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男
【摘 要】隨著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日益發(fā)展,中國大量的音像作品走向日本。字幕翻譯就是音像作品對外傳播時的重要手段之一。字幕翻譯的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作品的傳播效果。本文主要探討變譯理論中“減”“編”“增”的變通手段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及其可行性。
【關鍵詞】字幕翻譯;變譯理論;文化交流
“變譯”是針對“全譯”的概念提出的,黃忠廉老師指出變譯理論的核心是變通,即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進行増譯、減譯、編譯等處理方法。字幕翻譯又因其特定要求有一定的字數(shù)限制,必須滿足簡潔且通俗易懂的雙重特性。以下筆者以紀錄片《國寶檔案》日文字幕版為例分析字幕翻譯方法的選擇。
一、減譯方法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減譯的翻譯方法一直被視為字幕翻譯的主要策略。減譯包括省略和縮譯。這是因為通常字幕翻譯對字數(shù)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會對原語信息進行處理,一些不影響整個篇章意義的冗余信息以及重復的信息通常會縮譯或者不譯??s譯屬于濃縮的變譯。
例1:
原文: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國寶檔案。
譯文:こんにちは 「國寶檔案」です。
例2:
原文:然而經過1700多年的風雨洗禮
?過去的土臺子,早已不復存在。
譯文:だが、1700年以上経った今
その臺の姿はどこにもない
例3:
原文:1936年人們在修繕武侯宮時發(fā)掘出土了一件殘字石碑。
譯文:1936年 武侯宮修復の際
一枚の石碑が発掘された
例4:
原文:故事的主角也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諸葛亮
譯文:主人公も諸葛亮ではなく
例5:
原文:在赤壁之戰(zhàn)中,巧借東風
為火燒赤壁立下了奇功。
譯文:赤壁の戦いで東南の風を利用し、
素晴らしい功績を殘しました。
例6:
原文:專家說 赤壁地處江南 而江南多暖冬,冬至后,多刮東風。
譯文:赤壁のある江南の地では 冬でも暖かく
冬至の後も 東南の風が吹くという
解釋:
例1中的“觀眾朋友”“歡迎收看”在譯文中沒有翻譯,直接省略,這樣一來耿介符合日語的語言習慣。
例2 中“風雨洗禮”在該句中省略沒有翻譯,但是不影響譯文的效果,對于此類表示程度的詞語,在不影響譯文效果的前提下基本沒有翻譯。同樣,
例3中“殘字石碑”屬于特有的中國文化負載詞語,即使翻譯,對于受眾來說也不明所以,相反會影響整句的效果。例4中的“大家所熟悉”作為修飾諸葛亮的定語也沒有翻譯,在這里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考慮到字幕翻譯的字數(shù)限制問題,同樣這一定語的作用并不大,不影響整句的效果。
例5中省略了“火燒赤壁”,由于火燒赤壁有一定的歷史環(huán)境,對于日本受眾來說,一般不了解火燒赤壁的歷史,如果將火燒赤壁硬譯出來的話就會令讀者感覺不知所云。所以對此類信息的處理可以選擇不譯。
例6中的“專家說” 為漢語中的常用說法,在不影響上下文效果的前提下采取了模糊譯法,翻譯成了 “という”,而沒有采取“専門家によると”這樣直譯的方法。
二、編譯方法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編”即編輯。筆者認為編譯有兩方面含義。在句子層面上為了更加有條理地敘述,合理優(yōu)化結構;在詞語層面上對文化負載詞匯進行解釋說明,以使譯文更加符合受眾的語言習慣。
(一)句子層面的重新編排
例7:
原文:武侯是諸葛亮的謚號
因諸葛亮生前功勞大
死后被封為忠武侯
譯文:武侯とは 死後
忠武侯に封じられた
? ?諸葛亮の贈り名である。
例8:
原文: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諸葛亮果然借來了東風了嗎?
譯文:彼が東南の風を呼んだのは事実だろうか?
解釋:例7中省略了“因諸葛亮生前功勞大”這一信息,并且整個句子結構做了調整,原句中相當于兩個句子,而譯文則只是對武侯一詞做解釋的一個句子。整個句子結構也調整成“???とは???である”,一個易于理解的句式。例8首先將 “東風”明確翻譯成了“東南の風”。同時整個句子重新編排,相對于原文“諸葛亮果然借來了東風了嗎”這樣的中式表達,譯文更加明確,相比直譯更易于受眾接受。
(二)詞語層面的編譯
例9:
原文: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
譯文:諸葛亮は『三國志演義』で
巧みな計略を立て
例10:
原文:關于《三國演義》中的這段故事,有一種說法認為諸葛亮借東風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金蟬脫殼
譯文:『三國志演義』には 諸葛亮の真の目的は
周瑜から 身を守ることだったとある。
解釋:例9中的“神機妙算”翻譯成了“巧みな計略を立て”,而原文的“神機妙算”是譯文“巧みな計略を立て”的一種夸張表現(xiàn)諸葛亮計策高明的一種說法。這里如果采取直譯的方法在譯文環(huán)境中就顯得過于夸張。例10中”將“金蟬脫殼”這個文化負載詞具體明確翻譯為“身を守る”,明示了句子含義。
三、改譯方法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例13:
原文:既生瑜 何生亮
譯文:我々はなぜ同時代に生まれたのだろう
例14:
原文:在機會尚未成熟之時 急躁冒進
譯文:機が熟さぬうちに 敵軍へ突っ込み
例15:
原文: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
譯文:“赤壁”でもう一つ有名なのが諸葛亮が草船で矢を借りた話だ。
解釋:例13中將“既生瑜、何生亮”轉譯為“我々はなぜ同時代に生まれたのだろう”,相當于對原句的一個解釋說明。例14中將“急躁冒進”轉譯為“敵軍へ突っ込み”,此處如果不采取轉譯的策略的話在譯文中就會顯得突兀,和后文的“在落鳳坡不幸中箭身亡”很難搭配。例15中對“家喻戶曉”僅用 “有名”一詞代替,但并不影響上下文的理解,同時對“草船借箭”一詞采取解釋說明的方式進行轉譯。
以上以以紀錄片《國寶檔案》日文字幕版為例,對變譯方法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進行了大致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字幕翻譯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為縮略方法,表現(xiàn)詞語句子的省略和縮譯。同時,在中式的句子表達及結構上,譯文需要按照受眾的角度對譯文進行編譯。此外在一些中國特有詞匯的處理上會根據(jù)上下文選擇采取明示化的轉譯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