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娜
聾生由于聽覺感官的損傷,造成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所以,聾校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根據(jù)聾生的這一認知特點,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lǐng)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使機械呆板的詞語教學“靈動”起來。
多媒體播放的視頻畫面生動形象,色彩鮮明,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給學生視覺沖擊,可以促進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好地解決了耳聾學生因為聽力缺陷而造成的理解詞語難的問題。在我們的詞語教學中,不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把抽象的詞語與直觀、形象的畫面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進行教學。
如“群芳吐艷”一詞描寫了花朵綻放的動態(tài)美,學生在生活中很難捕捉到這一情景,也就不容易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學時,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牡丹花綻放時生機盎然的場景,當視頻播放出鮮紅的牡丹花對著鏡頭綻放,一片片花瓣快速展開,露出嫩黃的花蕊時,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叫起來:“真美呀!”我趁機告訴他們這就是牡丹花吐艷,接著又提問:“知道牡丹吐艷的樣子,你能想象出梅花、迎春花、菊花吐艷的樣子嗎?”學生紛紛點頭?!澳前倩ㄍ缕G又是什么樣子呢?”我趁熱打鐵。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群芳吐艷就是各種鮮花競相開放的樣子,那景色一定美極了?!辈挥谜f,在畫面欣賞過程中,“群芳吐艷”這一抽象的詞語變成了鮮活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扎下了根。當看到美麗的鮮花綻放時,他們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群芳吐艷”。
“兒童是用色彩、聲音形象進行思維的。”學生在畫面的欣賞過程中,每一個優(yōu)美的詞語在學生的頭腦中不再是簡單枯燥的符號語言,而是變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便于理解。同時,詞語教學也變得鮮活、靈動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用詞混亂,是因為這些詞沒有跟他所做、所見、所觀察和所聯(lián)想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庇纱丝梢?,詞語的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接通,抓住詞語與生活實際的切合點,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讓學生把學到的詞語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面前,給詞語賦予生命的色彩。
如教學“飽經(jīng)風霜”一詞時,我發(fā)覺學生在依托文本理解詞語的意思后,無法觸及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我想到很多學生有攝影的愛好,就充分利用學生這一愛好,積極引導學生做一回“拍客”,感悟“飽經(jīng)風霜”的深刻含義: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飽經(jīng)風霜的人,請你們在課外用手機或相機把他們拍攝下來。一位學生抓拍了這樣一位拾荒老爺爺:“稀疏的頭發(fā)已經(jīng)發(fā)白,眼角爬滿了皺紋,眼睛里布滿了血絲,嘴唇上裂開幾道口子,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壓彎了。”還有一位學生拍到自己奶奶的手:“像老松樹皮一樣粗糙的手背上,爬滿了一道道蚯蚓似的青筋,手心上摸出了幾個厚厚的老繭?!币环鶆尤说漠嬅娼o“飽經(jīng)風霜”一詞作了最好的詮釋。
學生在拿起相機時,他們的眼睛比平實變得敏銳了,腦海中不時地浮現(xiàn)出從書本中獲得的詞語,平實所沒有注意到的意象在此時變得意義非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過的詞語嵌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變成了充滿豐富形象和情感的生命元素。
教學時,教師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言語實踐活動的空間,讓他們在說和寫的訓練中,用活詞語,讓詞語最大限度地增值。
在五彩斑斕的生活里,我們的小拍客們用手中的相機和手機拍攝了許多精彩、美麗的鏡頭,我把一張張照片展示在教室的墻上,看到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觀賞照片,我相機引導學生:“同學們可以運用學過的詞句給照片配一段解說詞,使這些照片圖文并茂?!币晃恍∨笥褳樽约号臄z的“菜園小記”的照片這樣描述的:“春天,我們的菜園一片生機勃勃??蓯鄣男∶鄯鋰瘘S色的油菜花飛來飛去;紫色的蠶豆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翠綠欲滴的青菜挨挨擠擠地排列著,濃綠的葉子襯著雪白的梗,顯得格外漂亮?!彼倪@篇解說詞,把課文中學過的詞語巧妙地運用起來,為照片賦予了詩的意境,畫的色彩。
在這樣的活動中,課堂上學過的詞語經(jīng)過學生大腦的重新組合,最后將詞語作為言語表現(xiàn)的鮮活元素,來表達自己新的思想感情,在表達中,消極詞語變?yōu)榉e極詞語,那些看起來呆板、蒼白的詞語,經(jīng)過學生的體悟、想象而變得生動活潑,光彩照人。
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詞語教學變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