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興
(周口師范學院 政法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擔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當深入分析和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剖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工作方法,積極探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是好的,他們積極向上,充滿了正能量。他們信任黨和政府,有很高的愛國熱情,對政治關注度高[1],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現(xiàn)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更是激勵著一代學子。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在努力學習,立志為祖國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然而,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一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薄的現(xiàn)象。當代大學生屬“90”后群體,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居多。不少家庭物質條件相對優(yōu)裕的大學生消費觀念超前,習慣于舒適安逸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勞和獻身精神。有些大學生對學習、工作和生活表現(xiàn)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面對責任和義務時經(jīng)常推脫或逃避。在擇業(yè)標準上,有些大學生將收入待遇、生活質量、幸福指數(shù)、社會地位等作為主要追求目標,只愿到大城市,不愿到條件艱苦的地方,服從祖國需要等只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已。這些都反映了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薄。
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傳承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道德觀念,能夠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的基本道德觀念。但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之下,社會上充斥的多元復雜的道德觀念,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也輻射、影響到當代大學生,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了紛繁復雜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大學生中的一些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比如:自我價值觀念和開放競爭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勇于開拓,勇于進取,但容易助長個人主義和損人利己行為。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網(wǎng)絡的普及和應用給他們帶來了十分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他們的視野變得極其開闊,主體意識和民主意識迅速得到提升。同時,大學生喜歡張揚個性,有表現(xiàn)自己的強烈欲望,爭強好勝,而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當代大學生更加獨立和自信。例如,當代大學生非常愿意組織或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并盡力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但是,對獨立個性的追求容易使他們過于強調個人意識。在現(xiàn)實中,一些大學生只注重自我感受,以“我喜歡”“我愿意”“我高興”作為自我認知、行為選擇的重要標準,集體意識和大局意識淡化,常把個人凌駕于集體之上。
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處于青春期年齡段。在這個年齡階段,個體的生理發(fā)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尚未成熟。由于他們對社會認識敏銳而膚淺,情感豐富而不穩(wěn)定,故在大學學習期間,情感與情緒、學業(yè)與就業(yè)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其學習與生活,在外界不良因素影響下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失衡。特別是當今人才市場競爭加劇,社會就業(yè)壓力加大,不公平現(xiàn)象增多,使得大學生本來就比較脆弱的心理防線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加之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其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較差,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容易迷茫失措,甚至產(chǎn)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相關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況的人數(shù)約占總人數(shù)的20%~30%,并呈逐年上升趨勢。
目前,很多高校比較重視學科基本建設、教師師資培訓、科研項目立項獲獎等工作,而相對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高校在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卻不積極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僅停留在管住學生的初級階段。一些高校受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影響,重視智力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在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專門人才上有明確要求,而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卻很模糊。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僅僅是思政專業(yè)教師和學生工作輔導員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一些人甚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虛功”,不容易出成績,因此不愿下大氣力去抓。這導致一些教師只講教書而忽略了育人,只講授業(yè)而忽略了傳道[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教師選用的多是幾十年前的典型案例,因與當前社會現(xiàn)象和現(xiàn)實問題的結合不緊密,缺乏新意,故學生對其不感興趣。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仍然采用填鴨或說教式教學模式,缺乏與學生的交流,甚至照本宣科,應付了事。班主任和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有限,且與學生交流時往往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不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日常管理中,高校重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和約束,忽視了受教育者的興趣、需要和權利,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服從,從而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方面,也是一個大學生具備學習能力的基礎。當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沒有能夠從知、情、意、行等心理學角度觀察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思想狀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看,只有當外部的教育因素觸及學生內(nèi)在的精神需求時,被教育者才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tài),才能產(chǎn)生良性的內(nèi)化作用,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地把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高校領導者應充分認識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從學校全局出發(f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應聘任和培養(yǎng)一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教授,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老中青結合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要創(chuàng)造氛圍,為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使他們干事有條件、發(fā)展有空間;要樹立全員育人、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觀念,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廣大教職員工積極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教學與課程設置改革,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摒棄家長式、命令式、灌輸式教育方法,在思想感情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對教育者產(chǎn)生親切感、信任感和認同感,消除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教師被稱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體,更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力量。高校教師在不斷提高相關學科專業(yè)知識水平的同時,要認真學習思想政治領域的新理論、新知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提高實際教學能力。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影響、感召學生。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可見,當代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中國夢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題。把實現(xiàn)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對大學生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讓大學生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不斷追求繁榮富強的奮斗歷史,加強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第二,要通過比較的方法,讓大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輝煌成就,對實現(xiàn)中國夢增強信心;第三,要鼓勵學生到街道、工廠、農(nóng)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使他們提高認識,加強對中國夢的感知和理解[3]。
高校要把心理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4]。高校應在新生入校后盡早為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必修課),并在心理健康狀況普查的基礎上,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記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特點,以便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教育內(nèi)容。高校要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咨詢機構,通過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疏導情緒、緩解壓力,避免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嚴重后果;通過開展學習、交往、情緒等方面的主題心理輔導,讓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自我調節(jié),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媒體,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思想觀念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網(wǎng)絡具有“雙刃劍”作用。一方面,網(wǎng)絡是傳統(tǒng)教育手段、方法的延伸,借助網(wǎng)絡,學生能夠便捷地獲取具有正面思想教育作用的信息,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他們關心的具體問題;另一方面,網(wǎng)絡信息真假難辨,傳播途徑難以控制,大量負面信息能夠對大學生產(chǎn)生嚴重的消極影響[5]。因此,高等院校要重視和加強網(wǎng)絡信息資源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高等院校要不斷豐富校園網(wǎng)的欄目和內(nèi)容,努力構建思想交流、平等對話、心理咨詢的網(wǎng)絡平臺,使校園網(wǎng)成為學生喜愛的融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wǎng)站,利用校園網(wǎng)大力宣傳主流文化,把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第二課堂、課外文化活動、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高校教師應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新型溝通方式,彌補與學生缺乏交流的不足,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總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顯著的時代性和復雜性。我們只有認真分析其特點,正視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措施,有針對性地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增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萬美容,曾蘭.“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引導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8).
[2]楊琳.新時期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4(5).
[3]趙潔.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報告,2011(8).
[4]蒙秋明.“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nèi)容[J].貴州社會科學,2013(7).
[5]相琳.淺析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人力資源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