量準則、相關準則和方式準則,借用一句成語來說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通過對節(jié)目視頻中應試者和面試方談話話語的語用分析,可以看出應試者劉俐俐在理應如實回答面試官提問時,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在理應盡量回答面試官提問時,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在理應切題回答時,違反了相關準則;在理應清楚回答時,違反了方式準則。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求職者劉俐俐與主持人及現(xiàn)場BOSS團雙方?jīng)_突的原因是——應試者在求職面試談話中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可見,對電視媒體綜藝節(jié)目的語用分析,一方面可以客觀地解釋引起雙方話語沖突的原因,為綜藝節(jié)目參與者提供語言策略上的借鑒;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媒體觀眾更好地理解并且理性地對待一些綜藝節(jié)目偶發(fā)事件,避免非理性的批評。
[1]王虹.人力資源專家解析“張紹剛劉俐俐招聘沖突”事件[N].每日新報,2012-01-21(12).
[2]黃磊.心理學角度看劉俐俐張紹剛場上互掐社會心理評 論[EB/OL].(2012-01-14).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7805.
[3]王創(chuàng)業(yè).“耍手段、要面子:主持人與嘉賓間的游戲?——以張紹剛與劉俐俐事件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4):142-145.
[4]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C]//P.Cole&J.Morgan (eds).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NY:Academic Press,1975.
[5]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572.
[6]葉婷婷.合作原則:遵守?違反?——分析合作準則在面試會話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2009(3):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