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玉 孫鋼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和形成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自然,也是良好體育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階段,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除了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正確鍛煉方法和技巧的傳授之外,還應注重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習慣、意志品質(zhì)和終身鍛煉意識的培養(yǎng)和形成。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體育行為;習慣
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將教育學生自覺主動參加體育鍛煉并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可見,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意義。傳統(tǒng)的眼光中,體育被認為是最好教的科目,課上,要么就是組織學生跑兩圈,然后就是自由活動,要么就是單純教授運動技能和技巧,教師示范動作,學生“照貓畫虎”,嚴重缺少對學生體育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一、“身正為范”,指定有效課堂常規(guī)
俗話說得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弊鳛橐幻w育教師,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打好“樣”。一方面是教師的“樣”,言談舉止,得體大方,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對于學生的體育行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集體的“樣”,“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常抓不懈,因此,教師必須根據(jù)本班的學生狀況,制定符合并切實可行的課堂常規(guī),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最后是學生的“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除了教師,班里其他的運動愛好者、體育特長生等在體育課堂上的積極表現(xiàn),也會帶動并激勵其他的學生,逐漸產(chǎn)生運動需要和傾向。
二、“以生為本”,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主體意識”的激發(fā),對于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組織學生團體活動,互幫互助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采用“領頭羊”的辦法,設置小隊長,除了榜樣作用之外,還要及時幫助、監(jiān)督其他成員。
三、“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所謂“健康教育”,既包含身體健康,又包含心理健康。不正確的行為習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一定要加強教育和訓練。首先,要進行美的教育,讓學生明確體育與美之間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提高體育鍛煉的需要;其次,要通過各式各樣的體育鍛煉或是競技比賽,讓學生了解正確的體育行為,不僅能創(chuàng)造美,完善自己,成就班級,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四、“安全防范”,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多數(shù)的體育鍛煉都是在室外進行,同時也會涉及其他較多的體育運動器材,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亦是活躍非常。器材陳舊,性能破損導致的運動傷害偶有發(fā)生,但是只要我們課前認真排查,這樣的傷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筆者認為,學生自身行為習慣的偏頗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前要認真檢查體育器材的性能良好之外,還應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教給學生正確保護自己的方法,加強方法的訓練;其次,培養(yǎng)愛護他人的意識,將其他同學的安危放在心上,學習保護和幫助辦法,提高責任感;最后,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自主檢查,收拾,歸納,保養(yǎng)體育器材和場地等。
五、“積極進取”,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班級里,總會有一兩個學生要么身體瘦弱,要么膽小怯懦,要么身體肥胖,在運動中受到來自生理和心理上的種種限制而對于體育鍛煉失去信心,甚至產(chǎn)生抵觸。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體育路上的“攔路虎”,并積極挖掘他們的自身優(yōu)勢,給予適當?shù)闹敢凸膭?,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加強他們的體育鍛煉,培養(yǎng)良好體育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