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高
【摘要】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手法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方法 將2009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6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根據(jù)損傷機制不同導致的骨折類型,分別采用拔伸﹑提按﹑端擠﹑抖動等手法復位,整復后U型石膏夾板固定。結果 復位后患者掌側傾角﹑尺側傾偏角的差距及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與復位前比較,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6~12個月,平均7.5個月,本組56例患者均未失訪,X線示骨折Ⅰ愈合,復位良好,無掌側傾角﹑尺側傾偏角丟失及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腕關節(jié)功能按Cooney腕關節(jié)功能量表評定:優(yōu)46例,良6例,可4例,優(yōu)良率92.9%。結論 中西醫(yī)手法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是治療新鮮閉合性橈骨遠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復位與功能恢復的效果,且損傷小,方法簡便,費用低廉,適合基層醫(yī)院應用。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中西醫(yī)手法閉合復位;外固定;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3.41 【文獻標識碼】B
橈骨遠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是臨床較為多見的上肢骨折之一,發(fā)生在橈骨遠側端3 cm范圍內,約占所有骨折的1/6[1]。由于橈骨下端膨大,其橫斷面近似四方形,由松質骨構成,松質骨與堅質骨交界處為應力的弱點,故此處易發(fā)生骨折并常伴橈腕關節(jié)及下尺橈關節(jié)的損壞。橈骨遠端骨折多由間接暴力所致,其治療國內多數(shù)學者認為對于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非粉碎性骨折采用閉合復位外固定治療可達到較好的療效[2]。2009年6月~2013年11月我們將收治的56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中西醫(yī)手法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6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男21例,女35例,年齡16~83歲,平均年齡(60.5±3.6)歲,骨折位于左側19例,右側37例;傷后平均就診時間(3.8±1.2)h,根據(jù)損傷機制的不同分型: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42例,Smith骨折(屈曲型骨折)11例,Barton骨折(關節(jié)面骨折伴腕關節(jié)脫位)3例;按Cooney(1992年)分型[3]:Ⅰ型26例,Ⅱ型18例,Ⅲ型9例,Ⅳ型3例,骨折原因跌倒傷40例,車禍傷12例,墜落傷4例,所有患者均為新鮮閉合性骨折,閉合復位前均經(jīng)X線明確診斷類型,排除神經(jīng)血管合并損傷者。
1.2 方法
根據(jù)損傷機制的不同導致的骨折類型,分別進行相應的手法復位。
1.2.1 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
可根據(jù)患者年齡﹑腕關節(jié)及橈骨端骨折完整程度適時采用(1)牽引抖動復位法: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行臂叢神經(jīng)阻滯或血腫內麻醉,待疼痛明顯緩解后行手法復位?;贾庹?,肘關節(jié)屈曲90°使前臂呈中立位。一助手把住上臂肘部,術者雙手緊扣患者手掌大小魚際肌,并將兩拇指并列捏緊骨折遠端背側,順勢對抗牽引拔伸3~4 min,使骨折端嵌插或重疊移位得到完全矯正后,在牽引下適當矯正旋轉移位,然后順縱軸方向利用牽引力,瞬時抖動,同時迅速掌屈尺偏腕關節(jié)復位。若仍未完全整復,則改由兩助手維持牽引,術者用拇指迫使腕關節(jié)掌屈尺偏,即可達到解剖對位。(2)提拽擠按復位法:在助手和術者行拔伸牽引糾正重疊移位后,術者一手握住前臂下段將骨折近端向橈側推擠,另手握住掌腕部將骨折遠端向尺側推擠,以矯正骨折遠端的橈側移位。然后術者兩手食、中、無名指三指重疊置于近端的掌側,向上端提,兩拇指并列頂住遠端的背側,向掌側擠按,握手部的助手同時將患腕掌屈,以矯正掌背側移位。骨折畸形完全糾正后,術者一手托住手腕,另一手拇指沿伸屈肌腱由近端向遠端推按,舒理肌腱,使其恢復正常位置。
1.2.2 Smith骨折及Barton骨折
由兩助手分別持握患側掌腕部和上臂,牽引拔伸3~4 min,待重疊移位矯正后,術者用兩手拇指由掌側將遠端骨折片向背側推擠,同時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將近段骨折片由背側向掌側壓擠,然后術者捏住骨折部,再由牽引掌腕部的助手輕緩將腕關節(jié)背伸,使屈肌腱緊張,以防止復位的骨折片移位。
1.2.3 固定方法
在維持牽引下,局部外敷中藥物后,采用石膏夾板固定。先在骨折遠端背側和近端掌側分別放一個平墊,然后放上石膏夾板,夾板上端達前臂上1/3處,橈、掌側夾板下端應超過腕關節(jié),夾板固定妥當后,保持肘屈位90°三角巾懸吊患肢于胸前。保持固定4~5周,期間每周復查1~2次,同時積極行手指及腕關節(jié)功能鍛煉。
1.3 療效評定
根據(jù)正側位X線片測量比較復位前及復位后(去夾板1個月后)患者掌側傾角(正常為10?~15?)﹑尺側傾偏角(正常為20?~25?)的差距及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其中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參照Cooney腕關節(jié)功能評定量表[4]進行,其功能評定包括疼痛﹑功能狀況﹑活動度及握力四項評價指標,每項評分范圍(0~25分,滿分為25分),優(yōu)90~100分;良80~89分;可 65~79分;差<65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復位后(去夾板1個月后)患者掌側傾角﹑尺側傾偏角的差距及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與復位前比較,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6~12個月,平均7.5個月,本組56例患者均未失訪,X線示骨折Ⅰ愈合,復位良好,無掌側傾角﹑尺側傾偏角丟失及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腕關節(jié)功能按Cooney腕關節(jié)功能量表評定:優(yōu)46例,良6例,可4例,優(yōu)良率92.9%。見表1。
3 討 論
橈骨遠端骨折多為間接暴力所致,臨床多見于成年人﹑老年人,兒童易發(fā)生骨骺分離。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骨折常呈現(xiàn)粉碎性并波及關節(jié)面。根據(jù)損傷機制的不同可發(fā)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及關節(jié)面骨折伴腕關節(jié)脫位,若復位不良,則可造成手指與腕關節(jié)功能障礙。
因此,通過良好的復位使其關節(jié)面﹑掌尺偏角及下尺橈關節(jié)恢復正常解剖關系,防止畸形,減少并發(fā)癥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關鍵[5]。目前臨床采用的主要復位方法有閉合手法復位外固定﹑經(jīng)皮穿針復位內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等,魏璟璟等[6]通過手法復位石膏托外固定對478例不同類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隨訪3~12個月,療效優(yōu)良率為95.8%,功能復位良好,無明顯畸形。其臨床實踐認為對于新鮮閉合性橈骨遠端骨折只要整復手法恰當正確,外固定合適并及時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均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對于不穩(wěn)定﹑開放性骨折應可選擇切開復位內固定或經(jīng)皮穿針復位內固定治療。
本組56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閉合復位石膏夾板外固定治療,復位后(去夾板1個月后)患者掌側傾角(13.7±2.4)°、尺側傾偏角(21.5±2.0)°正常,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較復位前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6~12個月,平均7.5個月,X線示骨折Ⅰ愈合,復位良好,無掌側傾角﹑尺側傾偏角丟失及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腕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92.9%。表明手法復位石膏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具有良好復位與功能恢復的效果,且病程短、方法簡便、費用低廉、損傷小,避免了手術切開復位需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過程對局部組織及腕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和再損傷,臨床應用療效理想。在最近兩年我院引進醫(yī)用玻璃纖維夾板作外固定材料,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因其較石膏輕,強度好于石膏六倍,固定更加理想,深受患者及臨床醫(yī)師歡迎,只是在價格上偏大,因其固定后較舒適,患者仍然愿意使用。
參考文獻
[1] 高彥軍,陳 冰,董樹平,等.手法整復、石膏夾板固定配合中藥外敷治療橈骨遠端骨折[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1,19(8):47-48.
[2] 張林林.橈骨遠端骨折治療進展[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2):209-213.
[3] 朱學敏.橈骨遠端骨折分型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2):2264-2270.
[4] 王興凱,楊付晉,蘇曉龍.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傷,2010,23(8):573-574.
[5] 張 洪,趙國梁,楊徐松.兩種不同方法治療橈骨遠端骨折88例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2,27(3):268-269.
[6] 魏璟璟,譚宗奎.手法復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J].中醫(yī)正骨,2011,23(4):54-55.